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杜端明,男,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治療科科主任,主任醫師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醫學博士。從事介入治療臨床工作20餘年,成功完成介入手術數千例,取得良好效果·成功治療的肝癌病例已生存長達8年多時間。率先在深圳市開展了颌面部血管瘤的無水酒精注射硬化治療、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療、腹腔内囊性病變的微創造瘘治療等多項介入治療新技術。尤其擅長原發性肝癌、肺癌、宮頸癌的綜合治療,肝髒及肺部惡性腫瘤的動脈化療栓塞術及熱消融術,各種實體腫瘤氩氦刀冷凍消融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的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血管成形術等各種腫瘤和血管性疾病的介入微創治療。
黃疸是膽紅素代謝障礙時血漿膽紅素濃度增高引起的鞏膜、皮膚、黏膜、體液等黃染的一種臨床表現。膽紅素來自體内衰老的紅細胞,其生成、代謝及排洩與肝髒關系密切,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導緻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黃疸。黃疸又因産生原因不同而分為梗阻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及溶血性黃疸。
梗阻性黃疸顧名思義,主要由膽結石、各種良惡性腫瘤壓迫膽道而導緻的膽道狹窄、堵塞,膽汁淤積、膽紅素升高等一系列病理變化:
近幾年來,介入治療由于安全微創有效,在臨床上被廣泛的開展。惡性腫瘤壓迫導緻梗阻性黃疸的介入治療一般分三步走:
一、 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TCD)
1、外引流 先行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在導絲的引導下,将有多個側孔(側孔的數量的多少、位置根據穿刺點和梗阻部位決定 )的引流管置入擴張的膽管内,導管頭端放在梗阻的上方,即可将膽汁引流至體外,降低膽道系統内壓力,緩解黃疸。
2、内引流 在外引流的基礎上,或穿刺後在導絲的引導下,直接将引流導管頭端要通過狹窄梗阻區,置于梗阻遠端的膽管内或十二指腸内,膽汁即經引流導管之側孔流入梗阻下端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内。同樣側孔的數量的多少、位置須根據狹窄部位決定。關閉留于體外的引流管即可達到内引流的目的。内引流避免喪失膽汁的弊病。
圖示置入于膽道的PTCD引流管:
二 、經皮經肝膽管内支架引流術(EMBE)
經PTCD引流1-2周後,患者黃疸導緻的症狀與體征已基本消退,化驗指标基本恢複正常,此時可經PTCD引流管置入膽管内支架于狹窄的膽管内,從而恢複自然的膽管系統。待也就是黃疸明确減輕後再更換為膽管内支架。
三 、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經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至肝總動脈或腸系膜上動脈造影,顯示腫瘤的主要供血動脈及腫瘤部位、數目後行灌注化療,如有較明确的腫瘤供血動脈則在灌注化療後用超選擇導管超選入腫瘤供血支後行栓塞治療。從而使腫瘤縮小,膽管狹窄的程度減輕,減少再狹窄的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