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瑤是我來上海之後認識的朋友,因為咖啡,我們多了很多工作之外的話題。
之前也寫過幾篇文章,記錄和她之間的咖啡故事:《記我帶瑤瑤逛陸家嘴咖啡文化節,給你講講逛展小Tips》《黑咖啡能抑制食欲?燕麥奶是燕麥加牛奶?》《手沖咖啡不就是倒水嗎?》(點擊鍊接可以查看)
瑤瑤從初中就開始喝咖啡了,隻是認識我之前一直喝的是速溶還有星巴克,我來上海之後,她就開始跟我喝挂耳和手沖了,也開始跟我學着做手沖咖啡。
一次聊天的時候,她無意中說x月x号是她來上海一周年的日子,我就悄悄給她準備了一個小禮物:一個小型的手搖磨豆機和濾杯,這樣她就可以在家自己做現磨咖啡了。
結果剛給她第二天早上她就告訴我“又翻車了”,早上着急出門,找不到濾紙,又不想浪費磨好的粉,于是她就泡在了水裡……
然後,“滿懷愧疚”的來找我“忏悔”,說“糟蹋了我這麼好的豆子”,我告訴她下次可以直接泡4分鐘喝。
就這樣,誤打誤撞,她get到了咖啡品鑒常用的“咖啡杯測”。
▲我和瑤瑤的聊天記錄
01 什麼是咖啡杯測?咖啡杯測,是咖啡品鑒的專業術語,指的是準備“咖啡品鑒”時,用到的“喝咖啡”的方法。
具體步驟是:
1.咖啡豆按SCA标準研磨成咖啡粉(專業的數據,這裡不展開講了),放在杯測碗(盛裝咖啡的碗)中;
2.像杯測完中注入94攝氏度熱水;裝滿水,開始計時4分鐘;
3.等4分鐘時間到,把浮在杯測碗表層的咖啡粉壓下去,再用專門的勺子(術語叫:杯測勺)把不沉底的咖啡渣撇掉;
4.之後就可以“喝”(術語:杯測/品鑒)咖啡了。
▲咖啡杯測的步驟
這是咖啡行業内,鑒定咖啡質量常用的标準做法。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樣浸泡式的方法,降低了咖啡制作過程中,人沖煮帶來的不穩定性,即對沖煮技術沒要求;同時,這樣測試效率比較高。
在需要大量測試咖啡豆時,用這種方法,既不容易出錯,效率又高。
所以無論是生豆貿易商、烘焙師、還是品鑒,大家都是用這種方法來品嘗、鑒定咖啡品質的。
▲杯測時可以同時測好幾種咖啡
02 為什麼平時喝咖啡不用杯測的方式喝既然杯測能鑒别咖啡品質,還出品穩定、操作步驟簡單、做得又快,那為什麼咖啡館不用杯測的方式出品,平時在家做咖啡的也很少用杯測的方式喝咖啡呢?
這主要和咖啡豆的結構、咖啡沖煮原理有關。
1.咖啡豆,需要研磨成粉,才能沖煮出其中的味道;
2.咖啡豆中的木質成分即使磨成粉,也不溶于水,也就是說有渣,帶咖啡渣喝,想想就是一件特别不愉快的體驗;
3.咖啡粉如果長時間浸泡容易出來苦澀的味道;
4.咖啡最迷人的地方,是用不同器具可以做出來截然不同的味道,而直接浸泡的杯測,做出來的咖啡總是平平的。
所以,從客戶體驗、咖啡味道、制作咖啡所用器具的特性/顔值等方面來看,用杯測的方法出品或制作咖啡并不是一個好方法。
答案是可以,法壓壺、冷萃咖啡,用的都是“咖啡粉直接泡着喝”的方式。
法壓壺,其實就是和我們泡茶一樣,是咖啡粉用水直接泡了喝。
不同的是,咖啡粉泡一次我們就丢掉了;茶葉可以一直泡。(因為咖啡連續泡,後面出來的味道都不好喝)
▲用法壓壺做咖啡步驟
冷萃咖啡,是夏季,在家自己就能做的咖啡:用水泡咖啡,一晚上過去,就能輕松得到一杯冷萃咖啡。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冷萃咖啡的做法。
找一個密封、幹淨、無味的玻璃罐/杯子,放入研磨好的咖啡粉,按咖啡粉和水1:10的比例,加入純淨水或冰水,然後攪拌1分鐘。
之後放冰箱冷藏8-12小時,到時間後,取出,攪拌均勻,然後用濾紙過濾,得到的咖啡液,就是冷萃咖啡的原液了。
▲咖啡粉和水混合後冷藏
把冷萃咖啡放到幹淨密封的瓶子裡,每次喝的時候,按咖啡液和水/冰 2:1的比例,混合,就能得到一杯美味的冷萃咖啡了,在夏天喝一杯,提神又清爽。
我每次夏天都要做冷萃咖啡,做好的咖啡液,放一周都能喝。
加水,就是冷萃版的美式咖啡;加冰就是冰咖啡;加蘇打水,就是氣泡美式。
▲很多咖啡館會把冷萃咖啡放在好看的瓶子中
聽着很複雜的冷萃咖啡,做起來其實很簡單,是不是越來越發現,在家做咖啡可以很簡單。
夏天來了,你要不要自己在家做一些冷萃咖啡呢?
或者,你還有哪些泡咖啡的方法,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