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橄榄油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植物油,具有很好的健康效益 詳見吃橄榄油有什麼好處。不過,市面上橄榄油種類很多,初榨橄榄油、特級初榨橄榄油、精煉橄榄油、橄榄果渣油、橄榄調和油......到底哪種更好呢?不能隻看價格,或認為越貴越好。
根據我國橄榄油國家标準(GB 23347-2009),橄榄油分為初榨橄榄油、精煉橄榄油和混合橄榄油3大類。可食用的初榨橄榄油又依據其品質分為“特級初榨”和“中級初榨”兩種。
初榨橄榄油是采用機械物理方法(包括清洗、傾析、離心或過濾,但不包括高溫加熱和用有機溶劑浸出)直接從油橄榄果實中制取的油品。不需精煉,富含橄榄果原有的各種營養物質,營養品質很高。其中“特級初榨橄榄油” 可以說是橄榄果第一次壓榨出來的“頭道油”,營養品質最高。
精煉橄榄油是用經初次壓榨之後的果渣,再經過幾次壓榨所制得的油脂,需要精煉以後方可食用。精煉橄榄油的加工工藝包括有機溶劑浸出及高溫加熱等過程,破壞或去除了橄榄果原生的營養物質。故雖然精煉橄榄油的純度更高,但營養品質下降。簡單地說,初榨橄榄油中含有很多“好雜質”,如植物甾醇、角鲨烯、綠原酸、木酚素、維生素、礦物質等,而精煉橄榄油則去除了這些“好雜質”,它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就隻有脂肪酸。
混合橄榄油則是初榨橄榄油與精煉橄榄油的的混合。其營養品質也介于兩者之間。市面上,直接以“精煉橄榄油”名義售賣的産品不多,精煉橄榄油多用來生産混合橄榄油。
除橄榄油外,還有一類産品叫“油橄榄果渣油”,是從壓榨之後的果渣中用有機溶劑提取的,其品質明顯低于真正的橄榄油,但精煉後仍可食用,通常價格要便宜得多。按GB 23347-2009要求,這種油橄榄果渣油不得以“橄榄油”的名義售賣。
在市場上,還有一類叫“橄榄調和油”的産品。橄榄調和油和純正橄榄油基本上是兩回事。橄榄調和油多是橄榄果渣油與其他植物油,如菜籽油、棕榈油等調配而成的,其營養品質與橄榄油相差甚遠,價格也低得多。
一般地,初榨橄榄油最适合中餐的涼拌類菜肴和西餐的低溫烹調。特級初榨橄榄油就是用油橄榄果實直接壓榨而成的“天然果汁”,甚至适合直接飲用。這不是說初榨橄榄油不能用來炒菜(高溫加熱),而是因為高溫加熱(超過120º)後,會使初榨橄榄油中豐富的營養物質被破壞,而且因其純度不夠,反而容易發煙,有點得不償失。炒菜(高溫加熱)時最宜選用精煉橄榄油,在精煉過程中,那些怕加熱的營養物質已經所剩不多,而且純度高,不易發煙。當然,精煉橄榄油做涼拌菜或低溫烹調也是可以的,但一般不建議這樣用。但總體而言,為保護營養,烹調用橄榄油時,不論初榨的還是精煉的橄榄油,都應該避免溫度太高。反倒是那些橄榄調和油,更适合高溫烹制菜肴。橄榄油還廣泛用于各種化妝品和護膚品當中,能讓皮膚光潤柔滑,延緩衰老。
橄榄油的包裝五花八門,如透明玻璃瓶、深色玻璃瓶、透明塑料捅、透明塑料瓶、紙盒、金屬TIN裝等。這些材質雖然都被允許,但就保存橄榄油營養避免被破壞而言,深色玻璃瓶無疑是最佳選擇。因為橄榄油對光敏感,光照如果持續或強烈,橄榄油易被氧化。從這種意義上講,任何不易透光的容器都是可以的。這樣保存的時間會較長,且橄榄油中的營養不易被破壞。此外,橄榄油不要放入一般的金屬器皿保存,否則,随着時間的推移,橄榄油會與金屬發生反應,影響油質。
在市場上選購橄榄油時,應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1.看等級,認準“特級初榨橄榄油”字樣
根據橄榄油國家标準(GB 23347-2009),可食用橄榄油主要有5等,品質由高到低分别為特級初榨橄榄油、中級初榨橄榄油、精煉橄榄油、混合橄榄油、橄榄果渣油。橄榄果渣油常用來與其他植物油混合制作所謂橄榄調和油,故而橄榄調和油品質最差。特級初榨橄榄油是等級最高、營養價值也最高的橄榄油。最适宜低溫烹調,如涼拌等。
有些産品是按照歐盟的橄榄油标準命名的。歐盟标準(EC1989/2003)把橄榄油依品質由高到低分為5等,分别是特級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中級初榨橄榄油(Virgin Olive Oil)、低級初榨橄榄油(Lampante Olive Oil)、精煉橄榄油(Refined Olive Oil)和純正橄榄油(Blended Olive Oil composed of refined and virgin olive oils)。值得注意的是,翻譯為“純正橄榄油”的産品其實是初榨橄榄油與精煉橄榄油的混合物,相當于中國标準中的混合橄榄油,品質較低,與“純正”二字并不相符。
2.看酸值,選酸值較低的初榨橄榄油
酸值是衡量植物油酸敗程度的一項指标。酸值越大,說明植物油越容易氧化變質。但精煉可以使酸值明顯下降,故而精煉橄榄油的酸值反倒要低于初榨橄榄油,但這并不意味着精煉橄榄油的品質更好。這就好比新鮮的水果很容易變質,水果罐頭卻可以保存很長很長時間,但你不能認為水果罐頭比新鮮水果品質更好。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酸值越小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在同一加工條件下比較酸值大小,以酸值小者為佳。即初榨橄榄油和初榨橄榄油比,精煉橄榄油和精煉橄榄油比。假使同樣是特級初榨橄榄油,一個酸值是0.8的産品比一個酸值是1.2的産品要好一些。
根據橄榄油國家标準(GB 23347-2009),特級初榨橄榄油的酸值≤1.6;中級初榨橄榄油的酸值≤4.0;精煉橄榄油(或果渣油)的酸值≤0.6;混合橄榄油(或果渣油)的酸值≤2.0。雖然橄榄油國家标準(GB 23347-2009)并沒有要求橄榄油産品必須在标簽上注明酸值,但很多正規企業的橄榄油産品都會自覺注明酸值,以供消費者選擇時參考。若按歐盟的橄榄油标準(EC1989/2003),特級初榨橄榄油的酸值應≤0.8。
鮮榨出來的橄榄油酸值多為0.6,随着保存時間的延長、溫度增加、與空氣接觸增加等條件的變化,其酸值不斷增加。酸值通常是強制執行的标準,一些廠商為了降低産品的酸值,就在特級初榨橄榄油中摻入精煉橄榄油。
3.看反式脂肪酸含量,鑒别精煉橄榄油
有報道說,中國每年進口大量精煉橄榄油,但市面上老老實實以“精煉橄榄油”名義售賣的産品卻極少。有一些精煉橄榄油被摻入到特級初榨橄榄油中去了(還有一部分用來勾兌混合橄榄油或橄榄調和油)。精煉橄榄油一般沒有油橄榄果的氣味和滋味,但據此很難把精煉橄榄油和初榨橄榄油區别開,尤其是把精煉橄榄油摻入初榨橄榄油中時就更難。那麼該如何鑒别是否摻入精煉橄榄油呢?方法是檢測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在精煉過氫化過程中産生的。初榨橄榄油未經精煉,所以反式脂肪酸極少,而精煉橄榄油中反式脂肪酸較多,是初榨橄榄油的5~20倍。按照我國橄榄油國家标準(GB 23347-2009)的要求,初榨橄榄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應≤0.05%;精煉橄榄油則≤0.20(以反式油酸計算)。按該标準的要求,橄榄油産品标簽應注明反式脂肪酸含量。隻要反式脂肪酸超過0.05%(以反式油酸計算),就表明有精煉橄榄油摻入。
4.看工藝,認準冷榨字樣
橄榄油良好的品質很大程度上是其特殊的加工工藝——鮮果冷榨(低溫條件下榨油)帶來的。就像鮮榨的果汁一樣,冷榨有利于保留油橄榄果實中原生的營養成分。
初榨橄榄油一般均會在标簽上注明“冷榨”字樣。按規定,精煉橄榄油或混合橄榄油不會标注冷榨字樣。油橄榄果渣油更不應該标注“冷榨”字樣。
5.看外觀,聞氣味
橄榄油的正常顔色為淺黃至淡綠,20℃以上時,清澈。20℃以下時有些會有懸浮物。初榨橄榄油具有橄榄油固有的氣味和滋味,無異味。精煉橄榄油也不應該有異味。
6.看品牌,重視商家信譽
我國國内幾乎沒有原産的橄榄油,市場售賣的橄榄油都是進口的。其中一少部分是原裝進口直接售賣的,大部分是進口後由國内生産企業分裝上市的。按照橄榄油國家标準(GB 23347-2009)的要求,橄榄油應在标簽上注明原産國。有些橄榄油産品會有原産地認證專用的标示圖,說明這個産品已經通過歐洲有關國家或地區原産地認證。
此外,在進口和分裝的過程中,加工企業的資質、專業水準和信譽是非常重要的。以次充好、名不副實,甚至缺斤短兩的情形是比較常見的。
7. 注意油橄榄果渣油和橄榄調和油
油橄榄果渣油,顧名思義,是從油橄榄果渣(初榨之後剩餘的果渣)中提取的油脂,經精煉後上市銷售。國内外的标準均有規定,在任何情況下,油橄榄果渣油的産品名稱都不得标稱為“橄榄油”。
有報道說,中國每年進口大量油橄榄果渣,但市面上老老實實标注“果渣油”的産品卻幾乎沒有。這些果渣油大多以“橄榄調和油”(橄榄油與其他植物油混合)的名義售賣,或者幹脆冒充初榨橄榄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