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郭嘉的記載

郭嘉的記載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21:55:36

三十六計實戰應用(9)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兵不厭詐”是軍事鬥争的突出特點,中國曆來都很講究軍事鬥争的謀略,自古就有各種兵法書籍。其中,《三十六計》成書于明清時期,屬于較晚的一部,所以是集大成的一部。《三十六計》總結了曆朝曆代的軍事思想和鬥争經驗,上一期我們講了“奇”計之最“暗渡陳倉”,今天我們講講基本屬于心理戰的“隔岸觀火”。

郭嘉的記載(郭嘉遺計是什麼)1

三十六計共有六套計謀,每一套各有六計,合起來共三十六計。第一套為勝戰計,這是什麼是意思呢?勝戰計就是指我方在戰略上處于優勢地位,也就是戰略進攻狀态。漢武帝并沒有消滅掉匈奴,而且匈奴在漢武帝時期之後也屢有攻伐漢廷的記錄,為什麼漢武帝在曆史上的地位還這麼高呢?因為漢武帝改變了匈奴強漢廷弱的格局,從此,漢廷就處于戰略進攻的态勢了,而匈奴的零星進攻隻是為了獲取物資的談判籌碼而已,早已沒有了之前肆意侮辱的驕氣,這就是戰略優勢地位。第二套敵戰計的情形則不同,這是指敵我雙方處于均勢的狀态,至少在短時間内雙方處于相持狀态,即使我方占有一定優勢也很難一口将對方吞下的情形。三十六計第九計“隔岸觀火”就屬于敵戰計。

郭嘉的記載(郭嘉遺計是什麼)2

人之本性是好鬥的,人類不是能安享和平的物種,不與外面鬥,就在内部鬥,這就是人之本性,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失敗本質上也是敗于内鬥。交戰雙方一旦進入相持階段,不團結的一方,派系衆多的一方都是大概率要失敗的,高明的統帥通常很擅于利用這種人性的弱點。公元207年,曹操在白狼山之戰中擊敗袁紹之子袁尚、袁熙勢力與烏桓的聯軍,烏桓首領蹋頓被曹将張遼陣斬,袁尚、袁熙則帶着幾千親兵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當時,遼東太守公孫康依仗自己的地盤與曹操相隔甚遠,不肯服從曹操,于是曹操身旁就有人建議乘勝遠征公孫康,誅二袁滅公孫康,一舉兩得,然而,曹操卻反其道而行之,率軍從柳城撤回。曹操的退軍,解除了二袁與公孫康外在的軍事壓力,這外在的壓力一旦消除,原本就不親近且相互猜忌的二袁與公孫康立即内鬥,曹操隻是“隔岸觀火”,就收獲了公孫康送來的二袁首級。這結果使曹操衆将都十分驚訝,曹操卻拿出郭嘉生前的書信,言之為郭嘉遺計,這個計策就是“隔岸觀火”。

郭嘉的記載(郭嘉遺計是什麼)3

“隔岸觀火”是指當敵方存在内部矛盾時,不可急于進攻,操之過急往往會使敵方達成暫時的聯合,增強他們反擊的力量,所以有時要采取“坐山觀虎鬥”的态度,靜待佳音。随着技術的進步,戰争的形态變化很大,但人們的心理狀态卻古今差異不大,所以“隔岸觀火”這一招現代戰争中也不罕見。1948年6月,我軍圍困長春,十萬國民黨守軍依賴堅固工事防守,一時之間,我軍也很難攻下。在這種形勢下,我軍圍而不打,由于長春城内糧源緊缺,國民黨守軍各派系矛盾尖銳,甚至發展到為搶糧而相互火并的地步。後來,長春守軍中的滇籍第六十軍在軍長曾澤生的帶領下率先起義,随後,蔣系的新七軍和其他遊雜部隊因為陷入絕境也相繼投降,我軍兵不血刃,收複長春,這也是“隔岸觀火”的實戰案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