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三首描寫中秋節的古詩

三首描寫中秋節的古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20:19:58

三首描寫中秋節的古詩(描寫中秋的3首不出名古詩)1

三首描寫中秋節的古詩(描寫中秋的3首不出名古詩)2

中秋節到了,大家又可以開心吃月餅賞月亮了。曆史上有大量描寫中秋節的古詩詞,比如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就家喻戶曉。當然了,曆史上還有許多不出名的詩詞,值得我們品味一番。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描寫中秋的3首不出名古詩,雖不是一等佳作,卻也讓人刮目相看。

第1首,《和沈掾中秋月》:月入高天更漏遲,天香消盡桂花枝。金晶氣爽飄風露,銀漢波翻動鼓旗。蟋蟀滿林羅袖濕,駱駝千帳笛聲悲。柴門此夜光如練,喜與休文一詠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元代詩人王逢。從詩歌題目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和詩。詩歌開篇的桂花點出中秋佳節的氣氛,而颔聯的風露和鼓旗都體現了秋高氣爽的特征,這種秋風與愁苦的秋聲悲鳴不同,乃是一種充滿喜悅氣息的“便引詩情到碧霄”。

前面主要寫的都是沒有生命的景緻,頸聯兩句則抓取了中秋節時候比較有特點的動物,描寫蟋蟀和駱駝這種動物,利用動來寫靜,讓人們眼前一亮。最後兩句則是照應詩歌題目的“和詩”之意,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中秋美景的欣喜之情。這首詩主要的優點在于叙事比較生動,缺點則缺乏一種境界,略微平鋪直叙了點。

第2首,《中秋對月》:舊是他鄉月,今從故國看。但聞吹玉笛,無複憶長安。仙桂分秋早,嫦娥耐夜寒。年年約相見,爛醉草樓端。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王九思。王九思是明代複古詩人群體“前七子”之一,在當時詩壇頗有影響力。複古詩人們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所以王九思的詩風文風蒼古,多有出彩之處。

這首詩開篇就十分驚人,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大家都一定聽過杜甫的名句“月是故鄉明”,而王九思有意創新,直接在杜甫的名句上推陳出新:“以前是在外地他鄉看的月亮,未免有些隔離。如今回到了故鄉,看中秋的月,那真叫一個舒服!”

化用了杜甫的名句後,王九思又不放過李白的名句。李白曾經寫了一首名篇《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在外地聽到玉笛,忍不住想起了長安城。而王九思在故鄉聽到玉笛,那是沒有思鄉之情,反而十分惬意。這種巧用古人名句,暗中将古人的愁緒與今人的歡樂進行對比,可以說十分巧妙。

詩歌頸聯則是比較老套采用月裡嫦娥和桂花飄香這些俗套景物來描寫中秋的景色。結尾兩句則是直接表達王九思中秋飲酒望月的快樂心情,雖然這種情緒頗有感染力,但以此俗套結尾,未免落了下乘。所以說本詩算不上一等一的大作,卻也有可贊賞之處。

第3首,《中秋夕諸先輩邀飲使院有作》:還馮蠟屐據胡床,不數南樓在武昌。城外青山排坐入,月中瑤樹對分行。呼來渑酒寒逾綠,歌罷齊讴夜未央。自是諸賢多意氣,留髠莫遣醉時狂。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王世貞。王世貞學問淵博,詩名鼎盛,為後七子的旗幟,乃是明代文壇的巨星。這首詩是王世貞和前輩們一起在中秋喝酒賞月而寫下的一種情緒。

開頭的蠟屐典故出自《世說新語》,代指悠閑的生活轉态。胡床,大家都比較清楚,類似小闆凳功能的輕便坐具。前兩句寫了喝酒賞月的地點,寫了他們穿着蠟屐,坐在胡床上的惬意狀态。

而颔聯兩句可以說寫中秋月寫得比較精妙,寫景用詞細緻入微,煉字水平爐火純青,令人刮目相看。頸聯兩句,具體寫飲酒唱歌的快樂。渑酒典故出自《左傳》:“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齊讴則是古代齊國的讴歌,後人于是有《齊讴行》等諸多樂府詩。

留髠典故出自《史記·滑稽列傳》:“主人留髠而送客。”意思為留客。詩歌最後兩句意思與王九思的“爛醉草樓端”差不多,都是不醉不歸的意思。這種結尾方式雖然容易留白,但是見多了未免有點俗套的感覺。

大家還知道哪些關于中秋的詩詞呢?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中秋的詩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