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古裝劇是越來越火,啥《甄嬛傳》、《如懿傳》、《陳情令》、《延禧攻略》,就連小孩子都能如數家珍,道出裡面的人物和劇情。通過電視劇,大家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古人的面貌,了解到更多的曆史知識,确實是一件好事。
然而并非每一位編劇和導演都有紮實的曆史功底,以至于電視劇裡出現了許多誤人子弟的橋段,比如夜市是宋朝以後才出現的,但某部唐劇中竟然大晚上的燈火通明,要知道,唐朝可是有嚴格的宵禁制度,你敢晚上逛街?分分鐘把你抓了。又比如“哀家”這個稱呼,古裝劇裡皇後們可太喜歡叫自己“哀家”了,但注意,“哀家”乃喪夫皇後的自稱,意思是無夫之哀,哪位皇後要是敢在丈夫還在的時候用“哀家”,估計自己下一秒就一命嗚呼了。
除了以上這些錯誤,古裝劇裡最容易出現的,恐怕就是“丞相”和“宰相”混為一談,傻傻分不清,但實際上,這兩個稱謂可有着不小的區别。
在分析兩者的區别前,我們先從兩者的共同點說起,便是這個“相”字,弄懂了它,弄懂兩者便容易許多。
1.何為“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相”就已經成為古代的一個官名,代表了“百官之長”,其本意則是“輔佐”,不過在早期,“相”的範圍實在太廣,并非一個确定的職位,所以出現了諸如“左相、右相、國相”之類的官員,而其中的“國相”,算得上是“相”裡面最頂級的存在。
直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相”才漸漸得到了規劃,因為秦始皇日理萬機,實在太忙了,一個人根本處理不了那麼多政務,所以他急需一個“相”來輔佐自己,故而出現了“丞相制度”,而其他的左相、右相、家相依然存在,但地位低于丞相。
2.丞相制度的确立
《說文解字》中寫道:“丞,翊也,山高,奉承之意。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所以“丞”在古代有“幫助、輔助”的意思,而“丞相”,則是那個“上丞天子之意助理萬機,統領百官”的存在,所以從秦朝開始,丞相成為一個确定的官職,并且是非常尊貴的存在。我們最熟悉的那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的就是“丞相”。
3.何為宰相?
《韓非子》中寫道:“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意思是那些掌握了政權的大官,都能被稱為“宰相”,由此可見,“宰相”是一個泛稱,隻要你是自己領域的最高行政長官,都能被稱為“宰相”。
上文中提到,丞相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足以說明他們的地位有多高,但試想,哪位皇帝能長期忍受這樣巨大的威脅?為了避免丞相一人獨大,起造反之心,後世的帝王有意無意地削弱了丞相的力量。
比如漢武帝上位後,立馬把骠騎将軍和禦史大夫的地位做了提升,提升到和丞相同等,一個改名為“大司馬”,一個改名為“大司空”,說白了,就是漢武帝為了避免一家獨大,搞出了3個丞相,而這3個丞相,其實就是各自領域的“宰相”。後世各朝各代,也一樣出現了這樣的調整。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弄明白“丞相”和“宰相”的區别了,一句話“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可不一定是丞相”,同理,皇後可以自稱是“本宮”,但不見得其他嫔妃也能自稱“本宮”,否則就是殺頭的大罪。
參考資料:《吳越春秋》《漢書 百官公卿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