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社會中,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武術練習者的功利性也越來越強,根本沒有尊師重道的觀念,初學者意識不到自己是“徒弟”的身份,态度不端正,好高骛遠,稍懂皮毛就不屑于師父的指導,自己學練心态不純,盲目追求虛名,迷信“秘笈絕招”,不理解傳統武術内涵,反而認為師父不傳真功而恨之入骨。
尊師重道觀念被淡化的主要原因是:
一、舊社會武術界師徒之間有很多規矩,依賴這些規矩戒律保障制衡師徒關系。
法制社會人們重視的是人權、平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際關系主要界定為法律關系,而倫理道德關系已降到次要地位。師傅不能用戒律來規範學徒的行為,這就是當前越來越多的“師徒關系出現的尴尬期”表現的主要原因。
二、随着社會的不斷進步,雨後春筍般的各種武術培訓班、散打速成班、私立武校、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種武術比賽都在很大程度上沖擊着師徒的傳統關系模式。
年輕人練武的目的是為了博取虛名,追求短期見效。而傳統武術卻恰恰相反,傳統武術初期注重的是乏味的功法練習及套路練習,遵循功到自然成的規律。在傳統武術上要有所成就一般要到花甲之年。而年輕人迷信的是“絕招加力量”的短期訓練,短期達不到預想值,就直接影響師徒關系的持續性。殊不知天下武術無絕招,所有招式練精練熟都是絕招,世界拳王,哪個不是訓練十幾年。
三、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重利而輕義是一種社會通病,見利忘德,謀利失德在武術界時常發生。
如:已故巨星李小龍師弟、國際詠春總會創辦人梁挺,控告徒弟李潤添自立門戶盜用他親自設計國際詠春總會的會徽。究其原因是弟子想出名而出賣師父,也是一個“利”泯滅了師徒情義。其實師徒關系是一個利益共存體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見利忘德,謀利失德真正失去的是各自的名節操守。
四、互相傾軋,互相抵毀,是傳統武術的一大流弊。
說到底還是一個利益問題。同行是冤家,同門死對頭,傳統武術者也不例外。最讨厭的同門都是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同門同派師兄弟在評論同門師兄弟時。客氣的會說那人學的不到家,直爽一點的話就難聽了,十有八九不會有好話,再者就是借名造勢。很多武術名人死後。連平時不怎麼來往的弟子,也會一口一個家師,神乎其神地述說故去人的各種神奇經曆,病榻之邊弟子更是針鋒相對,究其原因是師已成佛,都想籍以英名獨霸鳌頭。這樣就給再傳弟子帶來了師尊形象誤區、甚至會導緻從内心唾棄。
那麼怎麼改變當今社會傳統武術師徒窘況呢?
首先為人師者還是要在擇徒方面下功夫。
師父,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傳統上中國人跪拜的對象是“天、地、君、親、師”,師為五倫之一,尊師是重道的具體表現。師徒傳承是傳統武術傳承的一個最主要的傳承方式,談拳授道,貴乎傳人,怎麼選擇傳人,選擇怎樣的傳人,是中國傳統武術能持續發展的内在因素。而徒弟的品德是師徒關系處理的必然條件。
《史記》中曾經說過,“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如果缺乏了這樣四種品德,就不能傳兵論劍,“習拳應以德行為先,”是古時整個習武群體的普遍認識。在各項要求中,道德是最基本的基礎。道德的内容是什麼呢?就是日常道德倫理。“未習武,先觀德。”這個德,是指未教授之前,要先考察受授之人德行如何。
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有“五不可傳”“十條戒規”,五不可傳的内容表現為:
一,心險者,二,好鬥者,三,狂酒者,四,輕露者。第五,骨肉之鈍者。
全是道德标準,不論是心地險惡的人還是好酒狂飲的人,還是動不動就想顯露一下自己的人,都在他的否定範圍之内。
“十條戒規” 要孝敬父母,尊師教訓;要扶老憐幼,和睦鄉裡;要敬藝練習,保持功夫;要戒花煙賭,慌言曠語;要行俠尚義,尊敬掌師;要中正老誠,品行不苟;要戒持藝欺人;要戒亂拜掌師;要戒私自傳人;要戒教無義子。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者,及以上十條犯其一條者,概不傳。
門規之嚴厲,就是為了防範師傳非人,師徒反目。事實上不管内家還是外家,不管是少林還是太極,在擇徒的道德問題上,是趨于雷同的。但身為師長,要深知現代擇徒對傳承的重要性。
“要學真本事,首先重擇師”,那麼擇什麼樣的師也是一個關鍵,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各種視頻、VCD、武術教科書滿街都是,但是傳統武術往往是“苦練三年,不如老師一點”,說的就是傳統武術的内涵是離不開口傳身授,擇一個有真功夫的明師,才會讓好武術愛好者心誠悅服。
可在現今武術界龍蛇混雜什麼人都有,一是假師,假師常常吹捧自己的前輩借以擡高自己,吹傳自己是名師的嫡傳。二是刁師,刁師大多都有點真功夫,學過真玩藝,拳譜丹經背得滾瓜爛熟,伸手能放人,張嘴有東西。刁師開門授徒是變着法兒掏空别人的腰包。三是劣師,劣師一般都有名,賣的是名,靠弟子們供養,道德修養又極差,有的原本就是流氓無賴,說翻臉就翻臉。
習武者應該拜什麼樣的人為師呢?
明師,明師的宗旨是替師門傳藝,為傳統武術續香火,明師不要财物、但是傳統的拜師禮還要傳承的,明師摒棄享樂,對虛名更無所謂。當代傳統武術師徒關系的善惡不僅直接影響拳種的傳承,更影響傳統武術的發展。我們在認識舊時師徒關系的弊端的同時,也要睿智吸收古時尊師重道對傳承傳統武術的重要性。都說拜一位能讓自己終身敬佩的明師很難,其實找一個好的傳人更難。
為人子弟首先要學禮,要尊重師父的習慣性格,始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當然為人師尊首當自重。而師徒之間如何相處,是當今傳統武術師徒都在深思的事情,師徒關系怎樣改善窘況其實關鍵是營造一個互尊互敬、真心實意的氛圍,共同維護共榮共辱的團隊協作精神。
PS:本平台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隻為個人學習,因個别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适合自己,要辯證的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