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月入兩千是中等收入群體”引發熱議,而真相是...
月入兩千是中等收入群體?網友熱議
1月2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有媒體在報道中提到:
“中等收入群體就業工作時間最長,高收入群體家庭生産經營活動用時最長。
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網友紛紛表示:原來我是中等收入群體...
還有網友表示要繼續努力,讓收入破萬!
但有網友感慨:按這個标準我怎麼還是這麼窮...
更多人開始質疑:這個标準是不是一刀切了?
國家統計局發布澄清:中等收入組≠中等收入群體
而對于這一标準,1月25日晚間,國家統計局在其官方微信平台發布澄清稱,中等收入組≠中等收入群體,月入2000-5000并非“中等收入群體”:
這次時間利用調查中的“中等收入群體”實際上是“中間收入組”的概念。
在解讀中對收入群體進行了歸并。這種劃分方法在各種調查中很常見,實質上就是“組”的概念。
這與一般意義上的中等收入群體劃分标準不是一回事。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在國家統計局官網中找到了《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金紅解讀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數據》相關解讀,在【附注】中明确提到:
本文所指不同收入組,是按調查對象收入水平劃分的。低收入組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調查對象;中間收入組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調查對象;較高收入組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調查對象;高收入組是指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調查對象。
此外,這項調查選地為北京、河北等11個省(市),并未在全國範圍内覆蓋。
時間分配反映居民生活的變化
時隔十年,國家統計局組織開展第二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十年間我國居民的時間分配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從一個新角度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據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居民一天有酬勞動(包括就業工作和家庭生産經營活動)用時4小時24分鐘,比2008年減少4分鐘。十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産出明顯增加反映出十年間勞動生産率繼續提高。
網友評論:
@lizzyslife:這樣算算一天上班還挺爽的...
@楊yy:每天上班四小時,把我劃進低收入我也心甘情願了!!
@劉劉大鴿鴿:讓我看看是誰不上班拖後腿了!
而另一方面,調查結果中提到,2018年,居民一天無酬勞動用時2小時42分鐘。其中,家務勞動時間為1小時26分鐘,比2008年減少17分鐘。
分性别看,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女性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女性比男性多1小時21分鐘,這一差距比2008年縮小了29分鐘。
女性家務勞動時間遠高于男性被熱議:
@我的眼睛好累啊:現在都是男的幹家務多,我工資老婆的兩倍,家務量估計有老婆的三倍。
@馬達加斯加海岸線:我怎麼沒感覺到啊,我女朋友懶死。
@聽歌的人不許掉眼淚:家務就應該男女分工,如今的女性也要工作啊!
十年過去
你的時間分配變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