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大概是最近這段時間大家接觸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了吧。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每天出門的鹿角網,到家第一件事必然是認認真真地洗個手。
說起來,現在還真是多虧有了免洗洗手液這樣的清潔用品,讓我們随時随地就能跟手上的細菌說拜拜。而不管是為了真正地清潔雙手,還是隻為了簡單享受涼爽的感覺,免洗洗手液每天都被很多人使用很多次。甚至于,不知不覺間成了講衛生的标準,全球有數十億人在使用它們。
我們會在各種餐館、酒店、寫字樓、公共衛生間的洗手台上看見那些瓶子,有時候它們也被貼在醫院的牆上。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看起來閃閃亮亮的凝膠,究竟是如何殺死細菌的?
當你翻轉洗手液的瓶子,閱讀成分标簽,你會發現諸如異丙醇、乙醇或丙醇等名稱。普通的非酒精類洗手液也會含有抗菌化合物,比如苯紮氯铵或三氯生。這些都是洗手液的活性成分,能夠清除那些讨厭的細菌。
異丙醇和外用酒精是同一種物質,乙醇是白酒的關鍵成分,而丙醇異丙醇的表親。洗手液中要含有60%到95%的酒精化合物才能殺死細菌。酒精濃度低于60%的洗手液對殺死細菌無效。
洗手液的有效成分,即酒精,會導緻皮膚幹燥。因此,像甘油、丙二醇和肉豆蔻酸異丙酯等成分被用作調理劑,以防止皮膚幹燥。又分别添加了芳香劑和聚合物以提供令人愉悅的氣味和凝膠狀的稠度。
細菌細胞和其他細胞一樣,都有一層覆蓋着所有細胞器的細胞膜。這層膜充當了細菌内部和外部環境之間的屏障,細胞膜的任何損傷都會打開細菌死亡的閘門。這就是洗手液的工作原理。它們首先溶解、切斷細胞膜,然後使細菌細胞内的蛋白質變性。
細菌的細胞膜主要由磷脂組成。磷脂是一類脂質,其一端含有兩種疏水性脂肪酸,稱為“尾巴”,另一端則是含有一種親水性磷酸基的“頭”。這兩部分通過甘油分子連接在一起。
隻要你洗手液中的乙醇分子接觸到細胞膜,它們就會與細胞膜結合,開始溶解親脂性的尾巴。這樣,細胞膜失去了它的結構完整性,在許多不同的地方破裂,流出細胞的“内髒”。就其本身而言,這将導緻細菌死亡,因為細胞器滲出後,洗手液會使細胞蛋白質變性。
蛋白質是生命的關鍵,破壞蛋白質分子,生物體的壽命就會随之終結。變性是通過施加外部壓力來分解蛋白質分子。這些外部力量可以是輻射、熱或化合物的形式,如強酸或強堿、濃無機鹽或有機溶劑。異丙醇、乙醇和丙醇都是有機溶劑。
蛋白質的結構在決定分子能否正常發揮其功能方面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以任何方式或方式幹擾蛋白質結構将使它們變得毫無價值,并最終導緻細胞死亡。
洗手液通過幹擾二級和三級蛋白質結構中的氫鍵使蛋白質變性。在二級結構中,酰胺基之間形成氫鍵,而在三級結構中,側鍊形成氫鍵。乙醇分解了三級結構側鍊間的氫鍵,從而使蛋白質分子展開。
在破壞細胞膜後,酒精分子開始湧入并打破這些氫鍵。一旦形成了蛋白質分子和酒精之間的新鍵,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就會被破壞,從而失去功能。正如已經證實的那樣,沒有這些蛋白質的功能,細菌細胞就會停止活動并迅速死亡。
以上,這就是免洗洗手液的工作原理:先軟化細菌的細胞膜,然後攻擊它們最為寶貴的蛋白質。然而,這種洗手液并不總是有效。研究人員發現,在雙手明顯髒了的情況下,免洗洗手液是無效的,總體上不如用普通洗手液和肥皂進行水洗有效。
因此,還是建議大家在能夠水洗的情況下,使用普通洗手液和肥皂洗手,隻在沒有水洗條件的情況下再使用免洗洗手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