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三國,不識英雄!大家好,這裡是卧仔~
“身在曹營心在漢”是我們現在常用的一句俗語,比喻身處對立的一方,但心裡想着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演義》,可是這句話具體是說誰的,就需要我們好好考證一番了。
首先,為大衆所知的一個觀點認為,這個典故的主角是關羽。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七回記載,關羽在戰亂中與劉備走散,他一路保護兩位嫂夫人,與曹操達成“土山三約”,不得已留在了曹營。曹操非常高興,格外禮遇關羽,“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但關羽始終心系劉備。最後,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遂挂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将,回到了劉備身邊。
關羽心中的“漢”就是劉備為首的漢室宗親建立的新政權蜀漢政權,而非已經沒落的漢王朝。
這個典故的第二個說法的主角是徐庶。
建安十三年,曹操領軍南下,時徐庶與劉備屯于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衆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随劉備逃亡,期間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所擄,徐庶為保全母親,辭别劉備,進入曹營。徐庶進入曹營之後,一言不發。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贊。
徐庶的“漢”和關羽的“漢”差不太多。隻不過相比起關羽隻是一心想輔佐自己大哥劉備成就王圖霸業而言,徐庶是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寄托在了劉備身上。
最後一個關于該典故的非典型說法的主角是荀彧。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這樣的功臣又怎麼會“身在曹營心在漢”呢?原來,荀彧的“漢”和上面兩位的都不一樣,他的“漢”指的不是蜀漢,而是真正的東漢皇室,所以他效忠的也并不是曹操,他隻是認為曹操是幫他恢複漢朝天下的唯一人選。當他最終明白曹操的野心以後,兩人就分道揚镳了。
如今許多三國背景的遊戲中都少不了這三位的身影。比如徐庶是魏國臣子,但是徐庶與劉備之間的羁絆太深,所以徐庶總是被作為蜀漢臣子來看待。在策略遊戲《卧龍吟》中,徐庶就是蜀國專屬的計策系武将!
其技能“亂世奇謀”可以發動兩次全體計策攻擊,第一次敵方士氣低傷害越高,第二次敵方士氣越高傷害越高,有較高概率使得對方士氣不振,還可對敵方士氣最低的單位追加一次士氣越低傷害越高的傷害,降低其士氣,恢複自身士氣。
徐庶的專武“呼風喚龍筆”一技能“舉薦”專二之後每回合可以給予随機一個隊友以及士氣最低的一個隊友振奮效果,每回合增加25士氣,持續2回合;二技能“奇陣”專二之後在戰鬥開始時能給予我方全體效果較高的奇陣效果,此效果不可被驅散。
徐庶的技能是帶有士氣效果的全體計策攻擊,在對面隻剩下一人時,最後一擊能有效控制對方士氣。雖然專武一的振奮buff因其他武将的升級打了折扣,但他仍是當前版本的計策系寵兒。
親愛的主公們,你們還有什麼關于徐庶的看法嗎?歡迎留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