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成拳全套功法

大成拳全套功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23:04:29

大成拳作為當代一種實戰拳法,一直受到武術愛好者特别是青年武術愛好者的喜愛。多年來,筆者因為協助師傅王建民先生創辦山東省德州市大成拳研究會,同時推廣大成拳法,所以,經常接到一些求學者的來信來電,咨詢各類問題,其中提出最多的要算是入門的途徑。

由于我經常得到師伯趙祯永先生的指教和師傅王建民先生的口傳心授,并經過多年的潛心實戰訓練,對這一問題有一些心得,現公布出來,不當之處,請各界師友指正。衆所周知,實戰技擊性是武術的精髓所在。在中國武林界,除去少數已經向養生或表演方向轉化的派别之外,絕大多數武術門派都非常重視錘煉自己的技擊性,不斷地發展完善獲取技擊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大成拳作為實戰拳法,有自己一整套科學實用的實戰訓練方法,其中入門之法是技擊樁加技擊意念。技擊樁是身形的訓練,技擊意念是神意的訓練,有形無意為空形,有意無形為虛意,但二者結合起來,卻能夠形成強大的催化力,使練者體内産生出功力、抗重擊力、快速反應能力等一系列實戰所需的技擊能力。大成拳技擊樁約有二十多種,入門階段隻需站兩個,一為矛盾樁,一為托嬰樁。其它樁法待入門後再行選練。矛盾樁練法如下:立正站好,擡左腳向左前方進半步,兩腳站成稍息姿勢,右腳落實,左腳跟虛起,兩腿負重之比為前三後七。右膝彎曲,臀部後坐,大腿微向内裹。

左腿膝蓋處前頂上提。兩手上擡,環抱胸前,左手擡至與肩平齊,五指指向右方,掌心距胸口約三至四拳。右手低于左手,五指指向前下方,掌心距肋部二至三拳。十指自然撐開,肩撐肘橫,兩眼順左手腕上方向遠處視(此為左式,右式須改變方向,站法相同)。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1

(王選傑先生演示)托嬰樁練法如下:下肢姿勢與矛盾樁相同,兩手上擡,擡至肩頭高度,兩手十指撐開,指向前方,掌心相對,兩掌之間約有一頭寬度,左手略高,右手略低,曲肘環抱,兩眼順左手所指向遠方視(此為左式,右式須改變方向,站法相同)。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2

(王選傑先生演示)以上是矛盾樁與托嬰樁的樁法姿勢,再配合相應的技擊意念就可以使體内鍛造出我們在實戰活動中所需要的技擊能力。大成拳技擊意念分為兩類,一類是局部技擊意念,一類是整體技擊意念。局部技擊意念有兩大作用:一是幫助我們在站樁時調整身體各局部位置,使之處于最為合理的狀态。比如說站樁時有“下颏微收”的要求,那麼微收到什麼程度算是合适的呢?我們告訴你一個意念活動——下颏處仿佛輕輕夾着一個小乒乓球,這樣,你就會很容易感知到下颏的合理狀态;二是改善身體局部功能,增長力量(指功力)。比如說站樁時有“十指縫中各夾一支香煙”的意念活動,練一段時間後,你會覺得手指的力量加大,單指擊人會讓人有鐵棍觸體的感覺。站樁的局部意念分為以下各種:頭:頭頂有“頂”和“懸”兩種意念。頂,即假想頭頂有一紙片,不可因頭頂偏斜而使其掉落。這一意念可以保持身體中正不偏。懸,是假想頭頂上方有細繩垂下,系住頭頂百會穴,整個身體如同秤砣懸挂。這一意念可以使身體變得輕盈靈活。目:目視遠方,“神射虛空處”。這一意念可以鍛煉神經,使目光逐漸變得具有威懾力。耳:“斂神聽微雨”、“調息聽靜噓”與“勒馬聽風”皆為兩耳的意念活動。這一意念可以鍛煉神經,提高兩耳的敏銳程度。口齒:口微閉合,上下齒輕扣,有“齒欲斷筋”之意。這一意念可以鍛煉牙齒,使之堅固。舌:舌尖微卷,接觸上颌,有似頂非頂之意。頂:項宜豎,項豎以保持頭部正直。下颏:下颏微收,咽喉處如夾一小乒乓球,不可用力,也不可放松使之掉落。下颏微收避免了頭向後仰,使頭處于有利于技擊的合理位置。胸背:胸含而背拔,即胸部微收而背部後貼,背如依靠在大樹之上。這一意念可使上身的力量圓整,根節(足部)力量順利到達梢節(兩手)。肩:肩要松,動轉靈活如車輪。兩臂是否有力,皆系于肩,肩松後兩臂方能活動自如。腋:腋部空虛如能容球,或有彈簧支撐。此種意念可使兩臂撐抱到位,增加兩臂的彈性。肘:兩肘應有外撐之意,其意如站在一條比肩稍寬的胡同裡面,兩肘向兩側平撐卻被兩邊牆面稍稍抵住,體會兩邊牆體對兩肘的阻力。腕:筋伸腕挺,腕部外突,有撐頂之意。手:十指自然撐開,指縫中仿佛各夾一支香煙,既不要用力将它們夾扁,也不要太松使它們掉落。腹:“小腹應常圓,腹間微含蓄”。小腹常圓指的是氣松于腹,腹間含蓄指的是腹部略向後貼,以保證腰部力量的上達。腰:腰背意如弓背,具體做時上身稍稍前傾(注意“稍稍”二字,決不可過,否則會造成前傾失重),如此方能達到意力上通,由腳而腿而腰形于手指。最忌上身後仰,上身後仰會使腰部意力斷開,無法形成上下一緻的整體合力。胯:胯須下坐,如坐于高台之上。這一意念可以減少腿部承受力,促進全身放松。膝:膝彎處微曲,膝蓋有前頂之意。這一意念可以鍛煉全身使之始終處于進擊狀态。足:前腳掌着地,腳趾有扒地之意,後腳跟虛起如踩着一隻硬殼蟲,既不要将它踩死,又不要松開讓它跑掉。毛發:全身毛發皆有直豎之意,所謂“毛發直豎意如戟”。這一意念可以調動全身一切器官加入到鍛煉之中。毛發為全身器官最為細微之處,一旦發動起來,便無一處不在運動之中了。整體技擊意念的作用在于鍛煉整體運動和整體發力的能力。大成拳主張并強調運動和力量的整體性,整體運動是為整體發力服務的,整體發力是最高水平的發力,是在搏擊活動中能夠實施最有效打擊的發力方式。

比如,我們在搏擊過程中,擡起一隻臂膊推出一隻拳頭去攻擊對手,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我們将全身的力量,并将速度、全身的重量也都加在一起去攻擊對手,那麼所産生的威力應該是幾倍甚至十幾倍。整體技擊意念分為以下幾種:一、站樁時,設想在自身前後左右各有一座高牆,我不斷前沖後靠左撞右突,所到之處,牆體頃刻土崩瓦解。二、站樁時,設想自身周圍三尺以外,七尺以内,不斷有毒蛇猛獸向我襲來,我則不斷做出各種還擊動作。三、站樁時,設想自身周圍有許多強盜手持棍棒刀槍不斷向我攻擊,或手持磚頭瓦塊輪番向我抛來,我則做出各種反應,以抵抗攻擊。注意:以上整體技擊意念僅為意念而已,動作中不應顯露出來。如感覺得勁,可稍稍有所顯露,切記動作不可過大,以免影響鍛煉效果。隻要練者在站技擊樁時,能夠按照正确的姿勢、正确的鍛煉要領并配備相應的技擊意念去鍛煉,便可以順利地進入大成門徑,掌握技擊方法。

摩擦步      摩擦步又稱之為蛇形步、摩擦步試力,既是步法,又是腿的試力,乃大成拳中最基本的步法。選傑先生曾有詩曰:“身形端正頭頂懸,步若雞形體略偏;進退自如憑肩胯,膝縱足兜起波瀾。”   目的:   通過身體及手足在一定空間範圍内的移動,将樁功的規模擴大,在符合樁功要領的條件下,把身體各部連貫起來,從而體會自身各項力量的配備與大氣之間的空氣阻力感。   動作要領:   身體放松,自然站立,兩臂左右分開置于身體兩側,與自身約成60度角,兩手十指自然分開,兩臂兩肩放松;膝蓋略有彎曲,有“縱膝”之意,上體正直,含胸拔背,平心靜氣,呼吸自然,精神舒放,頭往上領,臀部下坐,兩手掌心猶如按在兩隻大氣球之上,慢慢将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呈半弧形由内往外平行慢慢的向前移動,腳尖向前,腳掌落于身體右外側,兩腳距離約一腳之長,前腳着地踏實後,慢慢将重心移至右腿,重心完全移到右腿後,再慢慢移動左腳,左腳也如右腳由内往外做半弧形平行移動,落于身體左側,如此左右腳交替進行練習(見圖1、圖2)。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3

  注意事項:   練習摩擦步時動作應緩慢均勻,腿移動時要緩慢用肩胯之力将腳向前送出,兩肩不能晃動,兩眼應平視前方,不可低頭看腳步,前腳落實以後要有能抽回來的勁再奔前走,腳移動時腳脖子要挺上勁,要體會上動下自随、下動上自領的感覺,同時又要有“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切記要用可以推動空氣阻力的力去試着奔前問,單純外形的協調,用處是不大的。      大勢蛇形步      因大勢蛇形步氣勢宏大,步法及身形的運動似蛇蜿蜒行進而得名。   目的:   增強腿的力量,提高腿在發力時與身體的整體配合,在實戰中發揮腳法威力。   動作要領:   身體呈丁八步自然站立,兩手徐徐擡起置于身體兩側,手心向前,雙手十指自然分開,肘部彎曲,兩肩放松;然後,身體重心緩慢前移,身體稍側,以肩帶動腰胯,當重心完全移至前腿之後,後腿緩慢提起,膝蓋經胸收至最高時再往前蹬,慢慢落于身體的側前方,腳掌着地後再将身體重心移至此腿,重心完全移至此腿以後,再将後腿前移,膝蓋盡量往胸部收至最高再蹬出去。如此周而複始,左右交替練習。   注意事項:   1、移動身體時要以肩帶動腰胯将腳送出去,腳掌要往回勾,落地時要以腳前掌着地,足趾抓地。   2、膝關節要放松,盡量往胸前收,身體要往前探,腳要從嘴或鼻子處蹬出去。   3、膝蓋能松下來,肩腰胯膝腳都走順之後,可意念身後有棵大樹纏着一條細皮筋與我掀起的腳相連,前行腳擡起時皮筋被逐漸拉開,要用意不用力,隻用腳脖子那點勁往前拉帶。初級階段,左右腿在互換掀起時要連綿不斷。附:蛇形腿試力      目的:   在大勢蛇形步有了一定基礎後,需練習蛇形腿試力,其目的在于訓練上手控制住人的情況下起腿踢人的功夫。   動作要領:   身體呈樁功狀态的丁八步站立,兩手前伸護住自身中線,雙手臂下按猶如按一物,要按實,依靠手臂的力量,把腳掀起帶出,将身體重心緩慢移至前腿,當重心全移到前腿之後,後腿再緩緩往回收,膝蓋放松,腳脖子挺住勁,在膝蓋擡至最高處之後再緩緩蹬出,此時腳尖往上挑,腳掌往回勾,腳掌落于身體的前側方,然後再将重心移至此腿,待重心将要出尖時再将重心往後腿轉移,移至重心全落于後腿時再将前腿往回收,回收時腿自然提起,落于身體的右後方。如此周而複始,左右交替練習。   注意事項:   1、身體要放松,特别是兩肩及腰胯膝要放松。   2、一定要在手按住了再起腿,這樣方能體會出點重身松的要領。   3、往前移動時要以肩帶腰胯,左腿移動時右肩用力,右腿移動時左肩用力。   4、前腳回收時離地面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約為20~30公分為妙,膝蓋要與站立的那條腿的膝蓋摩擦,即所謂的“摩胫”。   5、動作宜緩慢輕柔,越慢越好,體會全身筋骨相争的力量。  試力      當樁功有了一定基礎,能夠在站樁時感覺到力的存在後,即可轉入試力訓練。試力乃大成拳關鍵性的訓練内容。芗老在《大成拳論》裡曾言:“此項練習,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難之一部分工作。”又言:“蓋試力為得力之由,力由試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

  大成拳的試力主要有三種,即前後試力,上下試力,左右試力。待功夫練至高級階段,一舉手,一投足,無不具有上下、左右、前後之争力,也就是“渾元力”。   一、前後試力   前後試力又名鈎锉試力。   以左勢為例。兩腳呈“左丁八步”站立,兩腿微曲,兩手緩緩擡起于胸前,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兩手間距約兩拳,前後相差一手,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開、微彎曲并指向前方,後手腕距身體約尺餘,肘部微下墜,小臂保持有一個坡度,兩肩放松,用身體催動雙手向前斜上方緩緩推出,指尖朝前,手臂雖然也有屈伸運動,但要保持彎曲狀态,始終不可伸直,

可意念推動水中一艘大船,待到形将破體時(當前膝與前腳尖之連線快要達到與地面垂直時),兩手掌緩緩向内翻轉,掌心相對,用身體将手臂緩緩拉回,身體向後運動到重心不能再向後移的程度時,再翻轉手掌呈掌心向下,用身體催動手臂前行。如此周而複始,循環練習(見圖3)。

  練習時動作一定要緩慢、均勻、連續,要做到身體松沉,筋肉空靈,力不空出,意不空回,要養成雙手時時護住自身中線,而指向對方中線的習慣。   二、上下試力   上下試力又名浮球試力。   以左式為例。兩腳呈“左丁八步”站立,兩腿略微彎曲,兩臂徐徐擡起至胸前,掌心向下,兩臂略微彎曲,兩肘橫撐,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兩手間距約為兩拳,前後相隔半手掌之距,後手腕距離身體應大于一尺,手指自然分開、略彎曲并指向前方,兩手猶如按住水中兩個浮球。

球在水中起伏不定,輪轉不已,周身松沉,兩肩放松,用身體帶動兩手臂随浮球的運動起伏而不斷下按上擡,随時控制水中浮球的運動變化,體會身體随球的運動而作出反應時的感覺。

  練習本試力,身體可以緩緩下蹲,手的位置和形狀不變,利用身體的下蹲帶動雙手将浮球按入水中,身體直起時雙手姿态不改變,控制浮球,不讓其浮出水面。動作一定要舒展,緩慢,均勻(見圖4、圖5)。   三、左右試力   左右試力又名風帆試力。   以左式為例。兩腳呈“左丁八步”站立,兩腿略彎曲,兩手擡起置于身體左右兩側,與肚臍同高,兩臂略彎曲,兩肘橫撐,兩手掌心朝前,手指自然分開、略微彎曲并指向斜下方,兩肩放松,頭往上領,用身體催動兩手臂慢慢的前後擺動,自身猶如旗杆,兩臂如同風帆,感覺自身雙手好像被風吹動之帆。可以先求大動,後求小動,最後練至外形不動而有内在的真動。

  試力時應注意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用力則氣滞,氣滞則意停,意停則神斷,全體皆非點”,芗老的這一練功原則要貫徹在試力當中,做到形松意緊,肌肉含力,骨中含棱。

  習練試力全身要均整,筋肉空靈,動作慢優于快,緩勝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止,止乎不得行之意。

  初級試力要體會出控制放人及雙臂間沉、托、分、閉等各種勁力,剛開始時身上的虛點很多,動作不連續,前推時雙手要有回拉之意,回拉時要有前推之感,上下左右盡皆如是,均應做到“力意相逆”,這樣在今後的推手中才能聽得住對方點上的力,極快的感應出對方點上力的變化,而不會被對方所乘。

要體會出推斷手中控制對方再打擊對方的能力。比如欲放對方,先用身體帶動臂回挂對方,對方若往回急拉,重心不穩或往後以僵勁抗之,此時上步發放,必将我之力與對方之力相合,才會放得幹脆利落。

  到了高級層次的試力時,旁觀者感覺是斷續的,但實際上是由一連串細微的發力組成的,哪一個位置都是實發力點,而外形可能什麼也沒有。此乃“形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試力時身體要保持含蓄,尤其是體會身體在運動中的含蓄之勢,養成含蓄的狀态。隻要一有力量接觸,立即就能爆發。

  更高層次的試力是在身體已經能體會到點上的細微發力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時可以體會空氣的阻力,用全身的毫毛去聽勁,能感覺到全身各部位都有阻力,從而産生與大氣争空間之争力,直至感覺身體被大氣固定起來,不用力根本動不了,用力時,用能推動空氣阻力的力就行了,此時一搭手試技,即能感覺到自身各部位都能發力,一動而無不動,妙不可言。此正是拳論中所講的“周身無點不彈簧”,炸力無斷續。   

  托嬰樁      托嬰樁又名托寶貝樁、勾挂樁,因其雙手在身體前上方,而手上有夾抱及上托下挂之意,似抱嬰兒狀而得名。此樁屬大成拳技擊樁,有一定基礎者方可習練此樁。   目的:   托嬰樁勁力意念較強,力度較大,間架結構比較緊湊,易出整勁,可有效訓練上肢、肩、背等部位,站低樁時,對下盤腰、腿、膝、腳等均有有效的鍛煉,對增長自身功力效果較明顯。   動作要領:   以左式為例。身體自然站立,左腳向前邁出一小步,呈丁八步站立,兩腿屈膝下坐,雙手緩緩擡起置于頭的前上方,十指自然分開,拇指在上,小指在下,手指指向前方,兩手掌心相對,前手略高于後手,兩手距離可自由調整,舒适即可,兩手一前一後,相隔約一掌之距,兩手掌由腕部向小臂回拉,同時指尖往前指,手指稍微用力,手腕要有上托下挂之意,前手掌與眉同高,目光從前手掌處平行視出,注意目光含蓄,兩肘微曲成大鈍角,腕與肘要有一個向下的坡度,兩肘稍外撐,後手掌根距面部約尺餘,兩手好似托着一嬰兒,手要高過肩,肩高于肘,兩肩放松,即所謂的“沉肩墜肘”。頭往上領,臀往下坐,将身體吊起來;左膝往前頂,右胯内裹,形成前後争裹之力(見圖6)。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4

  注意事項:

  1、體會手的上托、下沉、前指、後挂、分合之力。   2、體會自身頭、肩、腰、胯、膝、腳等的連接關系。   3、練習此樁頗費力氣,須有一定基礎者方可練習。      伏虎樁      伏虎樁屬于大成拳之高級樁法,對功力增長有非常大的作用。由于要求太高,非有技擊樁之基礎方可習之。   目的:   伏虎樁步大身低,宜于鍛煉下盤功力,能有效求出伏虎時的大無畏氣勢,當技擊樁有基礎後可作輔助樁法訓練。   動作要領:   以左勢為例。兩腳呈“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腳盡量前伸,把步子放大,以自己能下坐為度。臀部下坐,前腳尖略向左分,前膝向前頂;後腳尖内扣,後膝向内裹,前膝後胯形成前後之斜面争力,上體正直,兩手向前伸展,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左手位于前腿内側,手指指向身體斜下方,手心朝右,手背自腕部向小臂回拉,肘部彎曲向外撐,肘高于手,肩高于肘,手背距離前腿内側一拳左右,手高于膝約一拳;後手位于後腿内側,手掌心向左,與左手心相對,指尖亦指向身體的前下方。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兩手間隔兩拳左右,前後相距約一拳,後手腕亦回拉,肘部微彎曲,肩高于肘,肘高于手。身體的重量可大部落于右腿,具體可為前三後七、前二後八,頭往上領,臀下坐,形成上下二争力,含胸拔背,兩肩内扣,同時又需放松(見圖7)。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5

  注意事項:

  1、站此樁可意想身坐虎身,手掐虎頸,悠然自得,任其自然,豪氣縱放,縱虎疾馳,但虎的野性未馴,精神不可散亂。   2、由于此樁對下肢鍛煉有非常大的效果,同時也易造成不良的僵緊,應多在松靜上進行調整。   3、此樁應左右互換,以防單面練習而成畸形。 降龍樁      降龍樁屬大成拳高級功法,是大成拳技擊樁中兩手兩腳距離最遠,體位最低的樁功,比伏虎樁的要求更高,鍛煉力度更強,是大成拳最難之功法。   目的:   降龍樁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為衆樁之首,對功力的增長也大于其它樁法。除對下盤有顯著的功效外,還對腰、臂以及整體的訓練有強大的作用。   動作要領:   以左勢為例。身體自然站立,左腳順腳尖方向邁一步,步子盡量放大,前腳掌朝外擰,腳尖指向左前方,腳跟不動,膝蓋彎曲并前頂,後腿蹬直,腳内側實着地,外側虛起來,腳尖指向右前方,腳跟不能離地。身體往前下方傾斜,與前大腿成銳角,頭向左後扭轉,兩眼目光從左手指尖望出。

右肩在前下,左肩在後上,右手擡起置于面部前下方,手心向前,左手上擡置于身體左上方高過頭,手心向左後方。兩手手指自然分開往外推,後手高于前手,兩手距身體的位置可适當調節。右勢相反(見圖8)。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6

  注意事項:

  1、由于訓練強度太大,沒有一定的技擊樁基礎者不得練習。   2、此樁體能消耗太大,容易造成興奮,不宜在睡前練習。   3、應左右互換練習。   4、練習此樁應循序漸進,以免因身體過度損耗而受傷。      獨立樁      獨立樁又稱金雞獨立樁,屬于象形樁法,因單腿獨立而得名,與“子午樁”等有相同功效,但難度更大。   目的:   獨立樁可較為迅速的提高自身功力、整體力、協調力和自控力等,重點訓練腿的踩、踢、蹬、趟等各項力量,可配合穿裆腳、跺子腳、蛇形腿等練習。   動作要領:   以左勢為例。身體自然站立,右腳不動,左腳往上擡,膝蓋彎曲稍大于90度角,膝部盡量往上提,置于身體左前側,小腿往裡扣,腳掌往後繃,腳趾往上挑,腳尖在上,腳跟在下;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右腿,膝蓋稍曲,臀部稍下坐,身體向左側扭轉,右手往上擡,置于身體右前方,與眉同高,手指自然分開,手心向前,肘微曲,左手擡起置于左胸外側,手指也自然分開,肘微曲,兩手與身體的距離可自由調整,前手高于後手,前手距身體的距離比後手大,雙目自前手内側平行視出,目光含蓄,頭直項豎,臀部往下坐,身體自然放松(見圖9)。   注意事項:   1、本樁可意念兩手臂伸入一彈力極大的口袋當中,用雙手臂将口袋撐起來,肩部要盡量放松,要有似撐非撐之感,手的位置也可略高于頭,前手要護住自身的中線。   2、左腳要往上擡,右腳往下踩,形成上下之二争力,同時,左腳應體會蹬、踢、踩、趟等力。   3、初練不易掌握平衡,身體容易僵緊,要求姿勢應盡量的正确,身體放松。   4、應左右互換練習。   

  提抱樁      目的:   提抱樁适合身體較弱、肢體不能放松的學習者練習,通過本樁的站立,可使肢體初步放松,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效果,并能在樁功過程中體察到手部腕關節和各指關節間的伸縮感覺。   動作要領:   身體自然站立,呼吸自然,全身肢體放松。兩腳分開比肩稍寬,重心落于兩腿之間,膝略微彎曲,臀部稍下坐,身體略微後靠,頭部往上領,下颏微收,嘴微閉,兩齒相扣,舌抵上腭;兩手指尖相對環抱于腹前,兩手間距可以适當調整,但不得小于25公分,肘部微上提,同時,肩部要放松,肩撐肘橫,兩眼目光平視前方,目光含蓄,對外界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練習本樁功可意念雙手指間拉着五條皮筋,體會皮筋的松緊和手掌各指關節與腕關節開合、拉伸的感覺,但不要真的用手指去拉,要用意念保持在若有若無之間,待手指關節和腕關節有了明顯強烈的感覺後(如指間的透電感、腕部的膨脹感和伸縮感等),可進一步體會肘關節的感覺(見圖10)。 注意事項:   1、站本樁除小臂以前可稍用力以外,全身肢體皆須放松。   2、意念拉細小的皮筋,如果一開始就拉大皮筋,會使力量全部捆在身上。   3、初練者可把手放在腹部,待肩部能放松,肘、腕、指關節感覺明顯之後方可把手擡高一點,繼續體會以上感覺,如果有了再往上擡,最後定勢為高不過眉、低不過胸,也就是大成拳的渾元樁。   4、練習本樁要任其自然,不要有意識地追求感覺,待身體發生生理變化後,堅持練功就不會再失去,這就是“功深無拳,理明無法”之意蘊。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7

  抱球樁      抱球樁又名矛盾樁,屬于大成拳樁功中的技擊樁。通過本樁的練習,可以獲得豐富的拳勁。同時,本樁又具有養生祛病、強身健體的效果,有志于技擊的愛好者,當渾元樁有了一定基礎,肢體能放松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抱球樁的訓練。身體強壯者也可直接站立本樁。   目的:   在站樁的過程中,通過正确的間架結構的定型,将周身大筋挑起,使骨骼發生生理性變化,從而出現兩手的強烈抱勁、雙腿的合力和整體的彈性力,對自身的均整、松緊、虛實、含蓄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   動作要領:   以左腳在前為例。身體自然站立,雙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45~60度,左腳順腳尖方向伸出,不得小于一腳之長,兩腿站成半丁半八字形,即所謂的“丁八步”,身體下坐,重心大部落于右腳,力量分配可以為前三後七,前二後八,前一後九,左腳腳趾抓地,腳跟虛起,膝蓋往前指,右大腿往裡裹,前膝與後胯形成斜面争裹,兩臂環抱,十指分開,自然彎曲,掌心向内呈抱球狀。

前手高度在眉與嘴之間,右手與胸同高,肘微下墜,兩手十指相對,距離稍大于一尺,前手必須高于後手,兩手構成一個斜面,鼻尖與左手腕、前腳尖形成一條直線,兩眼目光從左手腕關節部含蓄望出,身體稍向後靠,小腹松圓,挺胸拔背,頭直項豎,頭部毛發如有細線上提之意(見圖11、圖12)。

  站立本樁可意念兩手抱着一個氣球,兩手梢節稍微用力,細心體會各關節的裡抱外撐,不能讓汽球破裂,也不能讓汽球飛走。還可有“重”的意想,意想下肢從小腿肚到足趾皆有沉重之感,這樣練習樁功梢節緊了,渾身大筋如皮筋般迅速被拉開撐起。   注意事項:   1、身體的含蓄是本樁的要點,好像整個人靠在一個彈簧繩上,保持發而未發之感,要發力時随時可以發得出來,總保持得勁的狀态。   2、習練本樁應左右交替,以防止畸形。   3、遵守渾元樁的一切注意事項。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8

  渾元樁      目的:   渾元樁起點高,上功快,一開始就講“抱元守一,獨立守神”,通過鍛煉,能達到祛病延年、強身健體的效果;同時,本樁也是通往技擊途徑的基礎樁,能夠讓肢體放松,去除拙力,出現本能活力,為今後練技擊樁打下堅實的基礎。

  動作要領:   身體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重心落于兩腳之間,兩腳掌平行,十趾抓地,意感抓有海綿,可用足趾用力抓捏一兩下,有個意思就行。膝彎曲,臀下坐,膝蓋不超過腳尖,兩膝向上提,兩腳往下踩,但不可用力,此亦為樁功中的提頓。小腹松圓,身體正直,稍微往後靠,下颏微收,頭往上領,好似頭部有細線上拉之意,兩手徐徐上擡至高不過眉,低不過嘴處停住,兩手環抱于前,指尖相對,腕關節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兩大筋要挑起,手指尖可稍微用力,兩手間距比頭稍寬,離胸部一尺左右,肩部放松,肘微下墜,即所謂的“沉肩墜肘”。

兩手十指撐開,略微彎曲,好似摟空氣似的,不讓空氣從自己身前漏掉,同時肘部要向左右撐住,身體含蓄,上下齒相扣,好似咬着一塊橡膠皮,舌抵上腭,兩眼平視前方,神光内斂,心情平和,呼吸自然。

  站立渾元樁全身肌肉要放松,一點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來,隻用骨骼支撐着,筋逐漸地挑起來,站得肩膀極松,兩手好似被吊起來似的。這也是求得梢節重的一個關鍵。雙腳可以意念各踩一條船,或騎在一條長木頭上,這樣可迅速體會出夾勁,今後感覺兩腿輕輕一夾就有夾勁,再加力還能夾便松下來了。初學者站此樁有一定體會後即可馬上轉入大成技擊樁的練習(見圖13、圖14)。  注意事項:   1、站樁應盡量把樁架放低,盡量把練功時間延長。   2、腳腕手腕要帶上點勁,即所謂的“四項挺勁力自實,沉氣扣齒骨自堅”。   3、脖子和腰一定要挺上勁,其具體要求是,可以體會欲蹲身抱起重物但沒有抱的那個勁,保持住那種感覺,身體各部位骨骼全挺上勁了,沒有任何打軟的地方,頭要正,脖子上的大筋要是挺住了,抱重物時是不會縮脖子的。   4、目光要含蓄,要做到神不外馳,對外界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5、站樁期間和剛站完樁時不能說話,以免耗氣。   6、站樁時有唾液要吞下,有痰要吐出來;收功時要将唾液吞下,如口腔幹燥,攪動舌頭,即可産生唾液。   7、收功後雙手應握拳,用拳背搓命門兩側腎的部位直至發熱。   

  抓球樁      抓球樁是大成拳中極為重要的樁法之一,曆來倍受識者珍視,絕不輕傳。   大成拳一代宗師王選傑先生說過,抓球樁主要有助于技擊,它和矛盾樁(抱球樁)、托寶貝樁(托嬰樁)、扶雲樁配合在一起,才能練出實戰中所需要的各種勁力和精神威力。

  抓球樁能有效鍛煉出大成拳中抓、拿、捋、帶的手上功夫,還能使全身筋絡開展、拉長、連接、增粗,因為抓球樁的意念是兩手抓兩個鐵球,開始意念抓汽球紙球,進而把意念變作抓木球,随着時日的延長,内力的增強,即可意念抓鐵球,這樣能有效地鍛煉出點緊身松的功夫。

王選傑先生說過,要想練出點緊身松的功夫,隻有在站樁或摸勁之時,使根節盡量地放松,讓梢節盡量地緊,有了點緊身松的功夫,梢節的力量就沉重,殺傷力也極強,而且與對方搭手時能幹脆利落的發放擊打。

  抓球樁還有一個優點,是矛盾樁所不具備的。有人站矛盾樁懷抱大山,或意念懷抱大樹、大鐵球等等,往往隻能練出一身拙力,一身僵勁,練得雙重,呆滞,永遠也發不出力來;而抓球樁意念抓鐵球卻不會僵緊,雙重。當然,練抓球樁也要循序漸進,其意念要随着功力的增長,循着按紙球→木球→鐵球的鍛煉規迹來實施假借。

大成拳全套功法(大成拳精華功法)9

  動作要領:   丁八步站立,後胯後拉裡掖,前腳掌着地,足跟虛起,前膝前頂,後膝裡裹,頭頂項豎,臀部如坐高椅,肩撐肘橫,腕部稍下彎,五指舒展分開,掌心虛涵,虎口撐圓,雙手如抓兩球,身體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每次可練功45分鐘,每天2次。身體弱的練習者可以從5分鐘開始,逐漸延長時間,練任何樁法都要左右式互換練習(見圖1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