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虛拟财産保護法頒布

虛拟财産保護法頒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12:11:31

虛拟财産保護法頒布?随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大數據業務以及虛拟網絡同樣産生了相應的财産屬性,越來越多的人接觸或擁有虛拟财産,因虛拟财産交易等産生的糾紛日益增多,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虛拟财産保護法頒布?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虛拟财産保護法頒布(立規矩劃界限守好百姓)1

虛拟财産保護法頒布

随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大數據業務以及虛拟網絡同樣産生了相應的财産屬性,越來越多的人接觸或擁有虛拟财産,因虛拟财産交易等産生的糾紛日益增多。

為推進網絡虛拟财産司法保護,2021年9月26日,廣州互聯網法院成立全國首個涉數據糾紛專業合議庭,專司涉及個人、企業和公共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公開、删除等方面的案件審理工作,聚焦網絡虛拟财産、數據财産權益、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競争秩序、人工智能技術等領域,為破解“數據孤島”、數據交易失範及價值不明、數據安全存疑等問題提供司法新解。

“廣州互聯網法院充分發揮互聯網司法‘試驗田’作用,積極應對不斷湧現的新類型涉網糾紛,以公正裁判規範網絡行為、護航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堅持以司法裁判定标尺、明邊界、促治理,以規則之治創造更高水平數字正義,持續探索創新對網絡虛拟财産的司法保護舉措,輸出了一系列具有示範性、引領性的涉網絡虛拟财産典型案例。”廣州互聯網法院相關負責人說。

何某打開直播平台發現其充值的1180元紅鑽券不翼而飛,而平台顯示賬号曾于早些時候在異地被人登錄并消費了這些紅鑽券。何某要求平台客服人員提供盜刷者的賬号信息并采取相關凍結措施,遭到拒絕。溝通無果後,何某認為平台運營公司未履行妥善保管義務和協助義務,遂将其告上法庭。平台運營公司持相反意見,認為何某的賬号并未被盜,即便其賬号被盜,也無證據證明系平台運營公司違反合同約定所緻。

廣州互聯網法院審理發現,平台運營公司在案涉行為發生時向用戶提供的防盜措施不夠周密,且在何某通知其客服人員财産被盜後,未能及時采取必要止損措施,亦未能提供或保存被盜财産的流向等信息,在技術和服務上存在疏漏,對何某财産受損結果應負有一定的責任。最終,法院判決平台運營公司對何某的損失承擔一部分賠償責任。

據了解,該判決強調用戶和平台主體均應負有虛拟财産安全保護義務,入選最高人民法院互聯網十大典型案例。

某網紅經紀公司與旗下網紅主播在短視頻賬号到底歸誰所有的問題上争執不下,後主播向短視頻平台提出賬号申訴。因賬号使用存在争議,短視頻平台凍結了該賬号的使用。該公司遂将主播訴諸法院,要求賬号歸公司所有,并要求主播賠償經濟損失近10萬元。

廣州互聯網法院審理認為,基于網絡實名制監管的考量,網紅主播在賬号脫離控制的情況下,就賬号向平台申訴,平台因賬号使用存在争議,進而凍結賬号的使用,主播行為不構成侵權,判決駁回網紅經紀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該案的判決踐行了民法典對網絡虛拟财産的保護精神與國家對網絡安全的監管要求,切實回應了賬号權益轉移相關問題的司法需求,為探索和發展網絡虛拟财産法律保護規則貢獻了司法智慧。”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新寶說。

同樣因為賬号歸屬鬧得不可開交的還有一對姐妹。姐姐小嘉認為,直播賬号是用她的身份信息實名注冊的,應歸其所有;妹妹小宜認為,賬号一直由她使用,應該歸屬于她。

原來,2016年,小嘉在某網絡平台實名注冊了直播賬号,但注冊後一直由小宜使用,直播收入打入小嘉名下銀行賬戶,銀行卡由小宜持有。在小宜的經營下,直播賬号越做越火,擁有30.6萬粉絲。

2020年1月31日,小宜向某公司申請變更案涉賬号的實名認證信息,某公司變更實名認證信息為小宜。小嘉認為某公司與小宜惡意串通,嚴重侵犯其虛拟财産權益,将某公司與小宜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某公司将直播賬号的實名認證人重新更改為自己。

在法律未對網絡賬号的性質、歸屬等問題作出明确規定的前提下,法院要認定直播賬号的歸屬存在一定困難。究竟是基于實名注冊認證信息歸姐姐小嘉所有,還是基于主播實際付出的勞動歸妹妹小宜所有?

經過專業法官會議研讨,法院最終認定案涉直播賬号是經過小宜長期運營,才産生了新的财産内容,該部分财産内容主要源于用戶對主播及其直播内容的肯定,建立在主播的勞動與經營之上,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屬性,将相關财産權益分配給創造者,符合勞有所得的價值導向,也符合公平原則的實質要求。某公司變更實名認證人的行為,不屬于與小宜惡意串通實施的共同侵權行為,也未給小嘉造成虛拟财産損失,不構成侵權。

“在相關法律規範不明确的情況下,該案對于虛拟财産保護的回應具有‘填補規則’的作用,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虛拟财産保護與經濟發展秩序,也有利于推動平台認真落實網絡實名制,優化數字經濟領域營商環境建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薛軍評價道。

據廣州互聯網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法院126篇案例獲最高人民法院互聯網司法十大典型案例等獎項,順利完成9項重點調研課題,91篇論文獲《法律适用》《中國審判》等刊物采用……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案例,一系列創新成果,有力诠釋了廣州互聯網法院的探索精神與司法擔當。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甯旦 通訊員 何卓岚 劉夢薇

來源|法治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