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張曉玲
大衆集團,這家曾經叱咤風雲的汽車業巨頭,燃油時代的德系霸主,也要發力電動車、電氣化了。因為它不想像諾基亞那樣,錯失未來。
7月8日,大衆宣布要砸下200億歐元,建立6家電池廠。在這之前,大衆設立了5年投890億歐元(約合6045億元人民币)轉型電氣化的目标。
大衆集團CEO迪斯是馬斯克的鐵粉,又是強勁的對手。6月28日,迪斯重提超越特斯拉:“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并迅速趕上特斯拉,到2025年,我們可以處于領先地位。”
他說的機會是指,在剛過去的二季度,受困于電池、芯片緊缺和供應鍊中斷,特斯拉産能滑坡,步履維艱,全球新能源車銷冠的寶座,也被比亞迪搶走。
彭博的一份報告認為,大衆集團有望在 2024 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純電BEV)電動汽車制造商。
一反往日的遲緩,大衆集團快速打出一連串組合拳,直指全球電動車王座。特斯拉跌落,比亞迪上位、大衆遞檄文,新老車企神仙打架,這可能是新能源行業曆史上最戲劇性的一幕。
不過,對于這家1938年成立的老牌車企而言,大衆轉型路上還得背負着龐大且沉重的曆史包袱,想在新賽道重現燃油時代的輝煌,并不容易。
時不我待。正如迪斯所言,大衆成功轉型并卡位的機會,可能隻有這一次。
大衆集團2021年共銷售了890萬輛車,長期穩踞全球車企一二名(2019、2020年銷量千萬台,位居全球第一),卻在轉型電氣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自2015年履新成為大衆CEO後,迪斯就一直看好新能源車,他曾公開表态“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甚至要效仿馬斯克,裁員增效,加速電氣化轉型。
但他的雄心壯志卻被自己人束縛了手腳,奶酪被觸動的大衆内部勢力對改革大為反感,一度要革迪斯的職,大衆的轉型就這樣一直搖擺不定、行動遲緩。
2019年11月,特斯拉将超級工廠開到大衆的老家德國,大衆才意識到問題嚴重。去年12月,大衆集團董事會終于達成一緻,重新支持迪斯合力面對這場危機。
7月8日,迪斯宣布,德國薩爾茨基特電池廠破土動工,這是大衆第一家自建的電池廠,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大衆表示,要砸下總共 200 億歐元,在 2030 年前完成歐洲總共 6 家電池廠的布局,建成後,240Gwh的電池年産能,可供給300萬輛車,同時電池成本也将比今天下降一半。
大衆将把其全球電池業務并入新成立的公司PowerCo,後者将管理大衆在整個電池價值鍊中的活動。
布局電池,正是去年大衆集團發布的“2030 NEW AUTO”轉型計劃裡一塊重要的拼圖,給将來巨大的産能做鋪墊。
去年12月,大衆董事會承諾,未來五年将投資890億歐元,用于發展電動車和數字化。并開發所有子品牌、所有車型都通用的全新SSP生産平台,同時對全球16家工廠進行電動化升級改造;計劃在2028年,在全球範圍内推出約 70 款全新電動車型,屆時将交付總計 2200 萬輛純電動汽車。
這意味着,大衆未來的7年平均每年要賣約300萬台電動車。這對去年電動車銷售不到50萬輛的大衆而言,并不輕松。
迪斯的策略是,全線布局,全面出擊。大衆集團旗下品牌涵蓋豪華高端和平民等車型,擁有從大衆ID系列、奧迪 e-Tron 到保時捷 Taycan等12個品牌的完整電動車矩陣,且旗下的賓利、蘭博基尼也分别将在2025和2028年推出電動産品。這是其未來超越特斯拉的關鍵優勢。
正如30年多前成立合資公司,抓住了中國市場的機會,大衆如今仍要做的,是不斷挖掘中國市場的潛力。
“中國市場将對集團未來移動出行變革的成功與否起到關鍵作用。”迪斯稱,2200萬輛的交付計劃,中國将承擔一半以上。
今年,大衆在國内布局了3個電動車工廠配套百萬級的産能。2月,大衆集團表示,2023年在中國段性的目标,是将電動車産量提升到 100 萬輛。
随後,6月17日,大衆集團(中國)宣布調整 CEO、CTO、營銷總在内的中國市場三位最高負責人,換上了“中國通”貝瑞德、Marcus Hafkemeyer及Stefan Mecha;7月5日,迪斯還表示,大衆正準備在中國展開重大投資,計劃聘請數千名軟件工程師。
目标之下,資金問題是電氣化繞不過去的坎。
按照五年890億歐元的計劃,年平均178億歐元(約合1250億元人民币)的投資力度,超過了大衆集團2021全年158億歐元的稅後淨利潤;今年一季度,大衆集團的研發就花去了44億歐元(主要為電氣化)。
大衆還在想更多的辦法獲得充沛資金。大衆麾下的“現金奶牛”保時捷即将分拆上市,計劃于今年四季度IPO。據市場估算,配售25%優先股,可為大衆帶來超過220億歐元(約合1500億元人民币)的資金,助力大衆的電氣化轉型。
在大衆結束内耗,義無反顧開啟“二次創業”的背後,是波濤洶湧的新能源浪潮中,不進則退的殘酷現實。
實際上,大衆集團汽車的銷售已疲軟多時,從2018、2019年千萬級的銷量,滑落到2021年的八百多萬輛,并且随着全球的電動化浪潮,這個趨勢仍将延續。
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份國内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到27.4%,1-6月新能源車銷售同比增長123%錄得246.7萬輛。3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公開表示,“以等速計算,今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可達35%。”
特斯拉和比亞迪今年的銷量目标都是150萬輛,蔚小理等新勢力們也幾乎都定下了翻倍的計劃,華為賦能的問界M5自3月開啟交付累計交付量達到11296 台,其中6月交付錄得7021輛的新高。
面對油車業務的疲軟和新能源車企動辄成倍的增長速度,大衆集團的轉型已避無可避。
在大象轉身的路上,集團内耗、龐雜的品牌矩陣等,讓大衆的包袱很重。但換一個角度,從制造功底、工廠規模、融資環境再到多元的車型矩陣,大衆仍手握一把好牌,市場對其還有期待和想象。
迪斯也充滿野心地提出了超越特斯拉的目标。彭博認為這一目标2024年便可實現。
不過,想沖上新能源峰頂的傳統老牌車企,也不止大衆一家,此前通用CEO瑪麗·巴拉便極為自信地說,通用電動汽車銷量絕對可以在2025年時超越特斯拉。
7月初,美銀預測稱:“2025 年通用和福特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都将超越特斯拉”。
美銀分析師John Murphy 指出,因特斯拉推新較慢,亦沒有完整的産品組合,這給了傳統車企彌補差距并迎頭趕上的機會。雖然特斯拉目前在美國電動車市場份額逾70%,但到2025年這一比例可能降至約11%。與此同時,通用和福特汽車持續發力電動化,屆時兩車企的電動車份額或将各達15%。
大衆、通用、福特、寶馬、奔馳等這些老牌傳統車企的電氣化轉型,将深遠地影響現有的電動車競争格局。特斯拉不再是既定的王者,比亞迪也未必一直站在山巅。
随着大衆的攪局、比亞迪的上位,寶馬奔馳的你追我趕,還有國内上汽、廣汽、長安、長城等傳統品牌相繼在新能源市場争奇鬥豔,整個電動車市場迎來了全面競争時代;新老勢力争鋒,中國市場已經聚集了100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一場“你死我活”的生存戰已拉開帷幕。
下半場中,速度成為關鍵。“現在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隻有在快的過程中才能超車。”6月8日,王傳福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電動化的進程在加速,這個時候是看誰的資源多、供應鍊更完善、推出的産品優勢更大,誰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場。
而放眼全球市場,彭博智庫預測,到 2025 年,全球純電動車市場将形成 “三超多強” 的局面,大衆和特斯拉遙遙領先,比亞迪以 150 萬輛的規模緊随其後,之後是福特、長安汽車、通用和吉利年銷量都在 100 萬輛左右。
新能源汽車的确進入了“戰國時代”,多方勢力集結,合縱連橫上演。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在峰頂和山腰,都會愈加擁擠,老大的位置也會不停地輪轉。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度大變局,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以及摩拳擦掌的科技巨頭們,混戰已經開始。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