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姿勢有行、立、坐、卧四種,稱為“四威儀”。常見的姿勢有立像、坐像、卧像。佛和菩薩常采用立像或坐像,護法多采用立像。
佛造像千姿百态,絕非隻有十二種,小編隻是拿出來常見的這些給大家講講。
坐像
坐姿包括全跏坐和半跏坐,佛、菩薩、高僧一般采用坐像。例如佛采用坐姿,同時配合特定的手印或手持物,就有說法像、禅定像等造像形式。
跏趺坐,“跏”有互交的意思,“趺”是指腳背,跏趺是兩足交叉置于左右大腿上而坐。可分兩種:“全跏坐”和“半跏坐”。
半跏趺坐,俗稱“單盤”,是隻将一足壓在另一條腿上,包括兩種:一種是将左足壓右腿,稱吉祥半坐;一種是将右足壓在左腿,稱降魔半坐。造像時,這是菩薩采用的坐姿。
倚坐,又叫“善跏趺坐”,是身體端坐,兩條小腿自然下垂的坐姿。常見于菩薩裝彌勒;也有兩條小腿交叉的姿勢,如交腳彌勒像。
半跏趺倚坐,身體端坐,右小腿結半跏趺坐,左小腿自然垂下,常見于思維菩薩像。
輪王坐,又稱“輪王跏”。采用坐姿,左腿膝蓋橫放,右腿彎曲豎起着地;左手支地,右手放在膝上。
立像
立像源于釋迦牟尼佛遊行說法的姿勢,相傳釋迦佛成道後,在西北印度各地遊行說法四十多年,有直立像、行經像等姿态。此外,護法神像多采用各種立像姿勢。
行經像,一腳向前伸,身體向前微傾,表示步行的樣子。旃檀佛像采用這種姿勢。
直立像,雙腳并立于蓮花台上,雙手作接引狀的立像,這大多是阿彌陀佛,表示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意思。在佛陀旁合掌而立的菩薩、弟子也常采用直立像。
展立像,站立姿勢,一腿微曲,另一條腿向外伸,藏傳佛教中的大威德金剛、喜金剛就采用展立的姿勢。
舞立像,也叫丁字立,獨腳站立,一腿盤曲,另一腿屈立,藏傳佛教中的金剛亥母、獅面佛母等女性護法神通常采用舞立姿勢。
跪立像,一腿跪在台座上,另一腿屈曲而立,介于坐立之間,不動明王常采取這種姿勢。
卧像
又稱吉祥像、涅槃像,隻有釋迦牟尼佛涅槃時現此像。其姿勢大多為側身而卧,左手伸放于身體之上,右手墊于頭下。
佛有宏願,在評論裡許下你的願望,并常做善事,你一定會幸福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海昏侯”的頭條号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