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癌症……不少疾病發病前也會有疲勞信号。如果身體本身過于疲勞,身體免疫系統易出現失調,也很容易生病。如果14個信号,你占2-5個,就要注意趕緊調整了,别把自己累垮了!
14項中有這5項表現
說明你重度疲勞了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于疲勞狀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以下14項簡單測測疲勞值:
✕
✕
1. 早晨不想起床,勉強起床,也是渾身倦意;
2. 工作或看書注意力難以集中;
3. 說話有氣無力;
4. 不願與同事交流,回到家後也常默不作聲;
5. 總是伸懶腰,打哈氣,睡眼惺忪;
6. 懶得爬樓,上樓時常常絆腳;
7. 公共汽車開過來也不想搶步趕上去;
8. 喜歡躺沙發,把腿擡高才舒服;
9. 四肢發硬,兩腿沉重,雙手易發抖;
10. 食欲差;
11. 心悸胸悶,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滋味;
12. 經常腹脹、腹瀉或便秘;
13. 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
14. 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後做夢不斷。
其中,如若:
符合2~3項,則可能是輕度疲勞;
符合3~4項目,可能是中度疲勞;
如有5項及以上,則可能是重度疲勞,應引起重視。
簡單來說,對于普通的疲勞感,睡一覺往往能恢複精力。但如果你持續或反複出現原因不明的嚴重疲勞,時間超過6個月,充分休息後疲勞症狀仍不能緩解,活動水平比健康狀況下降低50%以上;
或存在記憶力下降或注意力難以集中、咽喉炎、頸部或腋窩部淋巴結觸痛、肌痛、多發性非關節炎關節疼痛、新出現的頭痛、睡眠障礙、勞累後持續不适等症狀中的四條及以上,就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何趕走疲勞感?
試試8個小方法
1.飲食注意三點誤區
如果吃錯了以下三類食物,非常容易出現疲勞感。
(1)主食吃太少。正常人如果沒有主食供應能量,大腦運作的效率會下降;人體便會開始通過燃燒肌肉供能,造成肌肉流失,時間長了之後,人會變得乏力、沒勁兒。
(2)紅肉吃太少。紅肉(豬牛羊肉等)中富含鐵、鋅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2、煙酸、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等。紅肉攝入少,容易導緻缺鐵性貧血,使人疲乏。但是由于紅肉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所以也不能吃太多。成人每周吃畜禽肉300~500克(生重),禽肉可占多一半,畜肉占少一半。
(3)甜食吃太多。甜食中的糖大多是單糖或雙糖,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後會升高血糖濃度,進而導緻胰島素分泌增多,而高胰島素水平是導緻人困倦的原因之一。
2.疲勞時,适當補點鉀
當經常熬夜、身心疲憊時,身體内的葡萄糖就會大量移入細胞,很容易造成體内低鉀現象,增加心血管功能障礙的突發幾率。
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及菠菜、紫菜、黃魚、雞肉、牛奶等食物可幫助補充鉀元素。
3.千萬不要久坐不動
久坐會讓人感覺很累。久坐最易傷脾,從而影響氣血的運行和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食欲下降、飲食減少、倦怠疲乏、不愛說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每周堅持鍛煉3次,每次運動20分鐘以上,能有效趕走疲勞,而且運動還有助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提升機體免疫力。
4.把握“8小時以外”生活
千萬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時刻攪在一起。培養自己愛好,保留“童心”。學會傾訴自己的負面情緒,或尋找自己的情緒釋放出口,盡快恢複良好狀态。
5.經常看看風景減輕疲勞
據新華網2014年報道,在日本疲勞學會會議上,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指出,隻要觀看一下風平浪靜的大海和花海等“治愈照”,就能減輕疲勞,不失為簡單又有效的放松方法。如大海、河流、原野等風景,以蔚藍和翠綠為主色調。
6.規律睡眠,最好22點前睡覺
高質量睡眠的關鍵在于規律作息,生物鐘對睡眠十分重要。
如果想通過睡眠改善疲勞,首先要做到早睡,十點鐘之前,這樣對緩解疲勞的效率會增加。而且在不同的季節,入睡的時間應該有所不同,秋冬就要比春夏天要更早一些,大約提前0.5-1小時。維持睡眠的時間平均達到7-8小時。有個别人屬于短睡者或者長睡者,但總體規律還是在7-8小時。
7.感覺壓力大時,做做深呼吸
當工作量增加時會感覺壓力大,這與這時吸入的氧氣量減少、血液中氧氣濃度與血糖值下降有關。我們的身體會向我們發出警戒,于是就産生了令我們疲勞的感覺。
消除這種輕微的疲勞感很容易,隻需要花上五分鐘,做五次深呼吸,慢慢地吸氣,然後憋上幾秒,再慢慢地呼氣。
8.容易疲勞時按揉大包穴
持續勞作的人,特别是腦力勞動者很容易發生頭昏體沉、腰背酸困疼痛的感覺,頭腦昏昏沉沉不說,眼睛酸脹不适,記憶力也下降了許多。按揉大包穴,可幫助你在較短的時間裡恢複精神,戰勝疲勞。
方法:大包是足太陰脾經的大絡大包絡分出的地方。大包是脾之大絡,分布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
按揉大包穴時,将兩手握拳,拳頭正面頂在腋窩下大包穴上,輕輕用力在穴位及穴區附近旋轉按揉,同時吸氣挺胸、向後收縮兩肩,并盡量向後仰頭。操作十幾秒鐘後,放松幾秒鐘,重複操作約5~8次,可迅速緩解疲勞,解除困倦,餐後犯困的人不妨試試。
資料:健康時報
編輯:王雨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