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玻璃!我懷疑您看到這題目,是不是想要嗤之以鼻?
當您在日常生活中,極平常地用玻璃杯喝水時,您有沒有想過,玻璃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纏絲工藝玻璃容器——安徽博物院《異域同方》展
01,人類是如何學會制作“玻璃”的?
玻璃出現的時間非常早,可以說,玻璃是人類最早發明的人造材料之一。
公元前2500-公元前2300年,玻璃已經出現于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或古埃及。
早期的玻璃,不同于現代生活中的玻璃,具有普遍性。曆史上,玻璃曾是最華美、最昂貴的材料之一。
關于玻璃的起源,至今尚無定論。
這件玻璃圓形吊墜,出土于美索不達米亞。
古羅馬時代的作家、政治家、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3000多年前,一艘腓尼基人的商船在地中海沿岸擱淺,船員在沙灘上生火做飯,使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後來,船員們發現鍋的附近出現了一些發光晶體。原來,在火焰的作用下,天然蘇打與沙灘上的石英砂(二氧化矽)發生化學反應,這就是最早的玻璃。
其實, 這樣的方法由于溫度不夠,顯然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玻璃”,但是,至少可以反映出制造玻璃的配方。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原料,天然蘇打則是助熔劑。
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玻璃采用的是模鑄法,質地像陶又像瓷,我們稱之為原始玻璃,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費昂斯”。
圖片來自網絡
可以确定的是,位于地中海東岸,也就是今天黎巴嫩地區的古代腓尼基人,對玻璃和産生和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由古埃及、古希臘與東方構成的地中海貿易活動中十分活躍,他們的活動範圍甚至從地中海延伸到西亞地區。
圖片來自網絡
腓尼基人以航海與貿易見長,他們是早期跨國貿易巨頭,是活躍在地中海文明圈裡最大的中間商。他們後來憑借海上貿易,在北非建立了殖民地——後來成為羅馬勁敵的迦太基王朝。
02,當玻璃真正出現時,它是最昂貴的奢侈品
公元前1500年,在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都出現了真正的玻璃器。
當我們的祖先正在青銅器上緻力于各種創新工藝時,公元前4世紀,古埃及的工匠已經發明了玻璃鑄模和鍍金以及镌刻、車花工藝。
玻璃壺——安徽博物院《異域同方》展
古代的玻璃雖然不像現代玻璃那般晶瑩通透,它卻流光溢彩,因其珍貴,多用于制作護身符、随身飾品及高檔容器。
這些玻璃珠鍊出土于從東地中海到西亞地區。年代從公元前3世紀-公元3世紀不等,是當時貴族們佩戴使用的裝飾品。
玻璃鍊——安徽博物院《異域同方》展
這條有人頭形吊墜的玻璃鍊,一般是随身佩戴的有辟邪消災作用的護身符,認為它們含着神秘的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前 15 世紀至公元前 13 世紀,以北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為中心,各地開始盛行制作玻璃。用青色的玻璃珠充當青金石與綠松石,用其他顔色的玻璃珠充當瑪瑙等等,這類仿珍貴石料所制作的玻璃品同寶石一樣價格高昂,是備受珍視的随身飾品。
圖片來自安徽博物院《異域同方》展
這時候的玻璃制品,使用的是模鑄工藝,由于其加工的複雜性,緻使玻璃這種人造材料,主要是裝飾品以及各種護身符、香水瓶或精油瓶等小件物品,同時玻璃也裝飾在建築外牆上,主要是玻璃釉層。
但不論哪種,玻璃這種人造材料,都是隻屬于貴族享用的高檔奢侈品。
帶提梁的玻璃瓶,出土于東地中海地區,制作年代在公元4-5世紀
連體瓶周身纏繞着玻璃繩,側面纏有波浪形的玻璃紐帶。瓶口上裝飾雙層把手,中間是一個玻璃提梁。色彩的豐富使藝術性大大增強。
這種玻璃器的外形複雜而精緻,結構分内外兩層,外部由玻璃絲構成網狀,内部是一個小容器。
這種工藝,表現了羅馬時期玻璃工匠高超的制造水平。尤其是在制作外層四周裝飾的紐帶與瓶口的雙層玻璃提梁時,由于玻璃器需要在熱加工程序中塑形,制作時,玻璃工匠必須擁有高超的制作技術與娴熟的溫度控制能力。
因為一旦玻璃溫度下降而發生固化,就無法塑型。
這種精美的玻璃器,是一種盛放香氛的容器。在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下,人們普遍使用香氛用品,即精油調制的香膏或香油。這樣的香膏瓶,能提能放,方便使用。
在環地中海地區的商品貿易中,各種香料深受歡迎,成為這一地區的暢銷品。人們用各種香料制成香膏或香油,在日常生活、沐浴後塗抹在身體各部位。
03,歐洲有一套完備的玻璃工藝發展體系
圖片來自安徽博物院《異域同方》展
玻璃工藝最早出現時,使用的是模鑄工藝。由于其加工的複雜性,緻使玻璃這種人造材料,成為隻有極少數貴族才擁有的奢侈品。
因為物以稀為貴,所以最早的玻璃,堪比珠寶和黃金。
當玻璃工藝發展到成熟階段以後,吹制工藝出現,玻璃的生産制作已經成規模和批量,價格自然也就平民化了,成為人們“喜聞樂用”的日用器。
圖片來源于網絡
玻璃吹制技術誕生于公元1世紀,玻璃工匠使用一根細長的鐵管,一端用來蘸取玻璃液,另一端用于吹氣,為了在吹氣的時候不會燙傷嘴唇,吹的這端裝上類似于“煙嘴”的木質小構件。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個簡單的小發明,使玻璃的制作工藝得到突破性的飛躍。直到今天,這種制作方式依然占據着主流。
那麼高等的貴族階層,又要如何追求與衆不同的玻璃制品呢?深加工,上工藝,走藝術道路。隻有貴族才有資本,促使工匠不斷地在玻璃制造工藝上耗費功夫、追求極緻,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精雕細刻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于是,更複雜的工藝、更花俏的裝置,就把這些物品與普通人使用的玻璃器區分開來了。
玻璃工藝,一如我國的陶瓷器發展史那樣,在歐洲也有一個非常完備的發展體系。
玻璃從産生到發展并走向繁榮的曆史軌迹非常清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藝術風格均從玻璃制作工藝上完美地反映出來。
乳白色玻璃
15世紀後,中國瓷器開始風靡歐洲,出于對中國瓷器的超凡熱愛,威尼斯的玻璃工匠運用自己娴熟的玻璃加工工藝,研發出一種高品質的乳白色玻璃,制作出來的色澤與中國瓷器極為相近,17世紀,這種仿中國瓷風格的玻璃器成為熱銷品。
仿中國瓷的葫蘆形玻璃器皿
那麼,中國在古代的時候,難道隻有瓷器沒有玻璃嗎?有,一定要有!隻不過中國古代的玻璃與西方古代的玻璃有所不同而已。
這個問題,我找找資料,以後再來說說中國玻璃。
熱愛生活,讀書寫字,喝茶旅行,參觀博物館。
深讀淺談,說我理解的事物;格物緻知,寫我看到的曆史。
我将随時更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