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在1993年公映,全球共獲得9.7億美元,成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這一記錄直到《泰坦尼克号》時才被打破。之所以造成如此盛況,全因電影塑造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恐龍世界。電影一改由人鑽入行頭扮演恐龍或者用縮微模型逐幀拍攝等簡陋的方式,由特效大師斯坦·溫斯頓所負責的恐龍遠景動态特效CG恐龍和近景等比例模型交替的拍攝為觀衆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暴龍的怒吼,迅猛龍的輕捷,數百似雞龍在草原上馳騁的場面令人歎為觀止。
《侏羅紀公園》第一部當時并未引進,但随後兩部都在國内公映且造成了轟動效應,并随即掀起了“恐龍熱”。2013年《侏羅紀公園3D》内地公映,票房狂收3.5億,足以見識中國觀衆對于這些史前地球霸主的熱愛,大量五花八門的恐龍更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如今《侏羅紀世界》登場,侏羅紀公園時隔22年之後重新開張,在電影中正式登場的恐龍多達17種之多,新品種的恐龍正等待觀衆檢閱。
有意思的是,《侏羅紀公園》系列中出現的恐龍很多屬于“搭錯車”類型,侏羅紀公園是恐龍的主題公園,并不是隻有侏羅紀恐龍,比如最知名的雷克斯暴龍,就是白垩紀的恐龍,但有了基因技術的再生,讓所有不同時期的恐龍有着相互交流的可能。
讓我們來到侏羅紀公園,一窺《侏羅紀公園》四部曲中所有登場的恐龍資料。
新晉加盟——《侏羅紀世界》中的新角色
它們是《侏羅紀世界》恐龍家族中的新成員,或許普及度不夠高,但它們是潛力股,一定會随着電影的大熱而風靡全世界。
D-Rex掠食者
身份:基因混血恐龍
身高:6米
體長:12-15米
體重:10噸
速度:50公裡/小時
咬合力:3.5萬—5.7萬牛頓
戰鬥指數:10
特點:集合所有食肉龍的優點,且智商極高
弱點:未知
《侏羅紀公園》是技術恐懼類電影的代表,是人類企圖征服自然、駕馭自然的結果之一。三部曲中恐龍軍團已經将人類搞到撲街,但還嫌不夠。本着作死的精神,《侏羅紀世界》中新的BOSS恐龍登場了,這就是混血恐龍——D-Rex掠食者,與雷克斯龍(T-Rex)相比,“D”代表着升級的意思,因此它又稱惡魔暴龍。
D-Rex是完全的基因産物,它結合了雷克斯龍、迅猛龍、烏賊、蛇的DNA,同時也吸納了多種食肉龍的基因混血而成。D-Rex有着雷克斯龍巨大的身軀、迅猛龍的敏捷、重爪龍如刀刃般的利爪、瑪君龍褶皺的背甲、南方巨獸龍鋸齒一般密布的牙齒,加上由于基因原因而形成的血紅色眼睛,讓D-Rex看上去就像一個發了瘋的怪獸。
最離譜的是,基因技術讓D-Rex的智商陡然增高,已經達到了可以指揮恐龍部隊襲擊人類的層次,俨然一位惡魔指揮官。《侏羅紀世界》中,恐龍已經進化到了拼體型拼爪子更要拼智商的地步,人類自己作死釀成的惡果,他們的命運又将如何呢?
滄龍
時期:白垩紀中期
體長:21米
體重:33噸
戰鬥指數:10
《侏羅紀公園》系列,觀衆見識到了各種恐龍,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但獨獨就缺了水裡遊的。這一遺憾将在《侏羅紀世界》中得到彌補。電影第一次複原了海洋中的霸主——滄龍
滄龍假如生活在陸地的話,估計也沒有雷克斯龍什麼事了。因為這家夥實在太大了,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颚與尖銳的牙齒,巨大的尾巴表示其遊泳速度極快,最高速度可能達到48公裡/小時。在它生活的年代,幾乎将同期海洋生物趕盡殺絕,毫無争議食物鍊頂端王者。而且滄龍特殊的牙齒——翼狀齒在電影中得到非常專業化的展現。
滄龍被歸為了海生海生爬行動物,說明這家夥可以上岸,但估計如海豹一樣非常緩慢。
雷龍
時期:侏羅紀晚期
體長:23米
體重:27噸
戰鬥指數:4
蜥腳型亞目的恐龍,雷龍、梁龍、腕龍其實有些傻傻分不清的意思,因為他們的形象實在太著名了,長脖子長尾巴,壯碩的身體,也是常見于各類流行文化作品。第一集中登場的腕龍、第二集登場的梁龍,體型“較小”的雷龍終于要出現與《侏羅紀世界》中了。
雷龍之所以常見于各種兒童讀物,就是因為它們非常親民的形象,而雷龍也是一種性情溫和的食草龍,皮糙肉厚,成群結隊,由于體型太大,食肉龍打算打牙祭的話還要掂量掂量。而且作為著名的“小頭派”恐龍,雷龍也是“第二大腦”說的受益者,這家夥體型太大頭部太小,尾巴上被咬一口的話,幾分鐘之後才會察覺,豈不悲劇!
雷龍的名字來源于最初發現者,他們認為這種恐龍體型巨大,行動起來如雷聲故取名雷龍,但後來它有了學術名稱——迷惑龍(部分骨骼與滄龍非常相似而得名),但雷龍這個名字太出名了,已被大衆接受。就連美國1989年美國發行的恐龍郵票這家夥都用的非正式名稱——雷龍。
似鳄龍
時期:白垩紀早期
身高:5米
體長:12米
體重:7噸
戰鬥指數:8
《侏羅紀公園3》中的棘背龍雖然缺席《侏羅紀世界》,但它的不少親戚卻會在電影中登場繼續為家族怒刷存在感,其中就包括似鳄龍。似鳄龍是苗條版的棘背龍,有着與後者類似的鳄魚般的頭部,但背部沒有帆狀物。
中棘龍
時期:白垩紀晚期
身高:3米
體長:8米
體重:1噸
戰鬥指數:6
中棘龍在邁克爾·克萊頓的原著小說中就有過出場,在《侏羅紀公園》中偷取恐龍胚胎的鏡頭裡,其中就有中棘龍的胚胎試管,可惜這種恐龍的真容一直沒有出現在三部曲中。到了《侏羅紀世界》中,中棘龍終于登場。中棘龍是也棘龍屬,但與棘背龍完全不是一個類型,中棘龍體型較小,是一種中型食肉恐龍。
重爪龍
身高:3.5米
體長:10米
體重:2噸
棘龍家族的第三位成員,另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巨大的前肢與修長的颚骨,與似鳄龍極為相似,但比後者要小一些。重爪龍的牙齒很特别,與其他的鋸齒狀的牙齒不同,重爪龍的牙齒有紋路的圓錐形,因此科學家斷言這種恐龍是以魚類為食。
微角龍
體長:0.6米
體重:2-4公斤
戰鬥指數:1
三角龍的小兄弟也來了,微角龍是角龍類中最小的恐龍,也是《侏羅紀世界》中體型最小的恐龍,差不多與兔子一般大,非常适合當做寵物把玩。
埃德蒙頓龍
身高:4米
體長:13米
體重:4噸
戰鬥指數:2
性情溫和的食草恐龍,埃德蒙頓龍是鴨嘴龍中的一種,是該科屬中體型最大的恐龍,與副栉龍是近親,但頭部缺少了頭冠。
雙形齒獸
翼展:1.2米
體重:4千克
這是一種小型的翼手龍類,雙形齒比起後代翼龍,除了長長的尾巴之外,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它們碩大的頭部與長滿牙齒的血盆大口了。至今科學家還搞不清楚這樣吃魚的飛行獸為什麼長有這樣的腦袋,難道是為了炫耀?
經典遺珠——《侏羅紀公園》三部曲中的其他恐龍
有新人加盟就有舊人離開,《侏羅紀公園》三部曲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非常遺憾的是它們将缺席《侏羅紀世界》。不過它們的身影早已随着電影的風靡而深入人心,讓我們期待這些恐龍在未來會再度登場。
棘背龍
體長:10-14米
戰鬥指數:9-10
随着《侏羅紀公園3》的熱映,讓默默無聞的棘背龍一躍進入流行文化,是恐龍世界上升勢頭最快的明星恐龍。
作為食肉恐龍之所以之前默默無聞,不是不強大,而是化石稀有,完整标本已在二戰中被摧毀,乃至棘背龍一直以來都比較神秘。但恐龍學家對這種大型食肉恐龍的威力卻是沒有異議。棘背龍如鳄魚一般的雙颌證明其咬合力強大,前肢強壯有力,背部巨大的帆狀物異常顯眼。最新研究表明,棘背龍是一種半水生恐龍,以渾身鱗甲史前巨鳄為食。
腕龍
身高:15米
體長:25米
體重:30噸
《侏羅紀公園》第一集首次露面的恐龍,就是這種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腕龍巨大的身軀,前肢站立高聳入雲的形象為《侏羅紀公園》開啟了一個震撼的篇章。
屬于蜥臀目中的腕龍形象介于雷龍與梁龍之間,它們像雷龍前肢比後肢稍長,且擁有梁龍一樣修長的脖子。電影中描述其鼻子長在頭部是非常貼切的描述,且片中出現的腕龍屬于腕龍科中的波塞冬龍,是當時地球上最高的恐龍,大約有17米高。
梁龍
體長:30米
體重:15噸
《侏羅進公園2》中的圍獵場面裡的驚鴻一瞥,将這種地球上最大最長恐龍展現出來,其中還有一個人類騎着摩托車從其胯下穿過的炫耀場面。梁龍前後肢一樣長,所以它們的脖子無法像腕龍那樣擡起來,且骨骼密度小,比腕龍要輕很多。但梁龍真的非常長,從頭到尾足足有30米之多,其中脖子和尾巴就占了全身的三分之二。
雙脊龍
時期:侏羅紀早期
身高:2.4米
體長:7米
體重:0.5噸
《侏羅紀公園》中那隻躲在樹後面嬌小可愛、最後卻兇相畢露的噴毒恐龍是一隻幼年的雙脊龍(成年龍要比電影中的大很大)。這是一種奔跑速度極快的恐龍,它們體色非常鮮豔,并且擁有一對極為醒目的頭冠,片中雙脊龍脖子有如褶傘蜥那樣的可收縮/展開的皺褶,這一點是電影原創,雙脊龍身體上并沒有這樣的特征,但關于其會噴射毒液的設定,卻在近期科學界得到了證實。
始秀颚龍
身高:0.3米
體長:1米
體重:3公斤
戰鬥指數:3
《侏羅紀公園2》開場出現的袖珍型食肉恐龍,叫做始秀颚龍,也稱美颚龍。這種恐龍是原著小說中出現的第一種恐龍,以群體攻擊獵物聞名。但現實中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是群體型動物,而且關于食物也存在争議,有人認為始秀颚龍是食腐動物,在小說原著中也提出了這一點,但也有人認為它們會捕食昆蟲或爬行動物。
不說再見——《侏羅紀世界》經典角色重現江湖
恐龍世界中的明星角色,常見于各類影視作品中,并着《侏羅紀公園》而風靡世界,在第四集中,它們還會回來。
雷克斯暴龍
攻擊手段:無敵的咬合力,與其體型不符的敏捷
弱點:前肢過于袖珍,加上碩大的頭部,有可能摔倒不容易站起來
霸王龍,有個更時髦的洋名字叫做雷克斯龍,暴龍類中最大的恐龍(暴龍類中有好幾種,包括阿爾伯它龍、雷克斯龍等),陸上最強大的食肉恐龍之一,恐龍世界的明星,用《國産淩淩漆》中的名言形容:“就是沒有人性,追得小朋友到處亂跑的那隻!”
即便沒有《侏羅紀公園》,雷克斯龍也成名已久。從1933年的《金剛》到1975年《被時間遺忘的土地》,暴龍類恐龍絕對是BOSS級的恐龍,中國觀衆也早已在《恐龍特級克塞号》中認識這個大家夥。雷克斯龍體型龐大,噸位冠絕食肉恐龍,在2013年澳大利亞出土的雷克斯龍化石标本現實,其主人大概要超過15米,可重達14噸,為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大雷克斯龍。這家夥頭部極大,口中密布利齒,擁有恐龍世界中最強大的咬合力,化石顯示,雷克斯龍可以咬穿三角龍厚重的頭盾,然後将其整個頭部扯掉,腦補一下還是非常血腥。而且雷克斯龍有着與其巨大身形完全不相稱的敏捷,最大速度可達40公裡/小時。
雷克斯龍是《侏羅紀公園》前兩集當仁不讓的主角,從第一集吞人、秒滅迅猛龍到第二集中大鬧費城,給觀衆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第三集中雄性雷克斯龍在與棘背龍的戰鬥中死亡,而體型更大的雌性龍将會《侏羅紀世界》中再度登場,時隔22年之後,步入暮年、傷痕累累的雷克斯龍的地位必将被惡魔暴龍所取代,而它的命運又将如?我們拭目以待。
迅猛龍
身高:0.8-1米
體長:2米
體重:73公斤
攻擊手段:如鐮刀一般的巨爪,行動敏捷,智商略勝一籌
弱點:防禦能力太低
恐龍世界的二号明星,比起兇殘的雷克斯龍,這些集體出動,神出鬼沒而狡詐的迅猛龍更加令人心有餘悸。
《侏羅紀公園》系列對迅猛龍的描述其實有誤,現實中的迅猛龍學名伶盜龍,屬于馳龍屬,僅在中國與蒙古發現過化石,其個頭差不多是人類的一半高,電影中的描述遠遠要大很多,也沒有證據表示其集體獵食。電影中迅猛龍更像是伶盜龍的近親恐爪龍,這種恐龍化石在加拿大孟大略地區有過出土,但作者邁克爾·克萊頓在小說中對其的描述是迅猛龍的英文名“Raptor”,也就是這一有誤的描述,誤打誤撞的成全了迅猛龍進入流行文化的地位。“鬼鬼祟祟走來走去”的迅猛龍與孩子們鬥智鬥勇的場面成為《侏羅紀公園》最經典的場景之一。乃至1995年成立的NBA球隊多倫多猛龍隊(Toronto Raptors)更是以迅猛龍命名。
想了解現實中迅猛龍什麼樣,可以在探索頻道的紀錄片《恐龍星球》中有細緻的記錄,但電影設定的美麗錯誤讓迅猛龍的銀幕形象長存觀衆心中,而且如電影中所描述,迅猛龍的智商也要高于其他恐龍。根據最新研究,迅猛龍很可能覆蓋着羽毛,于是在《侏羅紀公園3》中,迅猛龍頭後方與頸部與時俱進的新增了類似羽毛的物體。在《侏羅紀世界》裡,迅猛龍變得更加親民,他們是首個被人類“馴服”恐龍,人類一方的迅猛龍小隊出動的場面極為嚣張。
劍龍
體長:6-12米
《侏羅紀公園》中有個情節,一隻三角龍因為不适應現代植物與氣候,而躺卧在地面上,但在邁克爾·克萊頓的原著中,這個戲份是屬于劍龍的。劍龍直到第二集才姗姗來遲,作為食草龍,其巨大的身形與“神龍擺尾”一招,讓觀衆見識到了劍龍不俗的殺傷力。
劍龍在各種有關恐龍的漫畫與電視作品上經常出現,這是一種群居類食草龍,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骨闆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還有與巨大身體完全不相稱的小頭部,長着個像鳥一樣的尖喙,頭部看上去像馬(原著中,女主角昏迷醒來之後,看見一個劍龍的頭部,還以為是馬)。由于腦袋過小,劍龍最初與其他如雷龍之類的“小頭派”被認為是笨蛋級恐龍,但這種說法被廣泛的否定,更多科學家提出了“第二大腦”的說法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因為這麼可愛的恐龍,憑什麼是笨蛋。
有證據表明,劍龍受到攻擊後,也會後肢支撐“站起來”!!
三角龍
體重:4-6噸
戰鬥指數:7
與劍龍在流行文化中齊名的三角龍,屢見于各類書籍和音像制品中,這位在《侏羅紀公園》系列中出場不多但有特寫,除了第一集那隻病怏怏的三角龍之外,第二集大鬧營地,将一輛汽車頂飛到樹上。《侏羅紀世界》中,觀衆将會見到更多的這類白垩紀晚期的代表恐龍。
參照一下如今的犀牛,就知道三角龍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了。這種恐龍不高但非常敦實,像坦克一樣。三根角狀物是其著名形象,比起皮質的犀牛角,三角龍的角可是實心骨質,殺傷力可觀。而它們半圓形的骨質頭盾,究竟是幹嗎用的,到現在也是科學界的困擾(暫時求偶說票數最多)。作為與雷克斯龍生活在同期同地的恐龍,它們是一對好對手,雷克斯龍與三角龍之間的纏鬥常見于各類書籍,但在《侏羅紀公園》系列中暫時還未出現。
似雞龍
體長:3米
體重:400公斤
《侏羅紀公園》中那個著名的經典場景,草原上被雷克斯龍追趕的大群飛速奔跑的恐龍,它們是恐龍世界中的瞪羚——似雞龍。
似雞龍顧名思義,其拉丁文含義是“小雞仿制品”,但其實更像鴕鳥。它們是似鳥龍科中最大的一種恐龍,腿長步大,奔跑速度極快,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技能。似雞龍嘴裡沒有牙齒,用鳥喙一般的嘴來啄取食物。值得一提的是,似雞龍是雜食性,除了食草,還捕捉一些小爬行動物,它們的前肢異常靈活,修長鋒利的前肢也是似雞龍捕獵的工具。
副栉龍
體長:9米
體重:2.5噸
《侏羅紀公園》系列中的路人甲恐龍,因其特殊的造型而廣為人知。副栉龍出現在第一集與腕龍為伍的恐龍遠景中,第二集在人類圍獵恐龍的場面中,有過副栉龍被一群人拉倒的特寫鏡頭,顔值頗高的副栉龍被圍攻更能引發觀衆對它的恻隐之心。
副栉龍屬于鴨嘴龍科,是其中體型很大的一種,其标志性的特點就是頭冠,辨識度極高。它們的頭冠中空,與鼻腔相連,可以用來調節體溫,甚至如樂器一樣發出很大的聲音(可能用于求偶)。此外科學根據還原,副栉龍皮膚上長有很漂亮的花紋,這一點在電影沒有體現。因此副栉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恐龍,出場不多但到哪裡都能吸引眼球。
腫頭龍
體長:4米
體重:1.5噸
戰鬥指數:5
《侏羅紀公園》第二集中圍獵場面,片中角色抓捕一隻年幼的腫頭龍,一旁還有閑人講解腫頭龍的攻擊性,話音未落,一人便被撞飛,足以見其威力。
腫頭龍是恐龍界的奇葩,就是因為其頭部的骨瘤,幾乎實心,雖然鐵頭功天下無敵,卻總感覺頭重腳輕,頭上成天頂個錘子誰受得了?而且它們的牙齒鋒利,卻是食草恐龍。關于它們頭上骨瘤的用途一直處于争議之中,攻擊武器或求偶道具衆說紛壇,但可以肯定的是,腫頭龍憑借這一怪異的造型成功當選“最難看的恐龍”。
甲龍
體長:5-6.5米
甲龍是恐龍世界中的龜派,如果說三角龍像坦克的話,那麼這家夥絕對是裝甲車的代表。甲龍在《侏羅紀公園3》中首次登場,并且有近景特寫鏡頭,給足了面子。
一般認為甲龍是防守派的恐龍,因為其全身披甲,但研究表明,甲龍背上的骨質密度不大,與龜殼相聚甚遠,對如雷克斯龍這樣咬合力強大的獵食者來說完全沒有作用。甲龍真正的武器是尾巴上的骨槌,可以像劍龍那樣橫掃千軍,可惜兩種恐龍在曆史上沒有打過照面,劍龍滅絕之後甲龍才出現。另外甲龍身體上密布的尖刺也是武器,因此這是一種全攻全守的恐龍,周身的裝甲和武器足夠彌補甲龍緩慢的移動速度。
無齒翼龍
翼展:8.2米
體重:15千克
作為最早登陸銀幕的恐龍,無齒翼龍作是飛行恐龍的标志,在包括《金剛》,雷·哈裡豪森的大量特效電影中都有過出場。由于技術上的原因,翼龍在《侏羅紀公園2》的結尾才姗姗來遲,但極為驚豔。原著小說中主角們逃避翼龍追趕的一幕被轉移到第三集,并且《侏羅紀世界》中,漫天飛舞的翼龍襲擊人類的場面異常壯觀。
無齒翼龍其實不是恐龍,是會飛的爬行動物。其翼展很大,因此獵食和飛行方式完全可以參考如今的信天翁,而且它們降落會比較困難。由于其身體輕盈骨骼中空,因此在《侏羅紀公園》系列中翼龍将人用爪子抓起來的場面并不會發生,它們根本抓不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