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也稱“攢活”或“使鳔”,是在部件榫卯接合部位刷鳔膠,然後進行組裝。
鳔膠的制作過程複雜,并且熬制和凝固時間較長,目前很多家具制造企業用強度更高的化學膠代替;有的甚至在結構上粗制濫造,單純靠膠接合,出現“嚴不嚴,拿膠填”的現象。
在老的匠人看來,化學膠沒有傳統鳔膠的可逆轉性,一味靠膠接合的做法是“絕戶活”,失去了傳統家具榫卯結構的精髓。
實際上榫卯接合之間的空隙要非常小,榫頭插入卯眼中既可活動又不能活動太大,榫頭插入一半時,透過卯眼能剛剛看到榫頭的縫隙,用匠人的話說是“似見亮似不見亮”。
使鳔講究“兩口鳔”,兩口指的是兩邊抹,榫頭和榫眼都得抹到,并且要趁鳔熱的時候抹,這樣膠容易滲進去。
好的匠人做的家具既省鳔又嚴實,榫卯之間的空隙不是用膠堵嚴的,而是靠鳔搓嚴的。
一件使好了鳔的活兒,用錘砸,就是将木頭砸折,使過鳔的榫卯接合的部位也不會開。
使鳔的鳔棍也有講究,不能使用毛筆或刷子,要用似圓珠筆粗細的藤條。把藤尖用熱水泡開,泡上一段時間後用錘砸成毛筆頭的形狀,蘸着膠往卯眼裡抹鳔。
這樣既均勻又不掉毛,而且耐熱,幹、濕都不會出問題。
不同季節使鳔的稀稠不同,有“冬使稀,夏使稠,春秋兩季使将就”的說法:冬天天氣涼,鳔容易凝固,所以要稀一些;夏天熱量不容易散出去,要使稠一點;春秋季節要做到用鳔棍一提,剛剛能拉出線。
魚鳔膠的主要成分是生膠質、膠原蛋白和凝膠,是成年的大黃魚魚鳔經過加工處理後制得的膠料,俗稱黃魚膠。
魚鳔膠在冷水中吸水膨脹,在熱水中受熱溶化,所以它的最大特點是可逆轉性,粘接之處在鳔膠受熱溶化後容易拆開,不會損壞榫卯結構。
過去匠人使用的鳔膠都是自己制作的,要經過選、泡、蒸、砸、濾、熬、晾等工序。
鳔膠的制作過程
1. 原料準備
選料要講究,河魚個頭小,鳔黏性不如海魚,因此最好選擇質地好的海生大黃魚的鳔,幹透備用。
一般在霜降以後熬制魚膠,因為這段時間空氣冷而幹燥,有利于膠的凝結和晾曬。天氣太熱膠不凝結,幹得慢,而且容易變質發臭、發黴。
2. 泡、蒸
将選好的魚鳔放在清水裡泡,發軟後用剪子剪成盡可能多的小塊,繼續泡24小時。等鳔體變得爛軟、通體發白時,從水裡撈出,去除水分放在盤子裡,放到蒸籠裡蒸三四十分鐘。
取一塊用牙咬,感覺糯軟、粘牙即可。
接着泡魚鳔,泡的時候先把魚鳔上的髒東西去掉,用溫水泡一天半到兩天,原材料有些黏度,裡面沒有硬芯,就泡透了。
3. 砸鳔
将鳔取出後放在鐵盔中長時間地用錘砸,鳔越碎越好,這樣出膠率高。如果鳔較幹,可添加适量的開水。
砸鳔需要消耗大量體力,木工行裡的老人常說“好漢子砸不了三兩鳔”。
因為這不僅僅是力氣活,更要講技巧:用鐵盔盛鳔,使鐵杵砸,随砸随兌溫水,砸到一提鐵杵,鳔漿能拉出線來才行。
4. 過濾、熬制
将打好的膠取出,放在紗布上包好。将紗布放在鐵碗中,一邊泡一邊擠壓,反複進行,直至膠液全部滲透到碗中,剩下的鳔渣晾幹可下次再用。
膠液再上鍋兌水熬,木匠工具箱裡都裝有“鳔鍋”,鍋分兩層,内層盛膠水,用水的量全在于匠人的經驗,放入膠後隔水加熱。
熬膠需要10多個小時,因此不用分層的鳔鍋,膠很容易熬糊。
傳統熬制鳔膠用的鳔鍋
5. 晾曬
将用銅紗網過濾後的膠液倒入大而平的容器中,待膠液呈凍狀而未完全凝固時,用小刀拉成小條,放在通風處晾曬,最後将幹硬的膠體放在密閉的器具中儲存、備用。
有些透榫組裝後為了增強牢固度,還需要加楔子。通常一個榫眼需要兩個楔子,楔子的制作很簡單,可以用斧子直接劈出來。
楔子做好後用錘子輪番敲擊,擠進榫眼,最後用截鋸将端頭拉正、刮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木工師傅在“攢活”時,都會在平整的地面上進行,以便及時判别成品是否裝正。
如果在不平的地面上進行組裝,由于腿上受力不均,容易造成家具的變形,等到家具組裝完成後,就很難再矯正。
淨 活
鳔膠幹透後需要先擦幹膠迹,用鎊刨修整接口部位,用刮刀刮磨表面,以便染色和燙蠟,這個工藝過程叫淨活。
刮 磨
鎊刨是在帶柄的木條上,嵌入多片鋼片,将這些鋼片用鋼锉找平後,再用鋼锉将鋼片開刃。
不同硬木材料的紋理結構不同,用其他刨子進行找平加工時會因戗茬而起塹,鎊刨加工木材表面的效果更細緻一些,所以隻有硬木家具的制作才用到鎊刨。
蜈蚣刨和小鎊刨
鎊刨特别能“拿戗”,使用鎊刨不會因戗茬而起塹,還可以将不平的硬木表面修整得平整光滑。
鎊刨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蜈蚣刨和小鎊刨。蜈蚣刨俯視就像蜈蚣一樣,有很多腳,常用于闆面的刮平;小鎊刨用于修整線腳。
蜈蚣刨和小鎊刨
使用時将鎊刨放在已經刨平的木料上,用力壓住向前平推,刮平、刮光硬木表面上由戗茬等造成的小坑。
刮磨後的家具半成品紋理清晰,線條流暢,表面平坦,無波浪感,手感平滑舒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