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物特展,展品來自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2018年7月6日至9月16日在遼博展出,所有圖片都是XI親自拍于遼甯省博物館。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文化成就之一,經曆了從再現式圖像向文字符号體系演化的複雜過程。現存最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遺存發現于公元前4000年前王朝時期容器的标簽上。古埃及人最初利用文字記錄人和事物的名字,後來廣泛地刻畫在墓穴、神廟和日常物品上。
古埃及象形文字獨特複雜而富有表現性,埃及人稱其為“神聖的語言”,在不同曆史階段随着社會生活的需要出現過多次變化。自早王朝時期開始,這種以行政和經濟為目的的書寫方式先後出現過“聖書體”“僧侶體(又稱祭司體)”和“世俗體”等三種。由于各種曆史原因,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期,世俗體文字被希臘文字所取代;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又出現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過希臘字母書寫的埃及文字)。
由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難,随着古埃及的滅亡,這種文字逐漸變成死文字,完全被人們遺忘。1822年,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首先破解了羅塞塔石碑(大英博物館藏)上的象形文字,為全面解讀古埃及曆史提供了線索。
陶片(上有8行祭司體象形文字)下圖這塊陶片是一隻花瓶的殘片,上面共有8行祭司體象形文字,從左向右閱讀,記錄了與阿納斯塔斯紙莎草文獻有關的部分内容,顯示這可能是學校練習用的課文之一。(阿納斯塔斯紙莎草文獻以它的發現者約翰·阿納斯塔斯命名,應屬于拉美西斯時代,目前保存于大英博物館,其内容為兩名書吏間的通信。)
陶片,材質:陶土、墨水,新王國時期,第十九至二十王朝(公元前1295-前1069年),出自德爾麥迪那,埃爾斯托·斯基亞帕雷利于1905年發掘。
陶片在古埃及被視為一種成本低廉的書寫材料。
該陶片來自底比斯帝王谷附近的德爾麥迪那工匠村,那裡曾出土了成千上萬類似的陶片。
阿布考石碑,中王國時期,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出自阿拜杜斯。
這件珍貴的石碑為石灰石材質,主體分為兩個部分,上方刻11行優美的象形文字,下方刻内容豐富的裝飾圖案:石碑的主人阿布考和他的妻子并肩坐在一個供桌前,頭頂上的文字标明了兩人的名字。從石碑的象形文字中我們可以讀到如下内容:“幾千個面包、幾千罐酒、幾千頭牛、幾千隻飛禽、幾千個雪花石瓶、幾千件衣衫獻給尊貴的阿布考内比特夫之子”。死者的愛妻是哈托爾女神的祭司門圖霍特潘克,坐在阿布考腳邊嗅花香的女子是他們的女兒“内弗蕾圖”。男子的鼻子附近也雕有一個小香水瓶,似乎也像女兒一樣享受着生活的芳香。女子座椅下面還雕有一個帶有莎草莖柄的銅鏡。石碑的右側是他們的六個兒子,各手持一隻鵝貢獻給他們的父母。最下方的兩排人物則是祭司帶領着端送食物、飲品和各式供品的仆人。這種為死者祭獻衣食起居的場面大量出現于墓室之中,它們與墓室内陪葬的實物一樣,都表達了古埃及人希望在冥界依然能享受他們生前富足生活的願望。
盡管阿布考的碑文上并沒有标明他的官職頭銜,但這座石碑因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内容被看成是一件藝術品傑作,它很可能是宮廷禦用工匠的作品。
石碑上方的象形文字
石碑下方的圖案
石碑的主人阿布考和他的妻子并肩坐在一個供桌前,頭頂上的文字标明了兩人的名字
供桌
阿布考的女兒
阿布考的6個兒子
祭司帶領着端送陪葬品的仆人
陪葬品名稱
象形文字細節
象形文字細節
象形文字細節
象形文字細節
古埃及象形文字主要分為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和定詞三個部分,可以由左至右、右至左或上至下排列。要辨别文字的方向,可以觀察人或動物形态字母所看的方向。如果眼睛是望向左側,代表文字是由左至右,以此類推。
下面這張圖,大家可以對照着看看自己的名字是什麼樣的。
古埃及象形文字與中國漢字
上期回顧: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物特展(第2期)本期看點:國王頭像
更多展品照片,請看下一期,明早7點不見不散,下期看點: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