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月亮的著名歌曲

月亮的著名歌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5:54:21

月亮的著名歌曲(歌曲創作中月亮)1

文 | 散墨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概念裡,某種事物與其表達的意象之間具有的聯系常常是固定的,如大雁指征着思鄉與漂泊,菊花影射着高潔與隐逸,竹子意謂着正直與謙虛,落葉暗含着悲秋與失意……

在這一系列事物與意象的搭配組合中,“月亮”似乎最得我們的青睐,有人統計,僅在《唐詩三百首》(長城出版社出版)中就有77位作者的八十餘首詩寫到了“月”。陳鳳珍在《唐詩中“月亮”意象的多重意蘊》一文中将“月亮”意象劃分為“晶瑩澄靜的審美意境”“橫絕宏大的宇宙意識”“離别相思的情感寄托”“孤獨失意的象征意蘊”。可見,自唐代伊始,“月亮”的意象生成已然多元化,這種差異化塑造也直接影響到了20世紀以來中國歌曲的創作。但這些歌曲在“承繼”的基礎上也作了局部的延伸與“現時空”改造:

其一,故人與故土的思念,如《但願人長久》《彩雲追月》(朱明瑛演唱版)《明月千裡寄相思》《望月》(宋祖英演唱版)《彎彎的月亮》《當歸》(盧中強演唱版)《月亮粑粑》;其二,愛情的見證,如《月亮惹的禍》《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城裡的月光》《十五的月亮》《月亮偷着哭》《半個月亮爬上來》《月光愛人》《當時的月亮》《白月光》《月亮走我也走》《月光小夜曲》(蔡琴演唱版)《月光下的鳳尾竹》《月亮升起來》《沒有月亮的日子》;其三,“無限的崇高與淡淡的憂郁”,如《月亮之歌》《爺爺為我打月餅》;其四,内心詩意的映照,如《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此外,“月亮”在某些作品中亦有特殊指代,如《二泉映月》(王健填詞歌曲)中阿炳的專屬代稱,《月亮和兵》中士兵的專屬代稱,以及《月亮船》中母親的專屬代稱等。

高懸在頭頂的明月緣何能夠被塑造成如此多的形象,而且不會引起大家的不滿與歧義呢?想要弄明白這件事就得從衆多意象的生成途徑入手以窺其真。

首先,部分意象的生成離不開古詩詞的渲染與牽引。如人盡可誦的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已然固化了“明月”與“思故鄉”的聯系,《明月千裡寄相思》《當歸》等便屬于此類作品的衍生。再如《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則将“月”與愛情勾連在一起,而且還在下阙埋下了物是人非、情非得已的哀歌主題,在《月亮惹的禍》《月亮偷着哭》《沒有月亮的日子》等作品中可見一斑。

其次,曆史事件的合理化引申。《月亮之歌》是1987年國内一部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視作品《凱旋在子夜》的主題歌。從歌詞“當我守在祖國邊防的時候,常對着月亮靜靜地瞧……月亮,我的月亮,請你夜夜陪伴我,一直到明朝”可以看出,詞作者是借“月亮”的“陪伴”與在場感懷自衛反擊戰中英勇作戰的勇士——那些“最可愛的人”,同時給人一種“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悲壯,乃至有評論認為,“現在往往說到許麗娟(歌曲原唱),就會想到《月亮之歌》,也有會想到那個充滿着崇高理想、熱血沸騰的八十年代。”《爺爺為我打月餅》是1979年上映的故事影片《啊!搖籃》中的插曲,作品反映的是解放戰争時期參加過紅軍的老爺爺在保育院裡關心、保護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老人在中秋夜借團圓之意,通過“打月餅”排解孩子們對親人的思念,也讓孩子們銘記父母為了萬家團圓作出的巨大犧牲,合情合理且升華了影片的立意。

第三,“月”與詩天然共生性的邏輯推演。歌曲《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是首頗有内心獨照意味的作品,正如歌詞所說“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永遠停在我的心上。你像那天上月亮,你不會随波流淌,永遠,永遠,永遠靠近我的身旁”。“月亮”以其客觀自然而存在,澄淨、透徹,遍照天地,獨留一份屬于自己的空明,又恰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天然意境。

第四,因着偶然的事件形成的自然言說。《二泉映月》本是阿炳改編演繹的一首民間樂曲,但其塑造的“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形象,以及産生的共情效果無疑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令人咋舌的是,當初楊蔭浏去給阿炳錄制此曲的時候并沒有曲名,相反是楊蔭浏賦予了此曲“二泉映月”的冠冕。由此可見,“明月”與飽受人間疾苦後的悲天憫人在意象銜接上是怎樣的偶然,但正是因為“二泉映月”本身強大的言說“權威”使得衆口可調,皆口稱碑,由此使得王健填詞的歌曲《二泉映月》成為一代經典。

第五,“月”天體形态的比附。月,或圓、或缺、或明、或暗,永遠駐守在星空之上默默守護着大地,恰如邊防戰士守衛疆土。《月亮和兵》便言:“月亮啊月亮,我說你也是個兵。每夜站在世界的屋頂,月亮啊,月亮,咱倆遙遙相望。為了和平的使命。”這一符合邏輯的比附完美诠釋了我們常常忽略但始終靜默堅守的人民子弟兵。他們對月獨行、恪守崗位,将對家人的思念化作精忠報國的力量,守護着萬家燈火,燃燒着無悔的青春。由此,當我們看到月的時候也就多了幾份心安與感激。

第六,經驗與共情的加持。日月與陰陽相對的概念使得月亮代表女性、柔美的話語權得以确認,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月亮”意象為“母親”提供了可能。夜晚一幕幕的生活剪影如萬花筒般在記憶的深處迸射開來,強烈的情感需要某種物化的寄托,猛擡頭,一輪明月挂在天邊“好像媽媽望着我笑眼彎彎”(《月亮船》歌詞)。

朱光潛在《西方美學史》中轉引歌德的話,“藝術家一旦把握住一個自然對象,那個對象就不再屬于自然了。而且還可以說,藝術家在把握住對象的那一頃刻中就是在創造出那個對象,因為他從對象中取得了具有意蘊、顯出特征、引人入勝的東西,使那對象具有更高的價值。”中國歌曲創作中“月亮”形象的差異性塑造恰恰證明了這一觀點,而且予以辯證地開發,将意象進行多元化解讀,并能夠自圓其說,極大豐富了古詩詞意境構築的景觀群像。

- THE END -

“星标”音樂周報微信公衆号

不錯過每條推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