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孩子愛上寫作的好處?編者按:每個孩子到了一定年級都會學習寫作,可是寫作是為了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寫作呢?不光是孩子,很多父母,甚至執教多年的老師,可能都沒有很好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也許有的老師會覺得這就是教學計劃的要求和安排,有的父母至今都覺得寫作是一樣痛苦的事如果是這樣,那麼就不要怪孩子寫不出、不會寫因為你可能根本不懂什麼是“習作的初心”本期,我們推薦秦淮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小西湖小學教導主任謝奕寫的一篇深度好文,她将帶你思考如何幫孩子找回“習作的初心”,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孩子“我手寫我心”,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談孩子愛上寫作的好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編者按:每個孩子到了一定年級都會學習寫作,可是寫作是為了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寫作呢?不光是孩子,很多父母,甚至執教多年的老師,可能都沒有很好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也許有的老師會覺得這就是教學計劃的要求和安排,有的父母至今都覺得寫作是一樣痛苦的事。如果是這樣,那麼就不要怪孩子寫不出、不會寫。因為你可能根本不懂什麼是“習作的初心”。本期,我們推薦秦淮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小西湖小學教導主任謝奕寫的一篇深度好文,她将帶你思考如何幫孩子找回“習作的初心”,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孩子“我手寫我心”。
但凡經曆過學生時代的成人,大部分都會面臨這樣的難題:不會作文。如今,做了父母,習作同樣困擾着我們的孩子。孩子怕作文,甚至憎恨作文,談文色變,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一項本應該人人都會的技能,幾十年過去了,為什麼仍然成為我們的阿喀琉斯之踵?這裡,我将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理解以及一些建議。
為何而寫
在明确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先要清楚作文是什麼。我們知道,人們之間的交流,一般通過說話來完成,而作文,就是用筆來說話,是與他人交流,感知世界的另一種形式。葉聖陶老先生曾對為何作文做過以下解釋:自己有一種經驗,一個意思,覺得他跟尋常的經驗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較新鮮,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寫下來作為個人生活的記錄,将來需用的時候還可以供查考;為了這個緣故,才提起筆來寫文章。否則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數或者多數的人,由于彼此之間的關系,必須把經驗和意思向他們傾訴,為了這個緣故,就提起筆來寫文章。說到底,這是一種不吐不快、不得不說的迫切需求,是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然而,現實是,很少有教師把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學上一件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絕大多數教師把它看作是寫在課标上的可有可無的“空話”“套話”。 隻想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内得到高分,不斷強調技法,隻差有個模版,直接拿來用才好,卻往往看不到文字背後一個個想要被看到的鮮活生命。
當一個人拿起筆把某些情感、觀點和故事寫下來,那一定是他認為當下生命裡的一個重要事件。當學生把他認為當下最重要的情感和思想寫出來,交給老師,卻一次次被看作小孩子無謂的塗鴉、練習或作業,這種傷害一經成立,作文的嚴肅性、神聖性以及表達的快感、宣洩的快感,将蕩然無存。學生怎麼可能喜歡作文?學生怎麼可能不“痛恨”作文? 因此,我們必須教會孩子正視習作的初心,讓孩子拿起手中的筆,抛卻一切功利目的,尊重孩子的每一次表達,真正做到“以我手寫我心”。
寫什麼比怎麼寫更重要
作文沒什麼可寫,這個問題普遍困擾着學生。卻不知,明确作文是交流的另一種形式之後,你就明白這并不是問題,因為人類的社交内容涵蓋方方面面。從早上吃什麼,到路上看到什麼,再到晚上夢見什麼,都可以成為我們與人交談的内容,自然而然,也就是習作的範疇。不少人認為,學生生活單調,作文沒什麼東西可寫。事實果真如此嗎?非也。孩子主要的學習生活在學校,因此,校園成了孩子們探索、發現、接納生活方方面面的首要基地:老師今天換了新發型,誰在課堂上搞惡作劇,不翼而飛的鉛筆,調皮鬼挨了訓,被同學誤會受了委屈……這些皆可成為習作的内容,拼成了孩子童年色彩斑斓的成長地圖。
當然,因為有些孩子生活敏感度不是很高,缺少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要做個有心人,善于引導孩子并幫助孩子學會積累寫作素材,為孩子創造豐富多元的習作環境,帶着孩子做些特别的事情。比如,和孩子共讀一本好書,種一株植物,寫一封信給遠方的親人或朋友,養一隻可愛的小動物,玩一些有創意的遊戲,彼此聊聊最近的煩心事,帶領孩子用心觀察世界,享受生活,感知内心。尋找積累素材,我們也可以讓孩子通過閱讀報刊上同齡人的作品或者大師的作品幫助激發靈感。同齡人的習作,更具代入感,因為身處同一時空,孩子更容易産生共鳴,有些事情甚至還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而大師的作品,不管是從語言文字還是技法技巧上,都會讓孩子更為受益。比如《小屁孩日記》《小淘氣尼古拉》,鮮明的人物個性,诙諧而不乏童趣的語言和表達,一定會讓孩子們讀有所得。
遵循發展規律
孩子的表達思維能力是随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的,由于兒童内部言語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他們在初學作文時還存在無法厘清口語和書面語的情況,對事物内在的聯系、前因後果也沒有很清晰的認識。研究表明,學生寫作文時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從“想到”到“說出”再到“寫成”,既是語言過程,也是思維過程,兩者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教學實踐表明,沒有經過嚴密構思而寫出來的作文,即使作文材料再豐富,也難以圍繞中心把意思表達清楚。因此,作文教學中要特别注重培養學生構思作文的能力,要指導學生找出材料間内在聯系,并能根據一個中心,選擇材料,組織安排材料,把意思表達清楚。培養學生構思能力,要充分發揮口頭語言中介作用,堅持從說到寫的原則展開訓練。這就需要我們特别注意養成孩子平時準确說話的習慣。語言是有聲無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無聲的語言。語言習慣正确了,寫出來的文章必然錯不到哪兒去。良好語言習慣的培養,需要我們教師立足課堂,通過方法的遷移,如聯系生活實際、聯系語境、找近義詞等一系列閱讀策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詞語的意思,以便孩子在今後的實踐中準确規範運用。良好語言習慣的培養,還需要引領孩子海量閱讀、拓展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庫,完善語言體系。
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還應該降低對孩子作文的要求,不應該将寫生動、求創意、高立意,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否則,違背兒童認知規律和脫離兒童生活實際,必然會挫傷兒童習作積極性,造成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障礙,最後導緻學生寫假話、套模式或是不會作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