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明節有哪些特别的習俗

清明節有哪些特别的習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5 12:27:01

清明

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又名“三月節”或“踏青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前後,我國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春光明媚,楊柳泛青,莺飛草長,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色,大江南北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清明是量“春脖子”長短的标識

清明節在陽曆4月5日前後,農曆計算則是三月初。農諺說“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這個意思是說清明的具體日期與“春脖子”的長短有直接關系。

“‘春脖子’是農業上的俗語說法。”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強說,從節氣上講,“春脖子”一般指的是立春之後封凍的河流及大地升溫解凍後到春播之前、進行備耕備播的一段時間。民間計算“春脖子”的長短是要看春節到清明之間的具體天數。

凡是清明趕在農曆二月交接的年份,都是“春脖子”短的年份。春短,立春早,氣溫相對回暖快,田間作物及草木因此會萌發較早,到了清明也會生發長得更加郁郁蔥蔥。清明趕在農曆三月的年份,“春脖子”長,立春拖得晚,氣溫回暖慢,田間作物和草木萌發的時間有所延後,此時到了清明節氣,田野裡的莊稼和草木也不會表現出太多的生機和綠意。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唐志強說,清明時節,适于瓜豆等作物田間播種以及移栽棉花的播種育苗。此時可播種瓜果類有西瓜、香瓜、甜瓜等,蔬菜類有黃瓜、南瓜、冬瓜、苦瓜、絲瓜等,還有常見的一些豆類蔬菜,如四季豆、豇豆、扁豆、豆角等。“這些瓜果蔬菜的生長特點和生長時間基本有共同之處,種子發芽的适宜溫度基本上在15—30℃之間。”

就在此時,江淮、黃淮流域清明時節小麥節間伸長數已達3節左右,所謂“清明時節,麥長三節”。唐志強介紹,拔節期為小麥的主莖第一節間離地面1.5—2厘米,用手指捏小麥基部易碎發響。此前缺乏管理的小麥田仍可搶澆拔節水改善墒情,追施拔節肥或孕穗肥,促進小麥拔節及上部功能葉片與幼穗生長。

清明節有哪些特别的習俗(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習俗)1

河南尉氏縣邢莊鄉農機服務隊利用無人機給小麥噴灑葉面肥。李新義攝

茶山之上,春景似畫。雲霧間山綠、水清,茶田橫成浪、縱成波,香氣沁人。明前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茶農“尖起手指”采茶葉,隻摘下茶葉頂端的兩片嫩芽。明前茶因其溫度高、生長期長、生長環境氣溫低,保證了春茶中維生素含量最高,即營養價值最高。福建、安徽、江西、浙江等地,把清明節前采摘的茶葉為上春茶,清明時節采摘的茶葉為二春茶。

清明節有哪些特别的習俗(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習俗)2

江西萬安縣茶農在采摘明前茶。邱哲攝

清明踏青挖野菜,有的看、有的吃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每至春回大地、草木皆綠的清明時節,人們紛紛興緻勃勃結伴前往郊外踏青、遊玩。唐志強說,清明時節是很多花的花期,清明賞花成為人們到郊外踏青郊遊的重要内容。

清明時節,特色野菜正當時。人們也喜歡去到野外采摘各種野菜,荠菜、蕨菜、艾草、雞矢藤、漿麥草、馬蘭頭、枸杞葉、香椿、榆錢等,然後做成各種青團、清明粿等食品嘗新,體驗新綠,享受自然。

清明節有哪些特别的習俗(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習俗)3

包艾米果時全家老小齊上陣。孫雪芸攝

青團就是江南地區清明節食用的一種傳統小吃,由艾草汁和糯米粉制作而成,口感香糯綿軟,帶着一股青草的香氣。清明時節的野菜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幫助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荨麻疹、青春痘等皮膚問題。多吃預防疾病,因此人們喜歡做青團和艾粑吃。

江西贛南田野間的艾草,是客家小吃艾米粿的制作原料。江西遂川縣有近一半的客家人分布,還保留着清明時節吃艾米粿的習俗。将艾葉、白頭翁等植物,淖水濾幹,和上糯米粉後,做成各種形狀的劑子,包上過年囤的臘肉、新破土的竹筍、自家做的腌菜豆幹等各種餡料,愛吃甜食也可包上砂糖。各種形狀的艾米粿,随後被放入鍋中的蒸籠蒸熟,揭開鍋後,艾香與餡香撲鼻而來,誘人品嘗。

清明節有哪些特别的習俗(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習俗)4

洗淨的艾草。袁衛生攝

如今,各種各樣的野菜,成了越來越多人餐桌上的一道鮮美佳肴,變成農民們的“新錢袋”。“野生香椿供不應求,市場前景不錯。”瞅準商機,雲南省雙柏縣法脿鎮碧莊村農民普國斌返鄉建起了紅油香椿種植基地。“新栽香椿每年采收1—2次,3年後可收2—3次,平均畝産可達140公斤,均價150元/公斤,畝産值達2.1萬元。”普國斌滿面春風。

清明放風筝,是傳統,也很國際範兒

清明踏春除了可以欣賞花紅柳綠的春光美景,放風筝也是大家喜愛的活動。唐志強說,清明是一個古老的民俗節日,放風筝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的娛樂活動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裡的“紙鸢”就是指風筝。

首先,為何“紙鸢”有了新名字“風筝”呢?明代陳沂在《詢刍錄• 風筝》中說,五代李邺放紙鸢,于鸢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筝鳴,俗稱風筝。取“風筝”之名是因為它能夠發出像筝一樣的聲響。

為啥大家愛在清明時節放風筝呢?“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鹞”,是《清嘉錄》對此的解釋。經社君邀請專家,翻譯下其中的科學道理:春季是升溫幅度最大的時段,此時天空中雲的數量較少,地面因受熱快而回暖迅猛,導緻氣流上升,形成上冷下暖的大氣層結,于是為放風筝提供了足夠的升力。

提起風筝,大家是不是會聯想到一個城市?山東濰坊。濰坊被稱為鸢都,風筝已成為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制作精細、紮制傳統、放飛穩定”,濰坊的這個“小風筝”已經長成大産業,打響全國、走向世界。

清明節有哪些特别的習俗(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習俗)5

濰坊風筝。王春旭攝

據統計,1984年第一屆風筝會時,濰坊市的風筝及相關産品生産企業僅有20家,風筝年銷售收入也僅有20多萬元。如今,當地企業發展到120家,從業人員達3萬多人,年産風筝2億餘隻,銷售收入已達24億元。

清明節有哪些特别的習俗(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習俗)6

濰坊風筝。劉繼田 攝

風筝不僅賣全球,也深刻影響着全世界。據考證,約公元 10世紀風筝從中國傳至韓國、日本,12世紀前後傳至歐洲,對科技發明産生了重要影響。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其中都有風筝的功勞。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裡挂着一隻中國風筝,在風筝上有一行文字 :“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筝和火箭。”

作者:常欽

來源: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