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取歌謠贈同窗

取歌謠贈同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4:44:13

取歌謠贈同窗?隔輩親 小孫女在滿十八個月的時候,送到附近的幼兒園,如今已經快一個月了雖然每天接送,但白天小孫女不在家,屋子裡少了許多歡歌笑語,空閑的時間多了,反倒覺得心裡也空空的,常常出現幻聽幻覺那種擔心惦念和無奈的不舍,化作久久的牽挂萦繞在心頭此間的感受真是五味雜陳,“隔輩兒親”讓我喜歡讓我憂……,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取歌謠贈同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取歌謠贈同窗(雜文隔輩親)1

取歌謠贈同窗

隔輩親

小孫女在滿十八個月的時候,送到附近的幼兒園,如今已經快一個月了。雖然每天接送,但白天小孫女不在家,屋子裡少了許多歡歌笑語,空閑的時間多了,反倒覺得心裡也空空的,常常出現幻聽幻覺。那種擔心惦念和無奈的不舍,化作久久的牽挂萦繞在心頭。此間的感受真是五味雜陳,“隔輩兒親”讓我喜歡讓我憂……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和家庭關系裡有這麼一種說法叫“隔輩兒親”。老人大多喜愛孩子,自己的孫子孫女更是疼愛有加。“含饴弄孫”的天倫之樂能給老人的晚年生活增加更多的樂趣。然而人們對“隔輩兒親”現象也褒貶不一,年輕的父母們認為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把孫子孫女嬌慣寵愛得一身毛病。當父母們管教孩子的時候,小孩子有靠山、找爺爺奶奶當擋箭牌,從而可以任性玩耍。而此時的爺爺奶奶則認為孩子還小,教育也要循循善誘慢慢引導。看着小孫女在幸福的環境中快樂成長,不由回想我們當年帶兒子時的情況。那時我們都年輕忙于工作,老人不在身邊,兒子不滿周歲就送了幼兒園,每天加班加點忙得團團轉,哪有時間和好心情去仔仔細細欣賞孩子的點滴成長過程,甚至睡夢中一颦一笑的細微變化,以及偶爾做出來的搞笑伎倆都無暇顧及。眼前這些孫子孫女大都是獨生子女的後代,雙方的家庭老人往往是四比二比一,有人形象地說是四二一部隊。自己不驕慣、父親母親不驕慣,還有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急着嬌慣呢,四位祖輩老人守着這麼一根獨苗苗怎麼能不驕慣?現在我們退了休,吃喝玩樂也逍遙,整天和小孫女膩在一起,扮個大老虎、裝隻大灰狼,滿地打滾滿地爬,不但心靈回歸精神愉悅、身體也得到了鍛煉,難得和小孫女一起歡天喜地享受天倫之樂。用網友知青老曲的話說“我咋這麼幸福呢?”

還沒當正版爺爺和姥爺的朋友們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體會。在很早以前,同事的孩子叫我一聲爺爺,我當時都有些不好意思,怎麼就當爺爺了?真有些茫茫然無所适從,不知該怎樣應對。有時候看見同事們在一起聊天時,會把自己的孫子孫女的照片拿出來讓大家品評一番,說起自己的孫子孫女那點故事,滔滔不絕喜形于色,嫉妒之餘也總感到沒那麼誇張吧、還不至于興奮到如此程度。當自己的孫女出世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回我這個爺爺是正版的啦,以前是給别人當假爺爺。所以我在給朋友們的回話時說:被升級當了正版爺爺,被快樂、自快樂、真快樂、天倫之樂、天天快樂!如今像網友“知青老曲”、“潔麗的天空”、“老眼鏡”、“燈火闌珊”等等,這些有了孫子孫女的朋友們都會有切身體會。其中潔麗的外孫馬修、知青老曲的雪兒和我家孫女相差無幾,我關注小孩子的發展變化常常看潔麗的文章,從中得到啟發和感悟;我也常看老曲的幽默段子、雪兒倩影下的精彩旁注,往往看得我會心大笑,感悟老曲的“我咋這麼幸福呢?”

随着時間的推移,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在親友團的熱情鼓勵和呐喊聲中,小苗苗茁壯成長。轉眼之間就能爬能走,能說會道了,每當小孫女舉着兩隻小手嬌聲奶氣的叫着爺爺抱抱、奶奶抱抱,那種感受如同老曲的那句“我咋這麼幸福呢?”時間長了,爺爺奶奶說頭痛,腰痛,這小孫女會把藥瓶子送到你的手裡,一邊說着大藥小藥,爺爺擰開……,一邊看着你把藥倒出來放在舌尖上喝水咽下去;在她的帳篷小屋裡各種絨毛玩具圍在身邊,你伸手進去拿,她會一邊和你搶,一邊說着“保護”一邊把那些小“朋友”藏到身後;拿起你的電話她會像模像樣的打電話,叫着媽媽、爸爸,爺爺、奶奶,還會滑開屏幕點開她喜歡的兒歌,一邊跟着歌聲搖晃身體;家中所有電器玩具有聲的、發光的、會跑的、有圖的,她都會打開關上;看到小兔子小松鼠小鳥兒,她也會模仿小兔子吃草、小松鼠爬樹吃果果,小鳥兒飛飛;推着高爾夫球杆,嘴裡發出嗚嗚的聲音、一邊走一邊說爺爺除草、切邊……,還會惟妙惟肖的模仿爺爺打呼、咳嗽、彎着腰走路的姿勢;叫你忍俊不禁開懷大笑,這時候她也會用小手捂着嘴前仰後合的跟你一起假笑,更讓你捧腹……;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從她的嘴裡冒出幾句你意想不到的詞句。看圖識字的卡片凡是她吃過見過的都能說出名兒來,聽奶奶給她背詩歌,她也是能提前把最後的一個字大聲說出來;她能毫不猶豫的分清前後左右大小多少上下來去。不高興的時候也會很煩躁的亂抓亂撓滿地打滾,當她平靜了,問她滿地打滾,抓人撓人對不對?她會擺着小手說不對,也會主動撅着小嘴來親親你。做了不對的事或說了不該說的話,媽媽稍微一說,她就能聽出個眉目感到很委屈的流下眼淚,然後跑到爺爺的面前舉手讓爺爺抱抱,趴在肩頭不好意思看媽媽。家中來了客人在一起說事情,她也會在旁邊把手指放在嘴上發出噓的聲音、示意你小聲;玩過的玩具、用具在爺爺奶奶的鼓勵下也能一一收起放到原處或是裝到盒子裡。盡管家中的玩具不可謂不多,吃的食品水果、可以說應有盡有,可是有時候看着她,拿起這個又放下,拿起那個沒興趣,拿起玩具連看也不看就扔到一邊,有一種無所事事不耐煩和不知該做什麼無可奈何的表情,讓她看她喜歡的電視節目,也是半小時就主動讓你關電視;往往這時候令我們束手無策毫沒辦法,盡管我們也讓時光倒流回到兒童時代,陪着她拉鋸扯鋸、姥姥家唱戲……玩捉迷藏、鑽山洞,講小山羊、小兔子、大灰狼,但是老套套已經不起作用了。

潔麗的天空在她的“二百五”的心聲裡寫道:“随着孩子的逐漸長大,天真可愛随之退去,頑劣初現,例如馬修很愛亂扔東西,在家也就罷了,出門在外,尤其在飯桌上亂扔東西,說也不聽,打也不怕,令人尴尬。馬修的成長過程之煩惱開始了,外婆倍感責任重大。近期,老冒出一個念頭,趕緊考慮早教吧!外婆也理解馬修的成長需求,整天跟着外婆逛街街,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片地,小狗,花花,樹木都看厭煩了,索然無趣。馬修還不會說話,隻能用哭和扔東西來表達意見啦,随着年齡的增長,馬修需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需要老師科學的啟蒙教育”。一席話說出了這個年齡段兒童在發育過程中的需求渴望。對此我們也是早有計劃安排,提前半年就在周邊的幼兒園中做調查比較,從中選取了我們認為合适的幼兒園擇期入園。此前,我們也聽有經驗的同胞說起,小孩子送幼兒園前後的注意事項。說咱中國的孩子在美國送幼兒園,前一周百分之百會得病,流鼻涕發燒,由于我們重視的不夠,在此後的日子裡對“什麼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有了深刻的理解。首先,語言交流和飲食習慣,其次周圍環境、還有來自家庭内部的不同意見。總之,送小孫女去幼兒園,讓我歡喜讓我憂……。

預訂的時間是七月一日開始送幼兒園,早晨起來像往常一樣,非常高興的和爸爸媽媽坐上車,回頭和爺爺奶奶奶擺擺手、拜 拜……! 看着她興高采烈的走了,我們心裡的感受卻如同割肉一般難受。不一會爸爸媽媽回來了,告訴我們,好着那!看見屋裡的玩具就進去自顧自的玩去了……,對此我們無語。當時我給鐘老漢發紙條還說:“其實咱國人都奴性十足,尤其我們這個年齡段往上的。您想啊,本來退休了,該做點自己想做沒機會做的事兒,可偏偏賤骨頭,非要找個包袱背着,沒有還不樂意!我家這位在美帝的壓迫下,受盡奴役饑寒交迫,最後還得喜笑顔開,說是給美國人當奶奶,有這麼當奶奶的嗎?今兒好容易清閑清閑,送走了小孫女去幼兒園,我跑步回來,看見她一個人在那抹眼淚呢,我想安慰幾句,可話沒出口,我這兒也被感染的,有些嗓子發緊,想想算了吧。不一會,兒子、兒媳回來了,人家說,好着那。進了幼兒園就一頭紮進小朋友和玩具堆裡了,回頭和爸爸媽媽拜拜;您看看是不是瞎操心!比在我們身邊還開心,這不就是賤的嗎?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和圈子,童心不可被困,今兒第一天-----”鐘老漢回複說:“老人都這樣,天性。那裡的幼兒園讓人放心,教育比國内強多了。 理解你的心情,這心情五味雜陳。人生就是這滋味。”第一天去還有新鮮感,此後的第二天就有些敏感,然後發現小孫女一天比一天戀家,和家裡人也不願意說拜拜,問起在幼兒園的事情,她隻說“家”、“回家”。在以後的每天早晨臨出門時,我看她眼圈裡那種求助、猶豫、依戀、不舍、就讓我心痛。反複琢磨當初的決定是不是有些草率和倉促?

終于在半個月後的一天午後,爸爸打開房門把孩子接了回來,說幼兒園打電話告訴孩子有些不舒服。我們這就趕緊抱過來開始觀察,見到我們喜笑顔開跟沒事兒一樣,我想這麼小點的孩子總不會裝吧?這時媽媽正在波士頓開會,不放心有視頻過來,叫媽媽看看也就放心了。稍後小孫女吃了一些她喜歡的“泡球”和酸奶,趴在奶奶的身上有些蔫兒。一陣咳嗽把吃過的東西全都吐出來了。忙活着擦洗地闆,換衣服。當我抱着她的時候,她的頭和脖子挨着我的臉,我感到有些熱,這時孩子的臉有些紅,頭上微微有汗。試體溫,37度多,喝水吃水果,接下來的體溫監控還好。我們這就開始分析原因,總以為是胃腸感冒消化不好。因為幼兒園裡的餐食都是美式的西餐,沒有人喂飯;喝的水也是冰水,不加溫的;房間的溫度在22、3度、比家裡低2、3度。語言方面更是憋悶,她剛剛學會的漢語,别人聽不懂,同樣她也聽不懂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的英語。好在老師都很好,會特别多看她幾眼也算有個照應。回到家裡的小孫女讓我們更加的疼愛體貼,在她難受的時候真恨不得能替她受苦,因為她還不會表達到底是哪兒不舒服!飯量大減水果也不吃了,粉嫩的小臉也不那麼光滑了。接下來的幾天就是咳嗽、嗓子裡有痰,流清鼻涕、黃鼻涕,人也沒有精神。看來還是有炎症、有病毒感冒的特征。在美國,兒童生病不超過38度是不需要看醫生的,沒有處方在藥店裡買不到四歲以下小朋友的藥。看來隻好憑自己的身體來抵抗,從而增加免疫力。網友育兒專家金璎在博客中也說:“如果孩子感冒了,隻有些鼻塞,流涕等症狀,可以不必上醫院,在家多喝水休息就可以,感冒食欲不振,也不要勉強讓孩子吃。買個西瓜,切成小方塊,冰在冰箱裡,給孩子吃,一方面利于降溫,另一方面利于排尿,還很好吃,比喝水容易接受。”如此一來在家裡又呆了五六天,病沒好利落,身上的毛病卻增加了不少。原來自己還能吃幾口飯,現在幹脆不吃,哄着騙着勉強吃一些,做夢都喊着要“泡球”、酸奶;洗澡不洗頭,不穿上衣到處瘋跑,拒絕換尿褲,不自己蹲盆兒。爸爸說您們就慣着她吧,等您們走了誰還慣着她?言外之意,怨我們嬌慣縱容;我還是認為孩子還小,正值小逆反心理作怪,千萬不能硬碰硬,弄不好小的哭、大的氣兩敗俱傷;要慢慢講道理,小孩子天生愛嘗試并重複那些能産生有趣、刺激後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正确的做法就是讓行為後果變得毫無意義,她自然就放棄了。如果采取目标轉移的方式方法,循循誘導;或是采取欲擒故縱的戰略戰術讓她自己感到無趣,結果就不一樣了。

看着小孫女每天出門之前的可憐相,真想把她抱回來、抱回來!我最聽不得小孫女的哭聲,雖然我也知道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于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她的哭聲會讓我心碎,有一次她任性爸爸非要管教,弄得她聲嘶力竭哭個不停,我悄悄躲到别處,心裡特别難受。事後我和兒子說,以後不要讓她哭,她還小不懂事,與其讓她哭十分鐘,不如引導她十分鐘。美國人的做法是,不哭不鬧才抱抱,哭和鬧不解決問題,看似有道理,但是怎麼能眼睜睜看着她哭呢?兒子說這次不抱她,下次就不哭不鬧了,因為她知道哭鬧不解決問題。我說既然生她養她就要讓她高興快樂,将心比心讓你哭咧咧的你能舒服嗎? 在哭聲裡長大,和在笑聲中成長能一樣嗎?我們也知道歸期臨近,不可能長時間守着小孫女,長此以往的溺愛和觀念的落後,會耽誤她的健康成長,也會造成親子感情的隔閡。其實,我們也知道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送到幼兒園去,這對孩子對老人都有好處。爺爺奶奶對孩子再好也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教育子女是為人父母的責任。能不能帶好孩子,關鍵不在于誰帶,而主要在于育兒的教育思想觀念是否科學。年輕的爸爸媽媽雖然思想觀念開放接受新東西快,但是老人有實踐經驗、有豐富的社會閱曆和對人生的感悟、有精力有耐心,所以年輕的父母要多和老人溝通,學習老人的愛心、耐心,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努力,給予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願我們不在的時候,爸爸和媽媽能夠有耐心和愛心逐步引導,把小孫女培養成有禮貌懂道理開心快樂的乖乖女。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從母親的懷抱走向社會的懷抱的過程,其中,與同齡人的接觸是很重要的,沒有在同伴中對社會經驗的學習,就無法很好地完成社會化的進程。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原創首發作者:徐 軍 字 慧 先,1968年插隊,1970年參加下遼河石油會戰,1977年從事印刷工作,2010年退休。喜歡親近自然,遊曆山水,喜歡寫遊記和人生的感悟。願把自己的餘生記錄在鮮活的文字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