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杯茶在《詩經》中被稱為古茶勾藤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将它歸為藤茶類
它延綿千年
種植飲用也有數百年曆史
它曾是王公貴族的最愛
也是田野農夫的心頭好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武陵山土家族曆史上第十代容美土司田世爵受封于明朝政府,田世爵幼年經曆了庶長兄白俚俾弑父篡位的血腥風雨,在寓留桑植司期間也受到良好的教育,返司襲職後,他“痛自警懼”,從慘痛的教訓中找到一條真理:亂賊之禍,始于大義不明,要消除内亂,必須“知書達理”;欲知書達理,必須推廣漢文字、漢語言,走開化中興的道路。
田世爵酷愛飲藤茶,每日晨起必飲數杯;處理政事時,也須置藤茶于案幾,邊啜香茗,邊批點公文。
藤茶又叫端午茶、藤婆茶,學名:顯齒蛇葡萄,生于武陵山脈中段的大山深處,是一種藥理作用非常豐富的藥食兩用植物。
田世爵十分關注藤茶的發展,派土司兵丁移植成園,還派人到江浙一帶考察學習茶樹種植和茶葉制作工藝,從而使藤茶的生産逐漸從野生采摘轉為園林種植,大大提升了産量。
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東南沿海倭寇猖獗。田世爵奉朝命率長子、次子赴江浙抗擊倭寇,将藤茶作為軍中必備良藥之一,軍中惡疾少見,為抗倭戰争立下汗馬功勞。史載:“江浙多濕毒,初至不服,常頭暈目眩……衆卒陣前必飲神茶一碗,則神氣皆足……于嵊縣、三界、陰沙、後梅、丹陽、柘林、乍浦等地,與倭寇激戰,殺敵上千,生擒上百,建立東南第一功。”
明朝周王朱橚(明開國皇帝朱璋的第五個兒子)所著的《救荒本草》中對藤茶有詳細的記載。
自此以後,武陵山中土家人便開始飲用藤茶。恩施有一首流行了幾百年的歌謠:“一口苦,二口甜,三口益壽又延年,四碗神茶喝下肚,五更還抱枕兒眠,六月不怕蚊子咬,七月不怕烈日炎,八十酒肉穿腸過,九十清江賽龍船,平平安安一百歲,百歲再活一百年。” 這正是歌頌土家族的 “神茶”——藤茶!
武陵山區的土家人鐘愛喝油茶湯。油茶湯是什麼呢?就是将藤茶用開水沖泡,或者用木槌搗碎,加入茶油、豬油、苞谷、芝麻等,煮成油茶湯。茶湯裡油多,自然很香,土家人都愛吃。土家族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家無油茶湯,頓頓都不香”,“武陵山裡喝碗油茶湯,張開雙臂當翅膀”。有客人至,熱情土家人必拿藤茶待客。天天喝藤茶的武陵山土家人個個都身體強健,健康長壽。
光緒年間,光緒帝面黃身弱,常長黑斑和痘痘,久治不愈。皇帝天天吃藥,苦不堪言。皇帝的老師陳子賀是武陵人士,有次回鄉探親,見喝了藤茶的父老鄉親都面色紅潤,身體健康,于是陳子賀返京後進獻一包“藤茶”,光緒試嘗,覺甘甜味長,咽清心爽,遂常飲之。未及半載,黑斑漸去,身體強健。光緒興極,欲題為“天子藤茶”,子賀聞之急奏皇帝:若降旨,百姓誰人敢喝,光緒甚覺有理,遂作罷。自此,藤茶才在民間流傳開來。皇親國戚聽聞藤茶神奇,紛紛搶購野藤茶,作為日常茶飲。藤茶價格也因此扶搖直上,在當時便有“三兩黃金一兩茶”的美譽。藤茶的神奇曆史,你了解了嗎?秋高氣爽,藤茶中的優品——滋恬藤茶,有特殊的色、香、味,茶質柔韌,色澤鮮亮,茶味醇正甘甜,回味無窮,保健功能顯著,值得品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