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第四個節氣。鬥指壬,太陽黃經達0°, 于每年公曆3月19-22日交節。春分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春分這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自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開始長于黑夜,南半球與之相反。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中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均進入了明媚的春天。
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3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後,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春分時節,中國民間有放風筝、吃春菜、立蛋等風俗
春分的習俗:
吃春菜:
春菜就是春天的蔬菜,在很多地方都有這個風俗,以前在春分到來的時候,村民都會去田野中摘新鮮的春菜來烹饪食用。城市裡的人們通常隻能在市場或者超市購買。
送春牛:
在以前人們都會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的人一般都是能說會唱,主要說的是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俗語。
粘雀嘴:
在以前這一天農民都會煮湯圓吃,然後多煮一些用細竹簽穿好,插在田邊和地坎上,用于粘住麻雀的嘴,防止它們破壞莊稼。
踏青:
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出門踏青,有的在祭祖前,也有的在祭祖後。
放風筝:
在春分節氣的時候,大多數地區都是陽光明媚有着微風,所以很多人會在春分的時候去放風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