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和田玉,尤其喜歡白玉。那麼如何看白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由于這是一個沒有硬标準的東西,每個人的眼光不同或者說審美不同,對白度的認可就不同。
對一塊玉,你可能覺得已經到了一級白,但有人卻認為至多1.5級白,這就是一個問題。那麼到底怎麼算一級白、二級白,這些稱呼是怎麼來的,和田玉的白度到底要如何去看呢?
硬玉之玉的翡翠,有“色差一等,價差十倍”之說,和田玉這行顔色也是個重要的因素,所以白度也是很重要的。
讨論和田玉的白度,首先要明确好範圍。就品種上說,應該是對白玉而言,其他青玉、碧玉、墨玉自不在此列,青白玉意義也不大;就産地來說,應該是對籽料而言,俄料、青海料産量大,白度好的多,在這裡讨論沒有意義;就玉質來說,應該是對玉質上佳、或者說至少玉質要不錯的玉石而言,而不是拿着雞骨白、串棉、混僵的料子來說白度。閑話少說,先來說說市場上最常用的白度等級。
和田玉的白度等級
一級白、二級白是現在和田玉白度分類的一個時髦做法,我們把這些色标分為五個等級:高白、脂白、一級白、一點五級(1.5)白、二級白。
高白:相對的白度,比一級白還要白的,都能叫高白,冷白。
高白是料子的白度很正,無論在什麼光線下看,都不偏色。有人說,高白的白度就是比煙标還白,其實兩者并沒有可比性。煙标和和田玉的白度光學原理不一樣。煙标是不透明的,白度是通過漫反射形成的,而和田玉是半透明的,除了表面光的漫反射,還有折射光、底下所墊東西的透射光等。
脂白: 是一種暖色的白,白度可以是一級也可以高于一級,但是一定要加上肉質的感覺,否則都隻能說是一級白上或是一級白。至于肉質,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一級白:一眼的白,不帶一點點的灰或是青,手沒有過度紅或是白。
一級白是料子基本上為正白色,有的微微泛些肉紅色或很淺很淺的黃色。一級白是視覺上很舒服的料子,白度夠,又不那麼刺眼,拿在手裡有種跟肌膚融為一體的感覺。
一級半(1.5):一眼是白,但是顔色偏暗,和手掌的色差不明顯,注意是暗,而不是灰,但是可以往青裡面走,帶了一點點的暗淡。
二級白:青白或是灰白,往白裡面去,而非往青灰裡面去,在手掌上,不明快,已經有悶住或是暗淡。
二級白就是有些泛青或泛灰,但仍屬于白玉的範疇。一般對泛青的料子容忍度高一些,泛灰的料子即使白度好一些,看着也總是有些不舒服。
閃青
此外還有一種一級白不到一級半白,都可能帶了一絲絲的青氣或是灰,所以有閃青,閃灰的說法,但是如果玉質好,老熟的話,青不會太影響到玉的美觀,但是灰就有點遺憾了,所以甯青無灰。
閃灰
一級半到二級白,分階段不是很明顯,隻能說到了二級的時候,其實都隻能說是白玉,但是一定已經青或是灰明顯了,都可以直接看出來。
影響白度的幾個因素
上面講了白度的一些等級,但在實際看白時還有很多影響的東西,比如背景、光線、厚度等。
上面兩張圖片,第一張是47克的籽料。第二張是50克籽料,比47克的要厚出一倍多,從照片上無論怎麼看都是第一幅圖的要白。
而實際上兩塊料拿在手上外表是一樣白的。不同的時間陽光的色溫不同,也就帶來拍攝物體的色彩會有略微的差别,不相信就看看上圖兩塊料同時拍的照片吧。
這兩塊籽料拿在手上從外表看白度是基本相同的,但是透光看卻是那塊50克的要白,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般來說料子越薄看起來會越白,如果把一塊幾千克的大料切成幾克的小料白度可以增高20%左右,而這兩塊料50克的比47克的要厚出一倍多,但透光看時反而是50克的要更白。為什麼會這樣呢?
仔細來看外表,50克正面的毛孔幾乎細到看不出,隻有一層殼包着的感覺,部分地方帶了一丁點皮沁,脂份内斂;再翻過來看背面,毛孔倒是看得出,但非常缜密、細膩、均勻,頂部的裂隙中沁入了一丁點金皮,如果料子松一點,皮會沁得更多,拿在手上盤一盤,手感特滑,有一點像玻璃一樣滑滑的感覺。這說明料子非常細。雖然47克的料也很糯很細,但緊密度無法與50克相比,很多時候,一塊料子越緊越不容易顯白,料子越松外表看起來越容易顯白!
一般來說,白玉切薄之後都會翻白,但翻白的效果是不同的,色偏青的翻白效果會較好,切薄後白度會提高不少的,但偏灰的雖白度也能提高些,但提高的不多。另外較緻密的料切薄厚翻色一般也會較好。
此外,一般帶皮籽料的白度會略顯低些,當你把子料的皮去掉後白度也會提高不少的,即便那塊料隻是局部帶皮也是會有這個效果的。皮色越深去皮翻白效果越明顯。
抛高光的山料
籽料的打磨過程也能脫去一小部分的顔色,特别是對于料細偏青的玉料。另外不同的打磨抛光方式脫色效果也是不同的,抛高光的白度提升較多。所以你兩件玉器比較白度的時候,還要把抛光的因素考慮進去。
接下來說下盤玩過程的翻色,盤玩過程隻有小部分抛光抛的較粗的玉器會有所脫色,其實是打磨過程的延續。
如何看白度?
上面講了這麼多,可能很多藏友仍然有些迷惑,那麼除了肉眼我們還有什麼辦法鑒别玉白度呢?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玉行專業人士用得比較多的一種鑒别和田玉的方法,就是質子比較法。質子是顔色和質地都達到了優,而且塊度比較小的籽料。在我們購買和田玉的時候,随身帶着這個白玉質子,将欲購買的和田玉雕件與白玉質子并放在一起進行顔色比較。當玉雕件與我們的質子越接近,說明這塊和田玉的白度就越好。
質子鑒别法的好處就是,避免了我們人眼認為的白玉越白越好,其實上乘的和田白玉并不是白得像紙一樣就好,市場上很多表面很白冒充白玉的都是沒有油潤光澤的僵白料。隻要拿出質子比較就能立馬分辨出來。兩者感覺差太多了。
另外一種是判斷和田白玉白度最初級也是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實物較色法。我們在選購和田玉的時候,可以找一個白度适中的白色毛線啊,白色本子啊,把玉件放在上面看,這樣就很容易看出玉的白度與白色實物的顔色差别,差了大概多少個度。白玉的白色中多少都會閃點其它顔色,或黃或青或灰。一般來說色差越小,白玉的級别就越高,但是不能相同。
如果你手中有白玉質子,推薦你用第一種方法鑒别和田玉,這種方法一目了然,而且準确度也比較好。如果沒有,第二種也不失為鑒别玉的白度的好辦法。
那麼還有第三種方法呢?第三種方法就是靠經驗,鑒别和田白玉的顔色需要大家平時多積累經驗,等到你對白色色調有感覺的時候,就會一看便知了。
與白度有關的指标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和田玉是越白越好嗎?和田玉的白度跟玉質有什麼樣的關系。
白玉的結構是由透閃石與其結構類似的陽起石發生交織而形成的,它們相互纏繞形成常說的短雲絮結構等。由于兩種物質的交織、纏繞使玉的韌性和硬度比單一的透閃石和陽起石要高,結構也會更緻密。當透閃石含量很高時,白玉的白度就較高,但由于陽起石的不足,交織會不夠,這是會結構較松,出現蘿蔔花(大雲絮結構),韌性和抛光的光澤就會較差。
相反當鐵含量增加時,陽起石增加會與透閃石充分交織,這就是為什麼偏青黃色調的白玉及青白玉油性會較好。如今的大師級的天工獎的作品多選用的是糯白料子,在玉石店裡銷路最好的白色玉種也是糯米走的最好,就是那種柔和油膩沾粘的感覺讓人歡喜。
一般和田玉的密度越細,它顯現的色譜越正,而白玉除羊脂外的細膩籽料,一般泛黃和泛青的要比白的密度高。越是顯白反而石性越強。如今雞骨白走俏的很大原因就是很白和美麗的皮色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缺點是沒有粉脂。所以,求白和玩密都有自己愛好決定了。
結構細膩度,籽料裡面一般都會有短雲絮結構,對籽料而言,雲絮越細密越好,白度高的籽料一般雲絮會略大些,白度又高結構又緻密的很少,價格是很貴的。
所以很多藏友玩玉都存在着一些誤區,老是把白度和玉質兩者對立起來,圍繞着玉質第一位還是白度第一位争論不休。其實這是一個僞命題,玉質和白度都是一塊玉的特點,一定要綜合來看。
此外,對于白度的看法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藏友對白度的認識也不盡相同,不過在自己心裡定下一個指标,按照這個指标比照,自己喜歡就好了。
最後,真正的好籽料真的不像商場裡賣的那些白玉,白的那麼“霸氣外露”,充滿暴發戶氣息。真心喜歡和田白玉的朋友,建議對“油性”和“細膩”度更加關注一些,現在市場上大量色白的山料、俄料以及一般的幹澀籽料都賣高價,其實都是忽略了一個關鍵,有句淺顯的成語叫“珠圓玉潤”,精光内蘊,體如凝脂,堅潔細膩,厚重溫潤才是和田玉的精髓!
(以上内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