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少群裡還在争論危險源是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可以終結争論了。
根據ISO的在線浏覽平台OBP,國際标準化組織頒布的标準中,有130個标準使用了危險源(hazard)一詞,其中60%以上的含義是the potential source of harm即損害的潛在來源,這是hazard的基本含義,已經确定無疑,其他含義都使用很少(5%以下)。這是ISO說的,不是某個人說的。ISO的權威性以及為什麼具有權威性,人們是不會不知道的。上述中,損害是人的傷害與疾病、财産損失和環境破壞。見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1(5)。
但是,隻有基本含義不能識别hazard,原因是,理論上任何事物都是引起harm的潛在因素。因此必須要有hazard的具體含義,才能做危險識别、風險管理的具體工作。
hazard的具體含義,依據事故緻因理論(模型)的不同而不同,沒有統一含義,沒必要再争論,沒必要要求統一含義、統一理解,統一的含義或者統一的理解并不存在。每個模型都有自己的具體含義。當然這個結論的前提是,危險源=事故原因,這個已經得到證明了(安全,2021(7))。
hazard翻譯為危險源,在當前法規标準等适用要求被修改前,也沒必要再質疑了,國家标準GB/T45001-2020已經寫明了,那就算是确定了。認為不妥的,可以下次修改時提建議,建議若不得到采納,就隻能維持原有的,被采納了,就會改變。
那到現在,還有必要繼續争論危險源的含義麼?
它,到底是個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