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北京卧佛寺臘梅
盼望着,盼望着,
東風來了,
春天的腳步近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再過三天,數九結束
春天真的要來了!
▼
明後天是數九的
最後一個周末
根據氣象預報
周六北京最高氣溫 14度 !
下周二,
北京最高氣溫 18度
下下周, 23度 !
但是,别以為氣溫回升了
就可以開始得瑟
『春捂秋凍』
您需要了解一下
早春天氣轉換較快,人體适應力難以跟上,容易受到寒氣入侵。
BT君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立刻減衣服,“春捂四原則”,在換季期間謹防感冒!
1
春捂的基本原則
下厚和上薄,注意捂兩頭
頭頸和雙腳,一定保護好
厚羽絨服可以減為輕薄款
但是秋褲不要脫!
錯誤做法 ▼
2
春捂該捂到什麼時候?
一般來說,
春捂要捂到
4月5号清明節前後
3月份可是春捂的重要時間哦!
雖然北京氣溫持續回升,但波動依然很大,如果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冷-熱-冷的氣溫變化中受寒,導緻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但是注意了!
春捂很重要,但也不能一直捂着。就北京地區來說,清明之後氣溫持續升高,如果還捂着大棉衣,反而對身體不利。
3
捂不捂,
看體質、看溫度、看溫差
“春捂”也要根據個人體質!老人、小孩或體質偏寒者可多捂幾天,而體熱的人則可以少捂幾天。
▶ 捂不捂,看溫度
通常來說, 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 。低于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盡量少脫衣。
但是要注意! 現在的最高氣溫即使到了15度, 早晚也是很冷的,一定要适當添衣。
近15天天氣預報了解一下:
▶ 捂不捂,看溫差
早春時節,應該多多關注天氣預報,提前一兩天了解氣溫變化,适當增減衣物。特别是當天氣預報預告 晝夜溫差超過7-10攝氏度 時,就該小心防寒了。
從氣象預報可以看出來,近兩周北京的 晝夜 溫差基本都在10度左右 , 春捂防寒必須有!
4
身體哪些部位最該“捂”
那麼問題來了!春捂最應該“捂”哪兒呢?
▶ 這些地方一定要捂住: 頭、背、腹、足底 。
背部 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幾率。
腹部 保暖是保護胃、脾、腸,預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寒從腳下起” ,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體适應氣候變化。
捂住四處 疾病不怵
手腕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 神門穴 ,而原穴是髒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能夠強化髒腑功能。
神門穴位置 ►
在腕橫紋上, 手小指一側 腕下方 肌腱的内側。
腰眼
人體陽氣的根在腎,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的腎俞穴,可以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
腎俞穴位置 ►
取穴時通常采用俯卧姿勢,腎俞穴位于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阙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别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
小腿
有些人在天氣寒冷時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中醫認為這種表現屬于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足臨泣穴位置 ►
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将手指從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陽輔穴位置 ►
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以上四點要記牢
初春到來
可不要貪涼哦!
最近氣溫多變,
要注意防寒保暖,
千萬别感冒了!
果斷轉發
提醒親朋好友吧!
北京時間新聞(btimenews)綜合中國天氣網 CCTV生活圈 京華時報 南京日報 圖片:視覺中國 網絡 編輯:大福
本文來自北京時間新聞,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内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