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又稱什麼?什麼是孤獨症(又稱自閉症) 孤獨症又稱自閉 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9:1其主要症狀為:,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自閉症又稱什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什麼是孤獨症(又稱自閉症)
孤獨症又稱自閉 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9:1。其主要症狀為:
1.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系等。
2.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後,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3.重複刻闆行為。
4.智力異常7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
5.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對某些聲音或圖像特别的恐懼或喜好等。
6.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中較多使用打罵或懲罰有一定關系。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的詳細表現:
(1)孤獨離群,不會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系。
即是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征,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表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有的患兒雖然表現不拒絕别人,但不會與小朋友進行交往,即缺乏社會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時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過去摟人一下,然後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為了找人聯系而隻是一個動作,或者說隻存在一個接觸的形式,而無接觸人的内容和目的。他們的孤獨還表現在對周圍的事不關心,似乎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願意怎樣做就怎樣做,毫無顧忌,旁若無人,周圍發生什麼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很難引起他的興趣和注意,目光經常變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們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另外他們的目光不注視對方甚至回避對方的目光,平時活動時目光也遊移不定,看人時常眯着眼,斜視或餘光等,很少正視也很少表現微笑,也從不會和人打招呼。
(2)言語障礙十分突出。
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詞彙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也常常不願說話而甯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複一些單調的話。有的患兒隻會模仿别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不少患兒不會提問或回答問題,隻是重複别人的問話。語言的交流上還常常表現在代詞運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還有不少孤獨症兒童時常出現尖叫,這種情況有時能持續至5~6歲或更久。
(3)興趣狹窄,行為刻闆重複,強烈要求環境維持不變。
孤獨症兒童常常在較長時間裡專注于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如着迷于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于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一些患兒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表現明顯的焦慮反應,不肯改變其原來形成的習慣和行為方式,難以适應新環境,多數患兒同時還表現無目的活動,活動過度,單調重複地蹦跳、拍手、揮手、奔跑旋轉,也有的甚至出現自傷自殘,如反複挖鼻孔、摳嘴、咬唇、吸吮等動作。
(4)大多智力發育落後及不均衡。
多數智力發育比同齡兒遲鈍,少數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動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議,有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尤其對文字符号的記憶能力。如有位3、4歲患兒特别喜歡認字,見字就主動問念什麼,并且隻問一次就記住,為此他能毫不費力地流利地閱讀兒童故事書,說明他掌握不少詞彙,但當他要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則存在明顯的困難,說明他們存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方面的損害。
自閉症(孤獨症)應早期治療:
一般說來,孤獨症患兒的預後好壞與發現疾病苗頭早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言語發育情況、認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藥、是否訓練等多種因素有關。
心理學研究發現,孤獨症的實質的損害是認知障礙,表現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與他人共同分享對某種事物的興趣,當孤獨症面對一種物品時不是與他人分享興趣,而是要得到它,這種障礙是孤獨症的早期症狀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講到的那樣,不會進行扮演性遊戲也是孤獨症的早期表現之一。如果能發現早期症狀,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無疑會對預後産生積極而有效的影響。
孤獨症患兒沒有獨立交往的能力,不會根據環境要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适應環境,這種障礙随着年齡增大顯得更為突出。伴有嚴重智力低下者,無任何言語功能、無法克制和難以治療的尖叫、自傷等行為持續存在,直接威脅着生存,給教育和幹預帶來障礙,作為家長,是很容易辨認出孩子的這些異常的。
一部分患兒到青春期以後症狀可有改善,古怪刻闆的行為減少,社會交往和适應社會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現為與人交往困難,獨來獨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時,也能幹好某些簡單、機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診為孤獨症之前已有較好的語言或言語功能者預後較好。盡管疾病本身使他們發展語言的潛能受到限制,但他畢竟是具有這種潛能或基礎,使用藥物效果比較好。
觀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獨症預後較低功能水平為好,報道16名6歲以下,IQ大于65的孤獨症患兒,有半數可完成大學學業,能獨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獨症兒童,其業餘活動面或活動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會做建設性的決策或提建設性意見。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嚴重先天性心髒病、癫痫、肝腎損害、結節性硬化等預後較差,伴有聽力受損、特殊生活技能問題者預後較差。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的類型
1.無語言:通常會被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症
2.立即仿說:有變化的仿說被視為自閉症兒童表達溝通的意圖,而沒有彈性的仿說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3.延宕仿: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的重複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系。
4.說話不帶感情:隻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特性。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7.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詞有混淆的現象。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較少使用甚至不會使用“是”或“好”。
9.文法結構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隻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隐藏的涵義。
10.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變化,重複的念着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詞彙。
為何單純訓練對自閉症效果不明顯
目前國内外許多人認為,治療自閉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訓練。把它歸結到教育問題。 單純由教育界人士來對自閉症進行行為訓練,以期望能達到正常人的行為标準,回歸社會。雖然有大批的社會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關鍵原因是他們還沒有真正認識自閉症。更為荒謬的是提出了:“連小貓小狗都能訓練,人為何不能訓練?”的理論。在此理論指導下對病兒進行大體力的強化訓練。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産生了許多負作用。有一句中國成語最恰當形容了此種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