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長智
《千家詩》,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為我國舊時孩童識字求學之啟蒙讀本。其所選詩歌多系唐宋經典名篇,言淺意深,雅俗共賞,因而成為少兒吟詩答對的入門之階,也是古今學者怡情悅性的案頭必備,曆來為世所倚重。
隆冬周末夜翻書。猛然發現《千家詩》裡不時有上饒元素在燈影下閃爍,給人陣陣暖意。乘興尋迹稍作鈎沉,不想《千家詩》竟與上饒淵源頗深,實在是上饒至為難得更需深挖細采的一井富礦。
一
中國是詩的國度,千百年來各類詩篇浩如煙海。擇其精華、彙為一編,使人酌一勺而知大海、據一斑而窺全豹,自是功德無量的善舉。《千家詩》由此應運而生,并自南宋以來衍生了多個版本。
最早為劉克莊(1187—1269)編選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即《後村千家詩》。該選本22卷,分節候、天文、地理等14門,收錄唐宋詩1280餘首。因篇目過多,卷帙浩繁,不便攜帶,故流傳不易、影響不廣。
較劉克莊小39歲的謝枋得,對《後村千家詩》予以增删整理,專選七言絕句、律詩,以春夏秋冬時令為序,輯成《增補重訂千家詩》。其選篇數量适中,形制多樣,便攜易誦,一經面世便風行海内,“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
至康熙己醜年(1709),撫州臨川人王相(生卒不詳)又在謝枋得《增補重訂千家詩》基礎上,仿其體裁及排序,再補選五言絕句、律詩,并統一注解箋評,正式成為流傳至今的四卷本《千家詩》通本。
《增補重訂千家詩》的編者謝枋得,就是上饒人。“枋”,查2008年版《現代漢語詞典》,隻有一種讀音“fāng”,意為古書上所說的一種可造車之樹。而1959年版《宋詩一百首》及1981年版《千家詩新注》皆注音bǐng。詢弋陽有識之士,曰當地口口相傳皆讀bǐng。“枋”通“柄”,“得”即“德”。其名“枋得”,故其字“君直”,而以“疊山”之号名世。
疊山1226年生于信州弋陽玉亭鄉(今疊山鄉)深港謝家村。其一生志節耿耿,拔乎流俗,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南宋末年,不惜傾家蕩産,聚集民間義軍抗擊外侮。南宋亡後,他守懷抱節,嚴辭拒絕元朝招撫利誘。1289年4月,在元大都憫忠寺絕食殉國,終年64歲。疊山以俯仰天地的節操,成為士人風骨的一個标志性符号,為我們矗立了一座仰之彌高的精神豐碑,與同鄉、同科進士文天祥(1236 -1283,号文山)并稱愛國主義“二山”。其“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之名言,他真正身體力行做到了,為中國文人拉升了精神标高,并穿越曆史時空,澤被世代後人。
疊山不僅是一位民族英雄,而且文章奇絕,為上饒大地壘起了一座文化高峰。其聰慧勤奮,自小即有“神童”之譽。《宋史·謝枋得傳》記載,“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生不忘”。一生學通“六經”,著述等身,主要作品有《詩傳注疏》、《易傳注疏》、《書傳注疏》、《易說》、《十三卦取象》、《十三卦啟蒙》、《易詩書三傳》、《注解四書》、《大學解義跋》、《檀弓解》、《禮經講意》、《五經珍抄》、《秘籍新書》、《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五卷》、《唐詩解》、《文章軌範》等。另有雜著詩文64卷,大多毀于兵火,僅存6卷。
關于疊山輯編《千家詩》的時間,當在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之後。之前的宋恭宗德祜元年(1275),元兵大舉南下,疊山出任江東制置使,再次前往信州招兵抗敵,終因孤軍無援而兵敗城陷,他隻得背負年邁老母,隐姓埋名逃入建甯府唐石山中(今福建建陽縣境内)。1284年,元大赦天下,59歲的謝枋得才走出深山老林,在建陽驿橋一帶,設攤占蔔為生。“其後,人稍稍識之,多延至其家,使為子弟論學。”(《宋史·謝枋得傳》)出于教學需要,加之建甯府為宋元之出版中心,由疊山選編童蒙教材、家塾課本,自在情理之中。
二通行本《千家詩》名曰千家,實際詩者并無千人,詩作亦非千首。該集總計127家,詩226首,其中收唐代詩人71家,143首;宋代詩人54家,81首;明代詩人2家,2首。
其中王相所輯五言詩全為唐人作品,計五絕39首、五律45首,詩人共47家。疊山所輯七言詩,計七絕94首,其中唐代詩人21家、30首,宋代詩人42家、64首;七律48首,其中唐代詩人11家、24首,宋代詩人19家、22首,明代詩人2家、2首。明代二詩按理不可能被疊山“穿越”選入。《增補重訂千家詩注解》卷末按語雲:“疊山選本皆唐宋詩,末二首明詩不知何年贅入,童蒙久誦,姑并存之。”這兩位詩人均為朱姓皇室,一為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一為嘉靖帝朱厚熜。想來應系嘉靖年間皇宮挾私補入。
疊山所輯《千家詩》94首七言絕句中,共收入上饒籍詩人3名,均為宋人;詩作8首,占比8.5%。
一為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祖籍婺源,為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思想自元至明清,一直作為治國之本,成為封建科舉的标準教科書。後世将其與孔子并提,尊稱“朱子”,被奉為“萬世宗師”,也是唯一一位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者。朱熹之詩大多用詞考究直白,善于從尋常生活中捕捉感性形象,并上升為理性認識,富有理趣,充滿哲思。《千家詩》收錄其七絕4首。
其一《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此詩描寫了春天萬物新生、花團錦簇之絢麗景象,尤其後兩句從視覺和觸覺兩方面摹寫春天之感受,情景交融,寓理于形,成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其二《秋月》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秋之斑斓色彩,在詩中生動展現,詩人融情于景,在靜觀秋光月色之中油然生出一絲超塵脫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題為“秋月”,而筆墨卻始終集中寫秋月籠罩下的山間小溪,全篇無一筆寫月,卻又處處見月,清新淡雅,意境高遠,構思之獨到,盡顯大家之手筆。
其三《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人以方塘作喻,抒發讀書時茅塞頓開之喜悅,一問一答間把一個哲理性問題闡述得簡潔明了:做學問要持之以恒,不斷汲取新鮮養分,才能日新月異、長足進步。
其四《泛舟》: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這也是一首借形喻理之詩。詩中采用對比手法,如“艨艟巨艦”與“一毛”、“向來”與“此日”等等,以突出春水之重要,意在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藝術創作流暢自如,隻要基本功到家,就能滴水穿石、駕輕就熟。
二為謝疊山本人。其詩大多作于風雨飄零、國破家亡之際,詩意傷時感舊、沉痛蒼涼、借物詠志,詩風樸素端正、構思新穎、饒有韻緻,是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的頌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千家詩》收錄其七絕3首。
其一《慶全庵桃花》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随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此為借物詠志之作,把自己居住的幽靜小廟比作逃避秦王暴政的世外桃源,表達了憤世嫉俗的情懷、對安甯生活的向往和不仕新朝的決心。
其二《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将來。
該詩借吟詠花影,闡發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之心情。全詩構思精巧,表意含蓄,選取花之影作為描寫對象,特别新穎别緻。
其三《蠶婦吟》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
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此詩運用對比手法,借富家女歌舞徹夜不歸,來反襯蠶婦生活之辛苦。整首詩語言質樸,真摯感人。
三為徐元傑。徐元傑(1196-1246),字仁伯,号梅野,信州八都黃塘人(廣信區煌固鎮黃塘村),自幼聰慧,才思敏捷,理宗紹定進士,為官“遠聲色,節情欲”“直聲聞于朝”,官至工部侍郎。著有《梅野集》十二卷。其詩清新流暢,樸素自然。《千家詩》收其1首七絕《湖上》:
花開紅樹亂莺啼,草長平湖白鹭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箫鼓幾船歸。
此為曆來吟寫西湖之佳作。前兩句着力寫出湖上優美風光,亂莺紅樹,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日麗風和的豔陽天裡,欣賞湖上美景,心情該是多麼舒暢;趁着夕陽餘晖,伴随陣陣鼓聲箫韻,劃着隻隻船兒盡興而歸,氣氛又是多麼熱烈。全詩語言清新流利,景物絢爛多姿,用音響和色彩繪出了一幅歡快的湖上春遊圖。
三
《千家詩》題材寬泛,形制多樣,既有山水田園,又有贈友送别;既有思鄉懷人,又有吊古傷今;既有詠物題畫,又有侍宴應制。大凡古詩所涉地名多系泛指而無特定意向。細考疊山所輯142首七言詩,除京城之外,實指地名的大緻有18首,而這其中,點到上饒境内的有3處,占比1/6。
一處為唐代詩人王駕《社日》中的“鵝湖”: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雞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王駕(851~?),唐代詩人,字大用,诰命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昭宗朝登進士第,仕至禮部員外郎,後棄官歸隐。其詩構思巧妙,自然流暢,為司空圖所推崇。此詩作于其歸隐之後,具體時間不詳。
鵝湖山在鉛山永平鎮北十五裡,原名荷湖山。傳說山中原有一湖,多生荷,故名荷湖。東晉時,山上住有一戶龔姓人家,畜紅鵝一對,常年在湖内覓食嬉水,育小鵝數百隻後,紅鵝攜子悉騰雲飛去不複返。人以為仙鵝升天,鵝湖之名因此流傳。鵝湖山曾與峨嵋山、普陀山、五台山等名山并列天下八大叢林之一,曆代不乏高僧大儒在此修行論禅講辯。南宋淳熙二年(1175)夏,朱熹與陸九淵、陸九齡兄弟在鵝湖就“教人之法”展開辯論,演繹了中國哲學史上裡程碑式的“千古一辯”。13年後的淳熙十五年(1188)冬,辛棄疾與陳亮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共飲,長歌相答,高山流水,劍膽琴心,留傳千古。
另兩首均點到鄱陽的“芝山”。
一為北宋劉季孫《題屏》: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閑。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藜攜酒看芝山。
劉季孫(1033-1092),曾擔任饒州酒務,專轄制酒和酒業稅收,性孤傲淡泊。《石林詩話》載:王安石為江東提舉刑獄時,巡考劉季孫之績。至廳前見此詩,讀罷大聲稱贊,于是召他來談詩論文,酒務之事反倒一句沒提。待王安石回到旅驿,見不少學子聚于門前求派教授之官,王安石當即點劉季孫來主持,一時傳為佳話。
另一首為明代朱權《送天師》: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黃金甲鎖雷霆印,紅錦韬纏日月符。天上曉行騎隻鶴,人間夜宿解雙凫。匆匆歸到神仙府,為問蟠桃熟也無。
朱權(1378-1448),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史稱甯獻王。少時自稱大明奇士,晚号臞仙、涵虛子、丹邱先生,托志學道,好遊仙之術。精音律,著有《太和正音譜》,是研究元、明北曲之重要文獻。
芝山,初名北罔,又名土素山,位于鄱陽縣城西北。唐龍朔元年(661),刺史薛振在此地發現三莖靈芝,故将此山改為今名。芝山南麓有“碧雲軒”,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範仲淹(989-1052)貶谪饒州歇息讀書之所在。芝山西南麓還有古迹“止水亭”,為南宋節烈丞相江萬裡(1198—1275)所建。江萬裡罷相後到鄱陽定居,因目睹南宋王朝腐敗沒落,他心如止水,悲歎不已,便鑿池并取名止水,旁立一亭曰止水亭。元兵攻陷鄱城後,江萬裡率全家17口投赴止水,以身殉國。
四
蒙學課本,也就是現在的小學教材,其普及力、傳播力、影響力遠非其它書籍可及。可以想見,多少詩人因《千家詩》而百世流芳,多少詩作因《千家詩》而傳為經典,又有多少地域因《千家詩》而聲名遠播。上饒何其幸也,籍于謝疊山的牽引眷顧,而與《千家詩》密切關聯,進而得以在中國燦爛曆史文化星空裡留下濃墨重筆。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根與魂,是提升城市魅力的終極密碼。謝疊山與《千家詩》,烙下永不褪色的上饒印記,有着無可替代的曆史價值,堪稱上饒傳承文化基因、增強文化自信的制高點和壓艙石。如何薪火相傳,創新性挖掘、轉化,用以增強底氣、灌注生氣,妝點饒信大地的秀美河山,描繪新時代上饒的卓越風華,這是一篇需要一直做下去的大文章。
作者簡介
陳長智,現任上饒市政府副秘書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