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得此一人心白首不分離詩句

得此一人心白首不分離詩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30 16:19:35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馀(唐)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此詩為寶曆(唐敬宗年号,825—827)年間朱慶馀參加進士考試前夕所作。唐代士子在參加進士考試前,時興“行卷”,即把自己的詩篇呈給名人,以希求其稱揚和介紹于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朱慶馀此詩投贈的對象,是時任水部郎中的張籍。張籍當時以擅長文學而又樂于提拔後進與韓愈齊名。朱慶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經得到他的賞識,臨到要考試了,還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寫下此詩,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詩便是行卷之作。

古代風俗,頭一天晚上結婚,第二天清早新婦才拜見公婆,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後,還是覺得沒有把握,隻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由于是新娘子,當然帶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好大聲說出,讓旁人聽到,于是這低聲一問,便成為極其合情合理的了。這種寫法真是精雕細琢,刻畫入微。

得此一人心白首不分離詩句(還君明珠雙淚垂)1

僅僅作為“閨意”,這首詩已經是非常完整、優美動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達自己作為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進士科舉,對于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和女孩兒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廣闊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輩子。這也正如一個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定了,處境就順當了,否則,日子就很不好過。詩人的比拟來源于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來,讀者也不能不對他這種一箭雙雕的技巧感到驚歎。

節婦吟

張籍 (唐)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李師道是當時藩鎮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其勢炙手可熱。中唐以後,藩鎮割據,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們,張籍主張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分裂的立場,因此不為所動。此詩具有雙層面的内涵,在文字層面上,它描寫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經過思想鬥争後終于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在喻義層面上,它表達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收買的決心。

得此一人心白首不分離詩句(還君明珠雙淚垂)2

首二句說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婦,還要對我用情,此君非守禮法之士甚明,語氣中帶微辭,含有譴責之意。這裡的“君”,喻指藩鎮李師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來,直接指出師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詩句一轉,說道:我雖知君不守禮法,然而又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親自把君所贈之明珠系在紅羅襦上。表面看,是感師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層看,話中有文章。

繼而又一轉,說自己家的富貴氣象,良人是執戟明光殿的衛士,身屬中央。古典詩詞,傳統的以夫婦比喻君臣,這兩句意謂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緊接兩句作波瀾開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鬥争激烈:前一句感謝對方,安慰對方;後一句斬釘截鐵地申明己志,“我與丈夫誓同生死”!

最後以深情語作結,一邊流淚,一邊還珠,言詞委婉,而意志堅決。

此詩富有民歌風味,它的一些描寫,在心理刻畫中顯示,寫得如此細膩,熨貼,入情入理,短幅中有無限曲折,真所謂“一波三折”。

“你雖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絕。”這就是張籍所要表達的,可是它表達得這樣委婉,李師道讀了,也就無可奈何了。

這首詩便是一首為拒絕李師道的收買而寫的名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