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字延清,名少連,初唐時期著名詩人。與沈佺期并稱“沈宋”,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祯、王适、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合稱“仙宗十友”。宋之問在詩歌領域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包括讓五言律詩趨于完善,創造七言律詩的新體。經典詩作有《度大庾嶺》、《江亭晚望》、《渡漢江》等。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宋之問的經典詩作之一《渡漢江》。《渡漢江》是宋之問被貶嶺南後冒險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時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主要追叙了宋之問貶居嶺南的情況,以及抒寫了他接近家鄉時所産生的矛盾心情。全詩自然流暢,言淺意深,尤其是對人物心理的刻畫,細緻入微。下面我們便來看看宋之問的這首《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詩的前兩句“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是對宋之問貶居嶺南的一個追叙。即宋之問自從被貶到嶺南後,就與家人斷了音訊。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近一年時間。這裡的“斷”和“複”字,似乎不起眼,卻加深了宋之問在那種與世隔絕的處境下,度日如年的精神痛苦,也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氣氛。
後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則是着重刻畫了宋之問即将到達家鄉的心理變化。從前兩句,我們知道了宋之問思鄉之情的濃厚和急切,但是這裡表現的卻是“情更怯”,甚至還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這主要是因為宋之問長期不知道家人消息,所以才會離家鄉越近,思念就越深,深到不敢去打聽。其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方面,宋之問當年因武則天而後被唐中宗貶到嶺南。所以這次宋之問從嶺南逃回洛陽,途徑漢江産生的“近鄉情更怯”,更有一種對家人命運的擔憂在其中,擔憂家人因自己的事而遭受牽連。故而在遇到熟人時不敢去問,就是怕自己的擔憂變成現實。這種急切回家,而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便展現了出來。
雖然宋之問所面臨的這種境遇,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但他在這樣的特殊境遇下,對家人的入骨擔憂之情,卻是人類心靈最純粹的情感。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下,它都是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所以這裡自然會引起無數人共鳴。而“近鄉情怯”後來更是成為成語,用以形容遊子歸鄉時的複雜心情。
綜觀宋之問的這首詩,雖然篇幅短小,隻有二十字,卻不僅有精妙絕倫的抒情藝術,更有作為人的一種深刻的體會。所以是一首具有極強共鳴感的詩,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