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商朝為何沒記錄夏朝

商朝為何沒記錄夏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21:21:47

公元前221年,是始皇帝元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每一件都是大事,在當時是大事,在曆史也是大事。

商朝為何沒記錄夏朝(公元前221年)1

秦始皇與他的大秦帝國

1.大一統

這一年,齊王田建向秦王嬴政投降,齊國滅亡,秦帝國最終實現大一統。

大一統,最為深刻的意義就是:中國就應該是大一統的。大一統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主體間共識。

大一統不僅是地理疆界和政治統治上的大一統,而且也是民族共同心理認同上的大一統。所以,後世才會有祖逖、嶽飛這樣的民族英雄,安邦的武将就要肩負大一統的曆史囑托。所以,才會有諸葛亮的“王業不偏安”,治世的能臣就要鼎立中原,統一華夏。所以,才會有大明帝國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天子君王就要擔當其大一統的責任。

2.皇帝制度

這一年,秦王嬴政立号為皇帝,稱命為“制”,稱令為“诏”,自稱曰“朕”。

皇帝制度在秦漢初創完善、在宋元豐富發展、在明清強化鞏固直至巅峰,曆經2137年,是中國最為重要的政治特征。

皇帝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國家機構,是國家權力網絡的核心組成。

圍繞皇帝的是一系列的典章制度:诏敕制度、名位制度、廷議制度、繼承制度、皇權神化、後宮制度,以及其後的宦官制度。

皇帝制度是中央集權的核心,皇帝和皇權的強弱直接關系中央集權統治的穩定。皇帝既是政治領袖,也是凝聚百姓的符号象征。皇帝制度以皇帝的家天下,否定了諸侯卿大夫的世襲罔替,成為中國從貴族政治邁入官僚政治重要推動。

3.郡縣制

這一年,秦始皇采納廷尉李斯的建議,去分封、行郡縣,“分天下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商朝為何沒記錄夏朝(公元前221年)2

秦帝國的郡縣

是行分封還是行郡縣,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秦始皇及其核心臣僚們必須拿出主張,妥善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丞相王绾以及衆臣僚主張分封制。他們認為帝國幅員遼闊,隻有行分封、衆建子孫功臣以為藩屏,才能實現有效統治。

但是秦始皇并沒有采納丞相王绾的主張,而是采納了廷尉李斯的建議——推行郡縣制。

秦始皇認為,是秦法和郡縣制使秦從邊陲小國跻身強國,并最終一統天下。所以,他堅信郡縣制也是大一統帝國的最佳治理模式。

自此伊始,中華文明正式進入到官僚政治的時代,徹底告别了貴族統治的時代。

4.三公九卿制度

這一年,秦始皇頒布诏書,推行三公九卿制,奠定了中央集權的架構體系。

秦統一之前,有10幾個郡;秦統一之後,有36個郡。這種變化直接增加了帝國中央的工作事務,逼迫秦帝國必須對中央行政機構進行重新規劃。

秦始皇嬴政也需要建立一個得力的政府體系,來幫助自己治理按郡縣劃分的九州天下和遼闊帝國。

三公九卿制度,就此孕育而生。丞相,率百官;太尉掌軍事;禦史大夫兼任副丞相,掌監察。九卿各有所職: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國家賦稅、奉常掌祭祀、典客掌外交、郎中令掌皇帝侍從警衛、少府掌皇室經濟、衛尉掌宮廷警衛、太仆掌宮廷車馬、宗正掌皇族事務。

商朝為何沒記錄夏朝(公元前221年)3

秦帝國的政權組織架構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以及郡縣制度,構成了中央集權的統治模式。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治”,這個“秦政治”就是秦帝國創建的中央集權制,具體的内容就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元明清的行省制度,都是在秦政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而且這種發展,僅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延續,并沒有多少質的飛越。

5.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

這一年,秦始皇頒布诏書,“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接受了嚴格訓練的帝國官吏從首都鹹陽趕赴六國各地。他們既肩負着治理百姓的重任,也肩負着傳播秦法的使命。

但是,早已實現文書行政的秦帝國發現,六國文字不一的情況,極大地阻礙了國家行政的運作。

因此,秦始皇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字。同時,統一度量衡和統一車軌的制度也随即推行。

商朝為何沒記錄夏朝(公元前221年)4

秦權

這些統一的制度,不僅為中央集權的統治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時也為大一統的政治形态、生活方式以及共同意識提供了有力支撐。

2000多年的中華大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王朝興替,輪回了一次又一次的分合大勢,但始終文明綿延、分合有序。原因就是:統一是政治、也是思想,還是生活方式。而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支撐了這種生活方式。

6.博士制度

這一年,秦始皇建立博士制度,延請齊魯儒士、諸子名士進入鹹陽,授予博士官職、參與帝國廷議。

這一年,在楚國舊地南郡遷陵縣,越人攻擊秦軍的駐防營寨。這一年年底,南郡蒼梧縣,發生了大規模的盜賊作亂。前去平叛的當地軍隊,也随即叛變作亂。秦帝國不得不調動關中秦軍前去平叛,曆經三次戰鬥才得以平息叛亂。

對于叛亂的官吏士兵,秦始皇并未殘酷懲罰,僅是施以刺字的處罰。大一統之後的叛亂,是百姓對新政權的恐懼。郡縣新政後的作亂,是百姓還無法适應龐大帝國的種種革新。始皇帝對帝國臣民給予了足夠的理解,他們需要時間。但他也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人心的統一可能比武力的統一更加艱難。

商朝為何沒記錄夏朝(公元前221年)5

裡耶秦簡

于是,秦始皇延請百家名士進入鹹陽,授予博士官職,參與帝國廷議,共同謀劃帝國的未來。

“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由此可見,六國博士已經參與議立帝号和典章制度的工作。

“始皇采其說,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從所不勝,為水德。始改年,朝賀皆十月朔;衣服、旌旄、節旗皆尚黑,數以六為紀。”

而這裡的“其說”就是流行于齊魯之地的鄒衍“五行終始說”。所以,信奉法家思想、堅守法家制度的秦始皇,已經接納了東方六國文化,并博采其長使其參與到帝國政治故事建構。

始皇帝看到了秦國本土文化與六國文化的差異。對于這種差異,他的态度是兼收并蓄的,希望六國文化與秦的本土文化實現融合發展,在大一統的帝國生長出新的思想文化以聚攏民心。

但這個工作止于焚書坑儒,最終是由秦以後的漢王朝完成的。可見,人心的統一、文化的融合,是何等的艱巨。但無論如何,秦始皇曾經為此努力過。

7.總結:超越時代不僅力行艱難而且内心痛苦

商鞅之時,法家思想在東方六國已經從理想的萌芽階段進入到理論的成熟階段。雖然魏、韓、楚都開始了政治實踐的探索,但是他們各自國家的舊制度已經完備、舊利益着實強大,所以探索也僅是探索,最多僅有小成。

而關東秦國則不然,分封禮樂之制尚在初建,守舊勢力尚未根深。所以,法家思想正是在關東秦國由理論走向了現實。徹底革新的政治制度、徹底革新的社會管理模式,以及所産生的革新進取的思想風氣,讓弱秦變強秦,讓強秦統一了六國。

統一天下的秦國朝堂,仍舊保持了法家思想銳意進取的基因。面對龐大帝國,他們創制了超越前人、開啟後世百代的新制度、新政治和新模式。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風口浪尖上的弄潮兒。前無古人可以依循,後無來者可以輔弼。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也許待到800年後,陳子昂道出了秦始皇的此時苦楚。

商朝為何沒記錄夏朝(公元前221年)6

秦始皇

嬴政統一中國之時是38歲,49歲病死沙丘。這11年中,前221年是建綱之年,是嬴政規劃龐大帝國到底何去何從的一年,是頂層設計的一年,是建章立制的一年。

其餘的10年,就是在巡遊天下。始皇帝不是乾隆,享受不了揚州美景;也不是萬曆皇帝,20多年宅在深宮。

他承受着種種的非議和冷漠,固執地實踐着前221年為這個龐大帝國所繪制的超前藍圖,至死方休。

他堅信秦法秦制是這個龐大帝國的最好出路。但是,百家博士們不認同,黎民百姓們也不理解,六國貴族們更不答應。

滿朝臣僚,唯有李斯堅信秦始皇就是秦孝公,而自己要做商鞅君。

秦孝公和商鞅締造了一個強大秦國,而秦始皇和李斯準備開創一個時代。

今之視昔,秦始皇和李斯做到了。“百代皆行秦政治”,就是最好的明證。但大秦帝國卻沒能堅持到那一天。

公元前221年,是始皇帝元年。那一年發生很多事。每一件都是大事,在當時是大事,在曆史也是大事。我們是應該記住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