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類加工食品多吃常吃對身體有害,您很可能還不知道或不完全清楚。可是,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您必須了解。
第一類是熏魚、熏肉、火腿、臘肉等肉類加工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示:“熏魚、熏肉、火腿等食品在加工時需利用木屑等各種材料焖燒産生的煙氣來熏制,以提高其防腐能力,而且,使食品産生特殊的香味。但是,煙熏氣體中含有緻癌物質苯并芘等,容易污染食品,必須引起警惕。”
所以,盡管熏魚、熏肉、火腿等盡管風味獨特,受人喜愛,“指南”仍将其視作“可以品嘗但不宜多吃的食物”。
臘肉
關于一些加工肉食的緻癌問題,越來越受到營養學界關注。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将以腌漬等方法用豬肉制作的火腿、熏魚、熏肉、火腿等,判定為對人類的緻癌作用有充分依據的1級緻癌物。這些加工食品,優點是能長期保存和味美好吃。然而,出于健康考慮,它含有緻癌物的事實,卻不容人們忽視。
鑒于我國近二三年來癌症發生率逐年增高的事實,所以,從防癌的角度說,國人就應該盡量遠離含有緻癌的熏魚、熏肉、火腿丶熏魚、熏肉、火腿等加工食品。
第二類是用食鹽醬制和腌制食品。食物經過高濃度的食鹽腌制,可以阻止微生物生長,延長保存期。比如,鹹魚、醬菜等
這些食品的危害除了有緻癌風險外,還在于如果腌制方法不當,會産生其他危險。例如,食鹽濃度不夠高,容易導緻腌制的蔬菜或肉類發黴變質;若放鹽過少、腌制時間過短,則可能産生對人體有毒害作用的亞硝酸鹽。人一次攝入過多的亞硝酸鹽,會發生一種稱作腸源性青紫症的急性食物中毒,表現頭昏、乏力、呼吸困難、口唇發紫等,嚴重時會因缺氧而死亡。
東北人冬天常吃的用大白菜腌漬的酸菜,有人習慣在腌制時加入其量不等的鹽。酸菜在腌制8天時亞硝酸鹽含量最高。為避免和減少通過腌菜攝取亞硝酸鹽,通常腌制的蔬菜至少要在腌制27天以後時開始食用。降低鹽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一個方法,是在鹽漬時向腌制水内投放适量的維生素C。
不宜多吃熏制、腌制、醬制食品還有一個理由,即這些食品普遍存在含鹽高的弊端。即使少量吃,也很容易使食用者的每日攝鹽量超過“指南”推薦的6克标準。第三類是市場上出售的某些零食類食品中國營養學會頒布的《中國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将一些零食類食品列入了“限制食用”的名單,即這些食品隻可偶爾吃、偶而品嘗,切不可養成習慣常吃。它們是:水果糖、奶糖、果凍、棉花糖、話梅、果脯、雪糕、冰激淋、炸薯片、炸薯條、炸雞翅、膨化食品、高糖分碳酸飲料等。
薯條
原因是這些食品的營養價值偏低,脂肪、糖、鹽含量高,缺乏人體需要的其他營養素。不少産品還含有攝入過多對健康不利的色素、甜味劑與其他食品添加劑,以及反式脂肪酸,經常食用會增加肥胖與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亦屬于“可以品嘗但不宜多吃的食物”。
有“較真”的人會問:“不宜多吃,那麼吃多少可以呀?偶而吃是指多少天吃一次呀?”
應遠離這三類加工食品
對此,恐至今尚無人作過調查。然而,顯然,吃50克造成的危害總比吃100克要少,一年品嘗1次總比一個月吃1次的影響要小。換言之,就是該盡量遠離之。在此,筆者有必要奉勸你的是:如果确實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那麼,在各類食物總體充足的前提下,這個少吃的“少”就該少到“0”。
真誠地希望您與您的家人能做到。
(圖引自網絡; 正文)
劉政 主任醫師。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學日本,是我國較早從事現代營養學專家,曾任大連市營養餐工委總營養師。出版專著九部,獲部級與市級科研奬各三項。
傳播健康科學知識,至善也。
#謠零零計劃##營養科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