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隔代教育利大于弊對還是錯

隔代教育利大于弊對還是錯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7 03:28:54

在我國,隔代養育現象普遍存在,成為家庭教育中的“中國特色”。如何真正發揮隔代教養的優勢,避免隔代養育的負面影響?本期推出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漫談群家庭教育話題讨論之五。這裡需要特别說明的是,讨論中,委員們以甲方和乙方兩種不同立場參與讨論,希望讀者可以在不同觀點的争鳴中理解教育中不同選擇的優劣,從而因材施教、宜情選擇。——編者

隔代教育利大于弊對還是錯(隔代教育利多還是弊多)1

召集人:丁偉,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原文化部副部長

主持人:朱永新,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本期參與讨論委員(按出場時間順序):

雷鳴強: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王 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校長

郭媛媛: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張興赢: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

劉慕仁: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會主委

倪閩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如何看待隔代教育

朱永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好不好?我先分享幾個互聯網上的段子:

網友A:哎,我兒子長期把他爺爺當馬騎,我覺得不妥,我就說了我兒子。不料我老爸卻說:老子樂意,關你屁事!

網友B:老爸病了在醫院輸液,心情不好不吃不喝,我們勸說無果。後來,從小跟着爺爺奶奶的閨女對他說:“你再不吃飯我就不跟你玩了。”老爺子一聽趕緊起來喝了兩碗粥……

我現在也是爺爺輩的人了,對“隔代親”也有着感同身受的體驗。我們也經常自嘲地說,沒有孫子想孫子,有了孫子自己變成了“孫子”。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把孩子交給祖輩撫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之社會壓力的存在,隔代教育的現象在中國的農村、城市普遍存在。對這個大多數中國家庭都無法回避的話題,隔代教育到底是優勢大還是負面影響大?請委員們暢所欲言。

甲方:隔代教育好處多

雷鳴強:可以說,存在的就有合理性,合理的就是利大于弊。如果,祖輩在帶孩子過程中能為孩子樹立榜樣,示範正确的言行舉止,孩子能在與祖輩的朝夕相處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許多優良品質和生活習慣;另外,如果家庭中所有成員的意見和看法都能及時得到交流和反饋,祖輩、父輩及孫輩之間能增強溝通,消除隔閡。

總的來說,隔代教育有如下好處:

第一,有助于發揮祖輩的育兒和人生經驗,彌補年輕父母照看幼兒經驗的不足。祖輩擁有豐富的育兒經驗,對幼兒每個階段發展的特點比較了解,他們經曆過各種鍛煉,在社會實踐中積澱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人生感悟,這些都是促進幼兒發展和有效處理幼兒教育問題的寶貴經驗。而父輩往往在這方面缺乏相關的經驗,遇到問題常常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隔代教育讓幼兒也讓年輕父母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

第二,隔代教育可以為年輕父母解決後顧之憂。“421”的家庭模式意味着年輕人的背後是四位老人以及孩子,其生活和工作的責任和壓力都很大。而祖輩的悉心照顧可以保障小孩的身體素質和安全,讓年輕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時,祖輩的照顧是育兒機構和保姆都無法比拟的,且不計報酬,這無形中為年輕父母減輕了工作上和經濟上的後顧之憂。

第三,隔代教育可以豐富老人的生活,緩解老人的孤獨感。由于子女忙于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老人,讓老人們産生了孤獨感。祖輩撫養孫輩不僅可以讓老人消耗空閑時間、緩解孤獨感,同時在與幼兒的相處中可以讓老人獲得生命活力,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保持健康的心态。

第四,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曆史,積攢了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然而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美德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卻在逐漸消失。祖輩身上會保留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在他們的教育下有利于幼兒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德。

王歡:我也認為隔代教育有以下好處:

首先,老人時間更充裕、彈性,可以彌補父母缺失的陪伴時間。老人可以陪伴孩子、接孩子放學、給孩子做飯、陪孩子玩等,這是很多上班族的父母想做而做不到的。

第二,老人帶娃經驗豐富。對于很多事情都輕車熟路,比父母帶要少走很多彎路,而且在面對突發情況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辦法。就像有一些年輕父母帶孩子的時候,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還會打電話給父母,問問自己小時候發生這種情況父母都是怎麼處理的。

第三,老人更能忍耐、情緒更穩定。心理學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齡增長,人的忍耐程度、情緒的成熟度是上升的,老人對于帶娃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有更多的忍耐空間,較少會出現對孩子大吼大叫、控制不住情緒的情況,這對孩子的身心也是一種保護。而且,我們經常說隔代親,老人在養育自己孩子過程中的缺失,也會傾注在孫輩身上,彌補心中的遺憾。

第四,隔代教育是給老人帶來自身價值感的來源。現在空巢老人現象很明顯,有一些老人退休之後,缺乏自己的生活和社交,缺乏價值感來源,甚至出現抑郁的情況,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帶孩子其實會讓老人體驗到成就感以及價值感的。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孩子身體撫摸會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緩解,壓力下降;同時,最重要的是,對于撫摸者也有情緒緩解和壓力下降的效果,甚至比孩子的效果還要大。

乙方:隔代教育弊端多

郭媛媛:隔代教育的孩子,一方面因祖父母輩長期的陪伴,長大後趨于傳統、穩重、博愛一些;另一方面也因缺少父母直接的培育,與身邊大多數小夥伴的成長環境不同,可能産生孤獨、自卑等心理。

張興赢:當下,隔代教育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整體來說,老人大都對孩子過于寵愛,而溺愛則不利于孩子成長。所以,關于孩子的教育,家庭中一定要明确一個事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教育孩子永遠是其父母的責任,而不是老人的責任。因此,長輩幫年輕人帶孩子,可以是生活上搭把手,但不能越俎代庖。其次,兩輩人觀念不一樣,長輩的教育理念已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如果一味按照祖輩的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那孩子的發展是肯定要滞後于時代發展的。

劉慕仁:一些調研資料顯示,中國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與隔代教育有關。青少年網絡成瘾綜合征在隔代教育家庭中也呈高發狀态。因為隔代教育會降低年輕一代的責任感,教育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職。因此,年輕父母不管怎麼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除非客觀條件不允許。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給祖輩,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這将極大地影響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缺乏責任感,放任自己。

存利去弊,優化隔代教育

朱永新:其實,隔代教育有時候是無奈的選擇。但隻要父母清醒地認識其利與弊,年輕人依靠老人但不依賴,老人給孩子幫忙但不越位,隔代教育就會有獨特的價值。

雷鳴強: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教授盧樂珍将隔代教育分為守舊型、縱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四種。“守舊型隔代教育”與“縱容型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而“身教型隔代教育”,祖輩為孩子樹立榜樣,示範正确的言行舉止,孩子在與祖輩的朝夕相處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許多優良品質和生活習慣;“民主型隔代教育”,家庭中所有成員的意見和看法都及時得到交流和反饋,祖輩、父輩及孫輩之間增強了溝通,消除了隔閡。

我給父輩幾條建議:首先,父輩家長要真正回歸到家庭教育之中,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即使工作再忙、事業再重,也要對子女的教育投入一定時間和精力。其次,将祖輩經驗與父輩知識相結合,兩代人在教育思想上達成統一。

給祖輩的建議:首先,掌握愛的尺度,理智教育幼兒。用理智控制情感,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避免過度保護,要愛得适度。要懂得嚴格要求幼兒,不能一味滿足幼兒不合理的要求,不應該對幼兒包辦一切,要意識到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之一。其次,與時俱進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學習現代化的育兒方法,運用科學的方式教育幼兒,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學習使用科技産品,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技術知識,促進幼兒與社會接軌,全面、全方位地發展。

另外,我覺得幼兒園、學校一定要發揮教育的指導調節作用。幼兒園、學校教師要通過召開兩代家長的經驗交流會,梳理整合教育方法使雙方在教育觀念上達成一緻,提升育兒技能。讓祖輩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學校活動,引導其建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時幼兒教師要做好家訪工作,這樣能夠更好地了解幼兒,了解祖輩的教養方式,給祖輩提供及時的幫助。

倪閩景:隔代教育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但理想的狀态應是父母的教養和隔代教育交融的方式。完整的家庭就是祖孫三代同堂其樂融融,這對幼兒成長也是非常有益的。

大家普遍認為的隔代教育容易溺愛、教育方法落後等,我認為這是站不住腳的。父母自己帶孩子,也會産生一樣的問題。有些父母自己沉溺遊戲,不願帶孩子,把皮球踢給祖輩,結果孩子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是隔代教育的問題嗎?

現實的問題是,并不是每一位爺爺奶奶都是教育專家。所以,隔代教育的問題,不是隔代本身的問題,而是祖輩有沒有教育能力和方法的問題。

所以,我認為在隔代教育中,很重要的兩個原則就是:第一,和老人達成統一戰線,教育觀和目标一緻。如果出現分歧,年輕人要先認可老人的付出,然後表明立場,平衡雙方的教育理念和行為,最終目的要達成一緻,“我們都是為孩子好,我理解您也是為孩子好,我們共同來看看如何做才是真的讓孩子受益”。第二,認清楚父母才是真正的教育責任人。我們一定要清楚,老人帶孩子是幫忙,我們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老人隻是彌補,我們要付出時間精力來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孩子最需要的也是父母的陪伴和愛。孩子出問題的時候,不要責怪老人,出問題的時候要一塊解決,在解決過程中,父母是主導,而且要承擔責任。

另外,我們要給父母親更多的育兒支撐,讓父母親有時間、有能力勇擔育兒責任。研究祖輩父輩共育的方法,減少沖突。同時提高隔代教育的指導性,進而提升隔代教育的水平。實踐中,上海老年大學現在開設的隔代教育方法課,效果就十分好。

朱永新:今天晚上的讨論很熱烈,對于隔代教育的利與弊讨論得很深入,感謝各位委員的積極參與。其實,讨論已經不僅僅是關注利大還是弊大的問題,而是如何揚長避短、存利去弊的問題了。委員們給父母和老人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達成了以下共識:

首先,要認識到父母是兒童成長的首要責任人。隔代撫養,祖輩不應該替代父母承擔責任,而應該發揮輔助、協助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祖輩對父母教育子女出現的異議,應該私下溝通和交流并最終尊重父母的選擇,不能以自己的“經驗”或者自己作為長輩的“權威”做籌碼,逼迫子女順從自己對孫輩的教育。作為父母,也不能将子女撫養的責任一味推給自己的父母,應該主動進行學習,掌握教育子女的技能,并适當借助自己父母的經驗,在其幫助下進行子女教育。

其次,要充分認識和尊重兒童擁有的生存、發展、受保護、參與等權利。調查發現,祖輩參與的教養過程中,對孫輩身體的照顧遠遠多過對其心靈撫育及人格發展、習慣養成等方面的關注和重視,這也是引發當下對隔代教育問題開始普遍重視的原因。祖輩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甚至在自己子女教養的過程中,物質條件遠不及當下富足,所以更願意為孫輩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以彌補自己心理上的歉疚,而對于孫輩的心靈發展習慣養成等方面卻相對重視不足。

再次,要完善隔代教育的模式。在我國,隔代教育狀況雖然有比較明顯的城鄉差異,并根據孫輩年齡有所不同,但大緻可以按照祖輩和父輩在教養過程中參與程度的不同分為四種不同的模式:一是“單一的父輩教養,祖輩基本不參與教養”的模式;二是“父母為主祖輩為輔的聯合教養”模式;三是“祖輩為主父母為輔的聯合教養”;四是“單一的祖輩教養,父母基本不參與教養”。其中與隔代教育相關的是後三種模式。這後三種模式中,還有祖輩與子女一起居住和不一起居住等模式。實踐表明,第二種教養模式是最合理的模式,因為這種模式兼具了兩代人的教育經驗和智慧。

我們的一項相關調查數據表明,在幼兒園前和幼兒園期間這兩個階段,接受“父母為主祖輩為輔的聯合教養”的兒童問題行為最少;接受“單一的祖輩教養,父母基本不參與教養”的兒童問題行為最多。雖然從統計上看,小學期間不同家庭教養模式對兒童當前的問題行為影響不顯著,但一個人成長最關鍵的幼兒階段,對人的一生的影響是深厚而長遠的,人的一生,其實是圍繞童年展開的。

最後,要厘清隔代教育的邊界。在隔代參與教養的家庭當中,總體上祖輩多偏重關注孫輩的飲食起居、生活身體等方面,而往往忽略孫輩學業、品格、習慣等方面的教育。當父母對孫輩進行教育并提出嚴格要求的時候,祖輩常常維護甚至溺愛孫輩,成為父母教育子女的阻力。祖輩進行隔代教育,一是在育兒決策方面,應該确認孫輩撫育責任的從屬關系。也就是說,對年輕一代父母的育兒決策,祖輩應該給予尊重。畢竟承擔直接育兒責任的,還是父母。二是在育兒方法方面,祖輩應該和父輩暢通溝通渠道,以溝通取得相互之間的信任和支持,采取真正适合孫輩成長的科學的方法。一般根據孫輩年齡的特點,嬰幼階段養育過程中的問題,父輩可以多聽取和尊重祖輩的建議,而随着孫輩年齡的增長影響,則祖輩要多尊重父輩的選擇。一旦出現沖突,祖輩應該首先在孫輩面前,尊重父母做出的決策,以便維護父母在孫輩心中的權威地位,形成健康的親子關系,從而讓父母順利完成完全承擔育兒責任的過渡。所以,隔代教育是一個大課題,也建議在老年大學開設相關課程,以幫助父母和老人提高隔代教育的水平。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