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創新運河文化

創新運河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3 01:52:02

創新運河文化(以閱讀共建文化大運河)1

6月19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無錫站,古運河專家富耀南帶領讀者坐遊船賞運河,分享無錫古運河故事。主辦方供圖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都是從西向東流的,南北之間缺一條豎的河,所以去挖大運河。大運河最早的揚州段叫邗溝,所以現代漢語中有了一個詞叫‘溝通’,有溝才能通。有人會說為什麼不走海?因為古代沒有柴油機、蒸汽機,隻能靠帆利用風力,進了海不知道會被吹到哪裡去。”近日舉辦的大運河閱讀計劃研讨會上,中信美術館館長、“名畫裡的大運河”項目負責人曾孜榮談及大運河時這樣說。

曆時4個月,完成36個城市的閱讀接力活動,為38個閱讀基地挂牌,推選96位大運河閱讀推廣人……8月30日,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大運河沿線35城文旅部門和合作機構協辦、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産中心支持的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閉幕式暨研讨會在京杭大運河書院舉辦。36城的專家學者、閱讀基地代表和閱讀推廣人代表,大運河主題圖書出版機構代表等總計100餘人在線上線下參會。

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華在會上緻辭:4月22日,我們向運河沿線各兄弟城市發出倡議——“閱讀一本運河主題圖書、行走一條運河主題路線、記錄一段運河城市記憶”,将全民閱讀與文化旅遊相結合,通過線上直播和線下活動,總計參與人次超過1000萬。通過今年的活動,已經基本完成中國大運河閱讀行走地圖,初步建立了可讀、可遊、可聽、可學的大運河文化資源庫。

浙江省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謝貝妮提出,可以圍繞運河的工程遺産如閘、壩、堤、橋等運河水利遺存,行宮會館等大運河的配套設施及相關古建築、曆史文化街區等,開展古橋、古建築等内容的考古以及船模拼搭、水利實驗室、模型制作等科學探索活動;還可以圍繞運河的古鎮、古村落、古街、古巷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組織讀書分享會,開展音樂、戲劇、美食、風土人情等體驗式活動和藝術賞析,讓孩子們深入研學,了解大運河文化之美。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世界遺産研究中心副主任、大運河閱讀推廣人燕海鳴說,大運河不僅是一種盛世想象,還是關于人群的交通、交往、交流體系的故事,是遍布古代華夏大地的個人行走、謀生、遊離經驗的疊合。它是典型的文化記憶,并且擁有多重記憶主體,既有官方的記憶,也有民間的記憶,甚至農耕、商貿、宗教、文學和軍事,各方面都有關于大運河的記憶。他提議建立更包容、更多元、更多層面的大運河叙述體系。(劉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