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他是法拉第提出的。但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在教材中,有這樣的一句話:
那為什麼後人會把它稱作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呢?僅僅是為了紀念法拉第?
在翻看了很多書籍之後,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由于法拉第不懂數學,所以通過實驗,法拉第得出了當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會産生感應電流,單位時間内切割的越多,感應電流就越大,并且,感應電流的方向會随着切割磁感線方向的改變而改變。這段文字對于那幫有着數學功底的物理學家們來說是不屑一顧的,他們需要的是數學的語言。于是法拉第提出了磁通量的概念,磁通量就是穿過一個閉合回路磁感線的條數。而接下來的事情,法拉第就力不能及了。
完成上述内容公式化的是紐曼和韋伯(不是愛因斯坦的老師韋伯)。他們利用嚴謹的數學語言得出了上述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因此,韋伯和紐曼的工作是将其數學化的過程。
同樣将法拉第的其他理論數學化的是麥克斯韋,并且在此基礎上,麥克斯韋還自己提出“位移電流”等概念,提出麥克斯韋方程組,并預言了光是一種電磁波。最終赫茲發現了電磁波,電磁學的大廈就這樣被建了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