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這三個指數是投資者最應當了解的三大指數。
通常來說,主動管理型策略大多對标滬深300指數,而量化指數增強策略大多數會選擇中證500指數或中證1000指數為基準。
究竟這些指數投資價值怎麼樣,投資者該如何進行配置?本文将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供投資者參考。
指數簡介
滬深300指數:
該指數綜合了滬深兩市中市值最大、流動性最好的300隻股票,是最主流的反映滬深市場整體走勢的跨市場指數。
雖然滬深兩市合計有4000多隻股票,但真正占比高、影響大的,其實就是最靠前的少數股票,滬深300指數300隻成分股市值約占A股總市值的1/2,交易量約為全A股的1/3,是最重要的寬基指數。
中證500指數:
成分股票是由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簡單理解,中證500指數大約反映了全部A股中排名第300到第800的股票。在早期因為A股上市公司數量比較少,因此中證500指數也被看作“中小盤”指數。目前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因此中證500指數其實是妥妥的中大盤指數。
中證1000指數:
成份股是選擇中證800指數樣本股之外規模偏小且流動性好的10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内小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
簡單理解,中證1000指數大約反映了全部A股中排名第800到第1800的股票,是傳統上的小盤股指數,但以目前超4000家的上市公司總數來說,中證1000指數成分股基本也都排在前1/2。
曆史收益對比
投資者選擇寬基指數進行投資,自然希望所選的指數長期來看能有更好的收益率,因此我們對比了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的曆史走勢。(備注:考慮分紅影響,故采用全收益指數)
數據來源:wind,20041231-20211008;曆史數據不代表未來,股市有風險
從上圖可以請楚的看到,過去16年多裡,滬深300指數漲幅為553.20%,對應的年化複合收益率為11.85%。
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長期漲幅相差無幾,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分别上漲了719.70%和721.77%,對應的年化複合收益分别為13.38%和13.39%。
總體來看,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走勢非常接近,長期收益率基本一緻,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長期複合收益有微弱優勢。(注:曆史收益率與選擇區間有關,如僅關注2016年以後,則滬深300指數表現更優)
市值分布
滬深300指數:
從成分股市值上看,近半數成分股市值超千億,平均市值1641億,甚至有2隻成分股市值超萬億,分别為貴州茅台和招商銀行。
數據來源:wind,20210930
中證500指數:
從成分股市值上看,大多數市值介于100億至300億,平均市值263億,僅有4隻成分股市值超千億,最大的成分股為合盛矽業。
數據來源:wind,20210930;數據來源:wind,20210930
中證1000指數:
從成分股市值上看,大多數市值低于200億,平均市值僅120億,隻有1隻成分股市值超千億,為中煤能源。
數據來源:wind,20210930
行業分布
滬深300指數:
行業分布比較平均,金融地産占比很低,前5大行業分别是:金融(23.7%)、信息技術(16.7%)、日常消費(14.9%)、工業(11.8%)、醫療保健(9.7%)。金融(以銀行為代表)和消費(以白酒為代表)占比高是主要特征。
數據來源:wind,20210930
中證500指數:
行業分布比較平均,金融地産占比很低,前5大行業分别是:材料(23.9%)、工業(20.4%)、信息技術(16.8%)、可選消費(9.0%)、醫療保健(7.9%)。
數據來源:wind,20210930
中證1000指數:
行業分布比較平均,金融地産占比很低,前5大行業分别是:信息技術(24.5%)、工業(22.7%)、材料(20.9%)、醫療保健(11.3%)、可選消費(7.1%)。
數據來源:wind,20210930
總體來說:滬深300指數中,銀行股比重高,巨型消費龍頭占比高,穩健特點明顯;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行業分布基本一緻,但信息技術、醫療保健、工業、材料占比高,凸顯成長特征。
估值和盈利情況
滬深300指數:
滬深3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PE)為13.27,市淨率(PB)為1.65,絕對數值是三大寬基指數中最低的。
曆史相對估值來看,如下圖所示,滬深300指數市盈率曆史分位數為69.37%,處于合理區間。
數據來源:wind,20120101-20210930;曆史數據不代表未來,股市有風險
根據wind預測,2021-2023三年,滬深300指數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為20.32%、11.28%、12.22%,三年的複合增速約14.60%,盈利增速平穩,估值合理(PE=13.27),盡顯龍頭風範。
中證500指數:
中證5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PE)為20.94,市淨率(PB)為2.05,均處于曆史底部區域。
如下圖所示,中證500指數市盈率曆史分位數為5.08%,這意味着過去95%左右的時間裡,中證500的估值都比現在更貴。
數據來源:wind,20120101-20210930;曆史數據不代表未來,股市有風險
盡管中證500指數不斷上漲,但市盈率不斷降低,背後是企業盈利的更高速增長,降低了估值水平。根據wind預測,2021-2023三年,中證500指數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為98.24%、6.76%、14.12%,三年的複合增速約34%,這也是支撐我們判斷中證500指數估值處于合理安全位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證1000指數:
中證1000指數目前市盈率(PE)為35.97,市淨率(PB)為2.94,也處于曆史偏底部區域。
如下圖所示,中證1000指數市盈率曆史分位數為18.44%,這意味着曆史上80%以上的時間裡,中證1000的估值都比現在更貴。
數據來源:wind,20150101-20210930;曆史數據不代表未來,股市有風險
根據wind預測,2021-2023三年,中證1000指數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為88.73%、16.82%、20.67%,三年的複合增速約38%,略高于中證500指數,這或與中證1000行業上更偏成長有關。
波動率和換手率情況
通常投資者在選擇中證500指數或中證1000指數進行投資時,會選擇更具吸引力的指數增強策略。為什麼針對滬深300指數增強的策略相對比較少?要從指數的波動率和換手率情況進行分析。
由于指數增強策略的收益包含了兩部分,一是指數本身的漲跌,二是增強部分的超額收益。特别是私募的量化指數增強策略,超額部分不容忽視,因此對超額收益的分析也很重要。
超額收益也叫Alpha收益,與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密切相關。不過,也有一些一般規律值得關注,例如對于以技術面因子為主的量化指增策略來說,指數的波動率越大,換手率越高,相對來講就更容易作出超額收益。如果指數交易冷清,波動很小,做超額收益就會相對困難。
我們對比了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的波動率和換手率情況。結果表明,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波動率均高于滬深300指數,因此理論上講對于量化機構,在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的基礎上做超額收益更容易。特别是對于中證1000指數,波動率和換手率均最高,加上成分股多且分散,這給了量化策略使用機器賺取超額收益更好的施展空間。
數據來源:wind,20210930,波動率數據取過去250日波動,換手率數據取2020年換手,曆史數據不代表未來
如何投資這三大寬基指數?
對于投資者來說,選擇寬基指數首要的好處就是規避掉了個股踩雷的風險,穩定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紅利。但是直接投資指數可能并非最優選項。由于A股并不足夠有效,專業機構投資大概率可以獲得超額收益,選擇主動産品比選擇被動指數更好!
對于滬深300指數,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關注優秀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因為指數成分股市值大,關注度高,數量少,這完全匹配了主動管理型基金聚焦少數優秀的公司深度價值投資的方法。
對于中證500指數,我們則需要關注一些管理規模小,偏好小市值公司的基金經理,挖掘難度相對大一些。所以,量化500指增策略可能是更具競争力的選擇。
對于中證1000指數,公司市值很小而數量很多,選擇量化私募機構來進行配置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除此以外,如果我們認為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處于底部區域,下跌空間有限,那麼雪球策略也是一中非常好的選擇!
其實,三大指數各具特色,投資者大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選擇。不過從專業的角度出發,我們更提倡通過資産配置的方法,将優秀的主觀多頭策略、量化指增策略和雪球策略組合起來,獲取更好的風險收益比。
劉辰琛: S1440619120040,A2019061803381x
風險提示:本報告不代表中信建投證券觀點,僅屬于基金投資策略讨論,不作為投資建議,本報告的調研内容為後續整理,不保證整理内容與調研原文完全一緻,另外基金經理觀點可能發生變更,我們對信息的準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變更,我們已力求内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列示的基金名稱也僅做示例,非基金宣傳推介,曆史業績不代表未來,任何人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中信建投證券以及作者無關。基金産品詳情請閱讀基金法律文件,并以之為準,基金投資有風險,決策須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