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的故事,凸顯了蔺相如的機智勇敢,千古流傳。但還原曆史,你會覺得“完璧歸趙”的故事并不完美,稱蔺相如制勝憑智高也是誇大其詞。
趙惠文王在位時,得到了楚國國寶和氏璧。秦昭王聞此修書一封與趙王,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趙國擔心秦國得到了和氏璧而不獻出城邑,又怕不給和氏璧,秦國動武。趙惠文王便想派一個使者出使秦國,一時苦于沒有合适人選。宦者令缪賢推薦他的門客蔺相如擔此重任。趙惠文王召見蔺相如,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蔺相如到秦國後,将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仔細把玩之後,便把和氏璧傳給嫔妃和侍從觀看,左右皆高呼萬歲。細心的蔺相如觀察出秦昭王并沒有用城邑交換和氏璧的意思,便上前诓說寶玉有個瑕疵,要指給秦昭王看,秦昭王一聽,立即把和氏璧交給了蔺相如。他拿到和氏璧後,徑直後退幾步,身體靠在庭柱怒發沖冠對秦昭王說:趙王和大臣們擔心秦國自恃強大,貪得無厭,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商議不與秦交換。而我認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講誠信、不欺騙,何況秦這樣的大國呢!而且為了一塊璧惹得強秦不高興也不應該。經過我勸說趙王才答應交換。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派我捧着寶玉,恭呈國書。不料大王禮節傲慢,得到璧後又将它傳給妃嫔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就将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蔺相如。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着璧送來。現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觑,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于在朝廷上接見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趙國去了。
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為什麼說“完璧歸趙”故事并完美呢?
王世貞的《蔺相如完璧歸趙論》說的很清楚:
蔺相如完璧歸趙,人人都稱贊他。但我不敢苟同。
秦國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詐趙國以勒索和氏璧。這時說它要得到璧是實情,而不是借此以窺視趙國。趙國知此實情就不給,不知此實情就給;知此實情而懼怕秦國就給,知此實情而不懼怕秦國就不給。這隻要兩句話就能解決了,為何既懼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況且秦國想要得到玉璧,趙國不給,雙方都沒有什麼是非曲直可言。趙國送去玉璧而秦國不給城,其曲在秦。秦國給城而趙國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趙。要想使秦國理屈,則不如放棄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則不如不給。
秦王既然按照地圖劃給了城池,又設九賓之儀典,齋戒之後才接受玉璧,其勢已是不得不給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給城,相如便可上前陳述:“我本來就知道大王是不會給城的。不就是趙國的一塊玉璧嗎?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國的寶物。現在假如大王以一塊璧的緣故,而抛棄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會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樣抛棄了他們。大王不給城,而騙去了趙國的璧,為了一塊璧的緣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請求死在這裡,以表明大王的失信。”這樣,秦王未必不歸還玉璧。而當時為什麼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離,從而使理直的一方歸于秦國呢!當時秦國并不想與趙國關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斬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萬大軍逼臨邯鄲,責問璧的去向以及趙國的失信,一次獲勝可使相如滅族,第二次獲勝玉璧終究還得屬于秦國。
因此我說,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對秦國的強硬較量,以柔韌使廉頗慚悟,就越來越顯得高妙了。而他能完璧歸趙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為什麼說稱蔺相如制勝憑智高是誇大其詞呢?
秦國在諸侯國中是最不講信譽的。秦昭襄王即位後不久,邀請楚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州區南)會面,結盟時突然劫持了楚懷王,三年之後,楚懷王客死秦國。蔺相如能完璧歸趙并戲弄了秦昭王,而秦昭王起初沒有強奪和氏璧,後來沒有斬殺蔺相如,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蔺相如如何如何,而在于趙國尚強,秦不想與趙關系破裂。
自趙武靈王元年至其實行胡服騎射前的18年間,趙國對外戰争共十次,其中對秦國的五次戰争無一取勝,五國伐秦也以失敗而告終,這給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以極大的震動,他決心通過推行胡服騎射,開疆拓土,變革風俗,融合夷族,強軍強國。
趙國通過擴寬招募渠道選拔具備騎射技藝的民衆加以嚴格訓練,改編部分車兵建制充實騎兵隊伍,收編“三胡”的零星騎兵,依托代地近胡民衆發展騎兵力量,擴充并組建了專門性的騎兵部隊;通過在代地草木茂盛的草原地區建立騎邑,與胡人互市的方法,為騎兵部隊提供穩定的戰馬來源;通過在全國建立多處騎兵訓練基地,提高騎兵部隊的作戰能力。這些改革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趙國騎兵部隊的發展,壯大了趙國的軍事力量。
趙武靈王十九年,趙武靈王開始派兵攻打中山國,曆經十多年的戰争,終于消滅了中山國,使趙國南北領土連成一片,極大地增強了趙國的實力。趙武靈王二十年,他又親率騎兵軍團向西攻打胡地,大大增加了趙國的國土面積。滅中山,取胡地,是趙武靈王與秦國争奪統一天下的先機。
面對強秦,趙武靈王為了專心研究和部署軍事行動,實現從秦國北部的雲中郡、九原郡向南直插秦國國都的戰略構想,竟然決定提前退位,讓他的小兒子趙何做了趙國的君主,自己則号稱主父。趙武靈王死後的一定時期,趙國仍有精兵強将,軍事實力衰減有限。
由此可見,趙國的軍事實力是比較強的,秦昭襄王不會因為一塊璧玉而破壞兩國關系,進而影響秦東擴的既定戰略部署的順利實施。也就是說,秦國與趙國開戰的時機尚不成熟,秦昭襄王條件不備不行動,是很明智的。這是蔺相如得以完璧歸趙的根本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