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東湖科學城起步區一期項目

東湖科學城起步區一期項目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08:33:20

東湖科學城起步區一期項目?9月25日,中部首個“雙碳”示範産業園區——光谷雙碳産業園項目在武漢簽約,占地2700畝,總投資130億元,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東湖科學城起步區一期項目?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東湖科學城起步區一期項目(東湖科學城重大項目建設星夜兼程)1

東湖科學城起步區一期項目

9月25日,中部首個“雙碳”示範産業園區——光谷雙碳産業園項目在武漢簽約,占地2700畝,總投資130億元。

湖北東湖科學城四大創新中心之一的“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出實質性一步。

立足光谷30多年産業布局和創新優勢,東湖科學城從藍圖勾勒之時,便瞄準了向全球四大創新中心攀登:全球光電信息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創新中心,全球智能制造産業創新中心。

這座“城”,内核100平方公裡,卻牽動着18.59萬平方公裡荊楚大地的創新脈搏。

8月,挂牌短短半年的七大湖北實驗室,3.5億元年度運行經費全部到位。同時,先期安排1.16億元資金用于科技基礎設施預研預制,每年投入約1.7億元支持自然科學研究。

全省範圍内,凡是有利于科技創新的項目用地,克服一切困難優先保障,“應保盡保”。

金秋時節,一個個重大科技項目、大科學設施、國家級創新平台、湖北實驗室建設,在東湖科學城的創新熱土上,蹄疾步穩。一批批科技領軍人才,在這裡,為了創建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星夜兼程。

荒煙蔓草中崛起光谷科學島

光谷東,梨山腳下韓楊路。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不遠處的草地上,一群黃牛在陽光下悠閑地食草。

這裡,正在崛起東湖科學城最核心的大設施集聚區,光谷科學島。

5月底,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成投運,成為國内首個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從進場施工到正式運營,僅用了5個月。

走進數據機房,一排排機櫃裡,華為Atlas 900 AI集群正在飛速運算。其算力底座由數千顆昇騰AI處理器組成,每秒計算速度可達10億億次。

“投運當天算力負荷便達到了90%。”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介紹,目前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經為60餘家企業、4家高校與科研院所提供算力和産業服務。由于算力需求持續升溫,中心即将投入二期100P擴容。

未來,AI算力将像水和電一樣,成為城市公共基礎資源,以普惠算力賦能科研創新與數字經濟發展。

“島上一天一個樣,去年還是一片荒煙蔓草。”武漢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一路3.4公裡南延線,斷面軟土路基工程基本都已完成,目前正在進行雨污水管網鋪設。光谷科學島三面環湖,未來一路至湖邊的便道路基也已貫通,正忙着做路面結構硬化施工。

“未來,這裡将成為科學和科學家的樂土。”在東湖科學城展廳,巨大的沙盤光影璀璨。光谷科學島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波介紹,島上的大設施集聚區,主要圍繞物質、信息、生命、材料、地球與環境等領域,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以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是東湖科學城的硬核所在。

今年6月,高端生物醫學成像設施、中國船舶通信與電子信息技術研發基地等5個重大科技項目,以及項目配套的科學服務中心、周邊路網等,在光谷科學島集中開工,标志着東湖科學城建設全面鋪開。

年内,2個大科學裝置優化提升、2個大科學裝置啟動建設、5個大科學裝置預研預制、15個以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及湖北實驗室建設推進等工作,将在東湖科學城密集展開。

“最強大腦”領兵挂帥科學城

據不完全統計,在東湖科學城所在片區,目前擁有國家級産業創新平台近50個,國家級企業主體研發平台39家,工業技術研究院11家。

僅是東湖科學城核心區域武漢未來科技城,就有21位海内外院士,在光谷生物城從事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國内外院士項目,也多達30個。

密集的智力資源,為東湖科學城前沿創新打造了“最強大腦”。

在光谷實驗室,葉朝輝院士領銜的“超高場(9.4T)動物磁共振成像儀”,已在武漢聯影生命科學儀器有限公司落地轉化,用于高場動物磁共振成像儀系列産品的研發和行業應用開發。

邵新宇院士的“複雜構件大功率激光三維高速切割關鍵技術與高端裝備”,成果拟在武漢法利萊切焊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轉化,推動激光裝備制造業的自主發展。該成果填補了8米以上超大幅面激光切割機的空白,可滿足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大型、複雜曲面零件的高品質制造。

在珞珈實驗室,龔健雅院士的“遙感廣義幾何成像模型與精确處理方法/光學遙感影像智能化處理方法”,在武漢雲成衛星科技有限公司、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轉化,可用于我國40餘顆衛星的地面數據處理。

劉經南院士的“通導一體化北鬥高精度芯片關鍵技術/星地一體化高精度位置服務平台技術/新一代多源融合導航定位技術/亞納秒級互聯網時間同步技術”,在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轉化,實現了北鬥高精度定位與控制芯片産品的完全自主可控。

在位于光谷科學島的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5位首席科學家,堪稱陣容豪華——周濟、李培根、柳百成、丁漢和譚建榮,皆為院士。作為工信部批準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這裡主要聚焦數字化設計、分析和制造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形成我國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技術的核心競争力。

逐夢“全球四大創新中心”

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局長鐘複平介紹,從戰略定位上,東湖科學城是創建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主體區,也是争創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圍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東湖科學城将主攻物質、信息、生命、材料、地球與環境等領域,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與工程化驗證,提供物質技術基礎。

圍繞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将重點構建湖北實驗室體系,在東湖科學城形成建制化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組織體系,着力在物質科學技術、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腦科學與類腦、基因與生物技術、臨床醫學與健康、深空深地深海等科技前沿領域展開攻關。

逐夢“全球四大創新中心”,成為這一戰略定位下的遠大目标——

充分發揮武漢光電信息領域領先優勢,支持建設凝聚态物理、材料、化學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打造全球光電信息科技創新中心。

整合武漢生命健康領域科教優勢資源,強化生命健康行業科技領軍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能力,打造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創新中心。

統籌武漢工程領域學科和平台優勢資源,面向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和重大需求,支持電力、氫能、地熱、太陽能、儲能、節能、碳捕獲技術與工程科技前沿交叉融合研究平台建設,打造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創新中心。

充分發揮武漢制造業基礎優勢,建立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核心支撐軟件、工業互聯網、類腦智能等産業技術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強化行業領軍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能力,打造全球智能制造産業創新中心。

今年3月,東湖高新區出台“光谷硬核科技十條”,每年拿出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硬核科技”企業人才引進、研發投入、場景示範和産業集群發展等,為東湖科學城及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提供政策護航。

科學特征凸顯、創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創活力迸發——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需要幾代人,接棒一個又一個十年。這是湖北的使命與征程,也是湖北人民的決心與夢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朝陽 謝慧敏 李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