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楊講區塊鍊

老楊講區塊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9:38:25

【采訪/觀察者網 周毅,編輯/周遠方】“在理解區塊鍊底層技術的應用時,不要被币圈給帶偏了。本質上,區塊鍊是将數據變成‘可信數據’,然後進入資産及交易環節并産生價值,”,在接受觀察者網專訪時,玳鴿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方玉書如是說。

方玉書在采訪中表示,區塊鍊并非是一個高深的概念或者前沿的技術,在應用層面,它也不僅僅是“加密數字貨币”這一種理解。在中國,基于分布式記賬等特點,區塊鍊技術可以與産業端深度結合、賦能實體經濟,在各行各業帶來積極有效的幫助,并在金融互信、數據安全和産業合作等方面發揮優勢。

7月10日,由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主辦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鍊絡全世界,智造新城市”區塊鍊論壇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作為論壇圓桌對話的發言嘉賓,方玉書接受了觀察者網專訪,并對區塊鍊的技術本質、産業意義、國内環境和應用前景進行了解讀。

老楊講區塊鍊(專訪玳鴿CEO方玉書)1

區塊鍊技術:本質是解決信任問題

“我們熟知的互聯網技術,它在蓬勃發展的這10-20年來,本質上解決的是效率問題,例如網購、打車,它們實質上都和效率有關。區塊鍊技術呢?它本質上也關乎兩個字:信任。區塊鍊解決的是信任問題。”

方玉書對觀察者網表示,對于人類社會現有體系而言,處處都存在着信任成本:要想達成一項商業活動,參與雙方需要談判并起草合同,那麼這就需要支付差旅費和律師費;一個社會要想穩定地、長遠地、健康地發展,同樣需要公檢法系統來維護和兜底。信任問題貫穿于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它帶來的成本往往是昂貴的。

金融就是信任問題最直觀的體現,因為金融天生是要靠信任去定價的。以信貸問題舉例,為什麼個人貸款利率高,而國債利率低?因為相比于個人“債務”,國債是一個國家的政府去償還的,它的背書是整個政府乃至于國家的信譽。

信貸放款,從邏輯上來講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一個是你願不願意還,一個是你還不還得起。這背後需要篩查、審核,需要對企業信譽和收入能力進行綜合的、謹慎的考量。這也是長期以來在金融活動中,“高富帥”一樣的大型企業相較于小微企業,更容易拿到以銀行、信托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資金的内在原因。

在國家大力支持小微企業貸款的背景之下,信任問題就來到了技術層面。

方玉書以客戶曾遭遇的困境舉例:某電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需要大量資金,銀行對其給予了配合和支持,包括極低的利率,但整個公司的授信額度隻有幾十萬,相比于該公司幾百上千萬的現金流需求,幫助甚微。企業需要進一步貸款,就需要用房産、廠房和車輛來抵押。這就是企業在金融領域要面對的“信任問題”。

信任本身就是金融業長期以來要面對的難題。一家企業是否具有還款能力,依據是财務報表等數據。但作為放款方,其實你不知道這家企業是一套賬,還是兩套賬甚至三套賬;你也不能分辨其中的某個數據是真是假。那麼對于放款方來講,當一家小微企業的信用甄别成本非常高的時候,它就很容易被拒之門外。

從信貸角度來看,這并不等于說大企業的賬本就比小企業更“靠譜”,僅僅是說他們的償還能力相對而言更加直觀。退一萬步講,上市公司的股權是值錢的,是擁有清償能力的,那麼相比于小微企業,上市公司就能更容易拿到錢。

不能解決的信任成本問題,會變相地加劇金融領域的不平等。那麼區塊鍊“不可僞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技術特點,是如何回應這個問題的?

方玉書對觀察者網表示,從技術層面上來看,金融活動在邏輯上,存在三個構成部分:企業(例如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等)、金融機構和技術。在企業乃至于産業的金融活動中,核心問題是賬本。在傳統技術形态中,财務報表等數據是中心化的,是一家企業或者說這家企業的财務負責人提供的,金融機構和第三方很難辨别其真僞。

老楊講區塊鍊(專訪玳鴿CEO方玉書)2

在區塊鍊技術背景下,這樣的模态迎來了改觀。

以區塊鍊的分布式存儲來對應這個問題,相比于以前“财務總監的中心化賬本”,人們現在擁有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區塊鍊上的信息計算與記錄不集中于單一服務器中,而是分布于網絡上的區塊中,各區塊間獨立且互相連接,可直接進行信息與價值交換。

形象地說,原來好比是這家企業的财務總監一個人在記賬,他說是多少就是多少;如今更像是在金融活動中,三方乃至于多方一家派出一位财務負責人,共同來參與賬本的記錄和儲存,那麼有沒有弄假,便一目了然。這便是區塊鍊技術,為消弭信任鴻溝而提出的其中一種回答。

區塊鍊是将密碼學、經濟學、社會學相結合的一門技術。區塊鍊的“區塊”,類似于我們使用的硬盤的某一個地方。每個區塊,就是我們保存信息的地方。通過密碼學技術進行加密,這些被保存的信息數據無法被篡改。區塊鍊系統會檢驗期間産生的所有數據,比如交易記錄以及該區塊何時被編輯或創建的記錄等,并将這些數據儲存在一個新的區塊上,這個區塊會與前一個區塊連接,從而形成一根鍊條。每個區塊都必須包含前一區塊的相關信息才能生效。

簡單來說,區塊鍊的本質是一個多中心的分布式共享賬本。每一個區塊就是一個賬本,記錄了所有曾經發生并經過系統一緻認可的交易。金融“可信賬本”,便是區塊鍊技術自身的一個應用。方玉書對觀察者網表示,“技術底層所産生的價值,也是區塊鍊的核心價值。”

區塊鍊賦能金融互信:讓中小經濟實體受益

方玉書在專訪中表示,區鍊塊另一個維度的價值在于其産業意義。從區塊鍊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的結合來看,制造業、農業、工業等等,在形成資産走向消費者的過程中,信息要先數據化才能入“鍊”。本質上,區塊鍊是将數據變成“可信數據”,然後進入資産及交易環節并産生價值。這也意味着,在這個維度上“區塊鍊應用層和上一代互聯網沒有什麼區别。”

以銀行信貸活動為例:網站或APP等渠道獲取了财務信息,人工智能以機器學習等途徑賦能風控建模并提供審核算法,大數據等技術支撐數據的校驗、風控。區塊鍊的技術優勢在于:入鍊的數據,因為它的基礎是分布式技術,它是可信數據,就利于銀行篩選、甄别和審核。這種優勢是手工記賬等方式不具有的。

方玉書指出,在應用層,區塊鍊的解決方案是将産業端從“無數據化”帶入“數據化”,進一步将“數據”變成“可信數據”。這是區塊鍊相較于傳統數據庫,所擁有的“不可篡改”優勢。

在這個讨論中,我們理解傳統數據庫時,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Excel表格,它有4項基礎的功能:增、删、改、查。權限所有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數據,甚至還可以不留痕迹。但在區塊鍊數據庫中,删除和修改功能就“天然地”被去掉了。

信息出錯怎麼辦?隻能在原有基礎上增寫一行。想要在區塊鍊中取得“全網認同”,就需要拿下51%的算力。在此條件下,造假的算力和時間成本,可能會昂貴到失去造假的“價值意義”。

區塊鍊隻需要形成數據流的流通,更何況大家還“共同記賬”,不用再去核驗賬本,那麼對于中小企業等經濟實體而言,“信息壁壘”就被消除了。區塊鍊用整個網絡對信息的真僞進行背書,在面對金融機構時,中小實體的經營狀态和償還能力就找到了憑證,就更有可能獲得“信任”,從而獲得資本和市場維度上的幫助。“形成可信數據通路,這就是未來數字經濟的價值。”

老楊講區塊鍊(專訪玳鴿CEO方玉書)3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區塊鍊論壇舉辦圓桌對話,左三為方玉書 觀察者網圖

值得補充的是,在信息時代,不同行業之間,乃至于行業内部,各企業的數字化周期是不一緻的。有的行業,例如銀行業、保險業,可能早早地進入了數據時代;但在傳統種植業、畜牧業,可能在某些地區,仍有不少企業沒有接入“數據化”。那麼在邏輯上,這會為包括“可信賬本”在内的區塊鍊技術普惠化帶來現實層面上的困難。

方玉書在專訪中承認,這一問題客觀存在,在玳鴿的實際經營過程中也确實遇到過。一個解決的思路是:尋找整個行業或者鍊條中大型的KOL(關鍵意見領袖,比如行業領軍企業等),通過層層傳遞的方法,将“弱勢群體”(即中小微企業)引入到整個“數據可信”的氛圍中去。

以制造業為例,頭部和胸部的大企業本身就帶有産業條鍊,下面的小企業都是自己的供貨商。大企業本身是不缺錢的,但是出于付款周期等因素(例如貨款會在交貨後3-12個月後到位),大企業會“欠”小企業錢。基于區塊鍊技術賦能的金融系統,一方面大企業可以完善自己的供應鍊,一方面可以活絡小企業的現金流,相當于大企業“帶着”小企業,大家一起接入了區塊鍊。

在每一個行業裡面,如果頭部企業能解決信任問題,那麼會極大促進中小企業解決信任成本問題。這對中小服務實體、産業自身發展,以及産業-金融的共生都是有極大幫助的。

無币區塊鍊:中國産業轉型的獨特優勢

在方玉書看來,人們在理解區塊鍊底層技術的應用時,“不要被币圈給帶偏了”。從大的環境上來講,國内外區塊鍊技術本身的生态基礎就不一樣。

在國外,區塊鍊更傾向于“虛拟化業務”,例如在版權、抵押等方面。“來錢快,也容易吹泡泡。”國外區塊鍊,更多是“純區塊鍊”的一種具體應用,但在國内不一樣,國内主導的是“無币的區塊鍊”,它注重是區塊鍊技術的應用和産業賦能。

“中國是産業完善的制造業大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找不出産業鍊比中國更完整的國家。”方玉書表示,這為區塊鍊技術提供了賦能産業的基礎,也讓中國的産業轉型,更具備全面的優勢。

方玉書表示,如果用人的身體作為比喻,那麼區塊鍊就好比神經網絡。它提供的是各個部分之間的鍊接,用智能合約判斷着每一個動作的可與否。“其實區塊鍊本身,在技術上它沒有突破性創新,智能合約也好、密碼學也罷,都是很早之前就存在的技術。在現在,它們重新構建為區塊鍊這個整體,來解決信任問題,去産生社會經濟價值。”

目前在國内,區塊鍊的産業應用還處于摸索階段,其一大特點是技術與産業特性深度契合。比如金融行業需要賬本可信,那麼分布式存儲和“不可篡改”特性就會大放異彩;人們關心農産品的品質安全,那麼這裡就是區塊鍊技術“可溯源性”特質發光的舞台;在法律取證、公證等領域,區塊鍊也提供着“可信數據”的服務……“這樣來看,在純技術領域,區塊鍊本身很少有突破性的技術蛻變和理論突破,我們現在更多的是專注于它具體的商業落地。”

區塊鍊的産業應用,最受益的是實力較為薄弱的中小微企業。

我們可以借助供應鍊概念來理解這個問題。如果一家大型企業是行業巨無霸,乃至于完全自産、自銷、自足,有貨源、有市場、有資本,那麼就它不需要别人(産業合作夥伴)接入自己的系統。不和他者發生交互,這意味着既不會被人騙,也不需要去騙别人。在這樣一個“閉環”的環境中,企業的管理和财務都握在自己手裡,上一代技術就可以解決産業内部的信任問題。

但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它們參與的供應鍊是一環扣一環的。對于這根“鍊條”上的其他人而言,這家企業交出去的賬本就有極大的意義。鍊條越長,它所産生的信任成本就越高。比如在一家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大家各自有一套系統,業務合作怎麼展開?雙邊的系統和客戶群是不可能完全對接的,那麼這個時候區塊鍊就站出來,提供一個數據流通的空間,在存留數據的前提下共享數據的使用權,并保障其可信度。

這樣的道理在各個産業的中小企業身上同樣适用,大家都有數據,區塊鍊技術讓數據被共享、互信和互認。“先有數據,再産生價值。”

數據安全:區塊鍊帶來新回答

區塊鍊的應用基礎是多中心的分布式存儲。背後意義,不妨從存儲本身來解讀。

方玉書認為,人類的儲存技術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企業自身搭建服務器儲存數據、文件;第二個階段,通過雲服務,“某某雲”成為企業數據的集中保管方、運營維護方和安全防護方,企業以租賃的形式付費并享受服務。問題來了:數據安全和隐私怎麼保障?這背後就取決于雲服務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品牌信譽。

這不意味着這種模式是完美的。其一,大型機構比如銀行系統,就不敢選擇這樣的“公有雲”去存放數據。銀行要麼做私有化部署,要麼選擇政府認可的金融雲平台,這是用整個行業以及政府的信用來背書;其二,對于中小型企業和個人而言,“公有雲”有沒有洩露數據的可能?事實上,近年來曝光的一些新聞,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老楊講區塊鍊(專訪玳鴿CEO方玉書)4

2019年,臉書因侵犯消費者隐私被FTC罰款50億美元

作為第三代存儲技術,區塊鍊的範圍更廣,同時有32位記賬密碼為之護航。每一筆數據“入鍊”以後,存儲了什麼内容,他人是無法查閱的。沒有密鑰,數據在儲存後展示的形式隻是一堆亂碼。

方玉書形容,不管你是把數據放在家門口賣菜大媽那兒,還是放在某個大公司的服務器裡面,效果是一樣的,因為你都不必為此擔心——即使存放數據的“盒子”被黑客攻破了,這堆“亂碼”也沒有任何價值。

在國内,區塊鍊技術需要符合國密标準,某些時候甚至需要向國家網信辦提交備案并接受審核。在區塊鍊技術,尤其是中國區塊鍊技術走向規範化的過程中,數據隐私和數據安全,總體上也會朝着一個更加安全的框架去演化和發展。

區塊鍊:技術不止向善,還應抑“惡”

央視财經在報道中曾提到,方玉書是前新浪财經主編和東方财富網總編輯、大家保創始人和上海财華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談及創立玳鴿公司,從事區塊鍊金融業務的過程,方玉書向觀察者網透露,這和他自己的創業經曆是分不開的。

在創業生涯早期,他的客戶因為融資難的問題受到了影響,他自己的業務也因為客戶的困境而遭受了極大沖擊;另外一方面,不少人因為P2P而遭受損失,一蹶不振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他。

方玉書認為,單純從技術邏輯上講,P2P并不壞,因為它能夠讓錢流動到需要它的人手裡。問題在于,原有的技術框架是中心化的,所謂的P2P平台非法集資,至于其所謂的項目根本無從查證;一些騙子更是明目張膽地大量注冊皮包公司,騙取百姓的血汗錢供自己揮霍,或者轉移到國外。從技術層面上來講,P2P乃至于原有的互聯網金融體系,缺乏一種技術層面的“武器”來制衡“人性的惡”。

方玉書表示,公司名“玳鴿”是英文單詞Dag的一種音譯。DAG直譯過來是有向無環圖,它由有限個頂點和“有向邊”組成,從任意頂點出發,經過若幹條有向邊,都無法回到該頂點。在DAG系統中,沒有“礦工”,也沒有“區塊”的概念。因此相比傳統的區塊鍊技術,具有更快的交易速度,以及更強的可擴展性。

傳統鍊式結構會“堵車”,而DAG結構更傾向于鍊上的所有主體都參與記賬和認證,相當于一個圖靈結構,它更加流暢。就好比是一棵樹,每一片樹葉都是一個節點,每一片樹葉在高效運作的同時,它旁邊的葉子會為其進行數據真實度的佐證和記賬。方玉書還補充說,作為一家中國企業,“玳”是希望公司可以像烏龜那樣長壽;“鴿”則希望公司可以保持自己純潔的理想。

老楊講區塊鍊(專訪玳鴿CEO方玉書)5

有向無環圖(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

談到玳鴿的願景,方玉書表示,希望通過區塊鍊技術的賦能,可以幫助更多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把利率降低到合理的水平,“讓真正能幹活的市場主體可以得到資金的信任和支持”。他表示,希望通過技術的助力,生産型企業可以擁有更舒适、更健康的營商環境,解決就業問題,讓更多家庭改善自己的境遇;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通過區塊鍊技術,推動整個社會回歸到“誠信社會”的價值體系中去。

在方玉書看來,區塊鍊本身是一種應用型、服務型的模式。區塊鍊技術帶來的最大變革,就是把原先低效的溝通高效化,甚至智能化。“區塊鍊是一個基礎設施,它解決了信任的問題,解決了所有權和數據的問題,可以實現更高維度的交互。”信任問題解決了,區塊鍊在技術意義上,可以去抑制人性中的“惡”。因此對整個社會來講,區塊鍊是一個很有積極意義的發明,它不僅僅是技術維度的,同時也是哲學的、社會學和經濟學的。

談到行業發展和競争現狀,方玉書表示,區塊鍊領域其實并不容易實現商業變現。在政策向好的時候,一大批競争者蜂擁而入,不到一年時間,一大批人就選擇了退出。因此現在留下來的,都是一些有價值認同的公司;另外一方面,同行們其實都在尋找各自發展的方向,區塊鍊行業還在螺旋式上升,還沒有到白熱化競争的階段。“我覺得這個行業我們應該有一個理念,就是大家要共生共榮。”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