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湘潭九華和平小學學費

湘潭九華和平小學學費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31 01:15:51

湘潭九華和平小學學費(湘潭九華金庭蓮城小學)1

湘潭九華和平小學學費(湘潭九華金庭蓮城小學)2

湖南教育新聞網報道 記者 李薇薇

早上八點,湘潭九華金庭蓮城小學(以下簡稱蓮小)。正是上學時間,孩子們背着書包陸續走進校園。這時,廣播裡奏起國歌,一切就像被按下暫停鍵——所有學生都停了下來,原地立正敬禮,直到國歌結束,孩子們才又繼續走進校園。

這對于蓮小校長譚荀方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一幕。“我們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告訴孩子們,聽到國歌要立正敬禮,久而久之,這已經成為一種本能和習慣,”她笑着說,“甚至有家長送孩子來上學時,正好聽到國歌,孩子緊緊拉着家長的手,非要讓家長跟她一起立正敬禮,結束後才讓家長離開。”

蓮小成立時間不足兩年,三到五年級的學生都是從其他學校劃轉過來的。學生是“湊合”而來,教育卻不“湊合”而辦。這樣的教育成果讓人忍不住好奇,究竟這所年輕學校還有哪些“驚喜”?

建設教學共識,一堂“衆智”課傳遞“聯”智慧

“這是我們制作的金字塔縱剖面圖,這是入口,這裡是通道.....”5月20日的一堂語文公開課上,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争相上台向大家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這是蓮小的“衆智”課堂的真實場景。

“‘衆智’一詞源于《淮南子》,乘衆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衆人之力,則無不勝也。”譚荀方解釋道。蓮小的“衆智”理念,将所有學生都劃分為四人小組,并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呈現形式,但是又和小組合作方式不同的是,“衆智”理念從小組合作學習延伸開去,不再隻停留在課堂上的某個環節,而是貫穿了學習的全過程。

這是一場始于2020年的探索。當年11月5日,蓮小教學副校長袁先慧帶領21位青年教師,正式成立“合作學習項目組”,這便是“衆智”理念的雛形。

這對習慣了傳統教學的老師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舊模式被打破,不少老師表現出擔心——學生湊在一起講小話怎麼辦?小組學習的時間太長影響教學進度怎麼辦?教學效果能得到保障嗎?

打消顧慮的方式就是實踐。每周一次的教研課就是一次沉浸式課堂,所有老師被劃分為小組,用教學實例為手段,厘清合作學習的操作流程。“坐莊法”誰來“坐”,“輪莊法”怎麼“輪”,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老師精準、謹慎的安排。在每一個合作學習策略被搬上講台之前,都經過蓮小老師們無數次的演練和打磨。

“一般教研活動都是晚上,這是一群都隻有20多歲的年輕教師,沒有一個人抱怨過,這讓我十分感動,也着實佩服。”學校工會主席左宏偉說。

一開始的合作學有一些“小狀況”,讓老師們壓力驟增——有的學生興高采烈開小差,有的學生在合作時無所事事,有的小組矛盾不斷......“這其實都是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隻是傳統的課堂把這些問題‘藏’起來了,因此看起來更‘安全’。”教師劉玲告訴記者,作為首批實踐“衆智”教學策略的老師,這樣的情況她幾乎都遇到過,也積累了許多心得。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師的課前準備一定沒有到位,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學生無所事事,是因為分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矛盾不斷,是因為學生需要學習溝通和寫作的方法和能力......“小狀況”倒逼老師抓課堂質量,提課堂效率。

合作學習實驗班由2020年4個增設到2021年的15個,學校還開展了折紙、拉丁等35門“衆智走班”課程,“衆智”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老師們也将合作學習策略運用得越來越熟練。目前,蓮小組建了“衆智學科工作室”,全校80餘位教師加入其中,成為“衆智”理念的踐行者。

學生也慢慢有了改變。為了取好小組名字,孩子們費盡了心思。“我們小組叫‘黇鹿’小組,黇鹿是一種很溫順的動物,希望我們小組的組員們都能像黇鹿一樣不急不躁,和和氣氣。”三年級的小齊說。這個字是小組成員一起翻遍了整本《新華字典》最終選出來的。“讓孩子們組内合作設計組名、口号、組徽、制作小組展示闆、拍攝小組個性宣傳照,能夠最大程度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培養孩子們的團隊精神,增強他們的團隊凝聚力。”袁先慧說。

走進教室就會發現,座位按照四人小組進行擺放,教室四周的牆上是小組合作的成果展示,後牆上則貼着小組評比欄。根據不同的“衆智”策略,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組織者、協調者、執行者、監督者......從課前的準備,到課上的學習,再到課後的交流反思,孩子們都以小組合作的方法自己完成。

“學生在遇到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時,合作才有必要。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同時也擁有了評價他人觀點的機會。”教師陳欣在一次“衆智”活動的心得中寫道。同樣,老師教育教學中也能設計更高難度的任務,讓學生“乘衆人之智”跳得更高,摘到更高處的“桃子”。

2021年底,蓮小開展了“蓮城令 衆智出”展評活動,設計了多樣化、趣味性的團隊闖關内容,以考查代替考試,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答題,在實踐中提升。

“我印象最深的是1704班朝陽小組展示的詩朗誦《少年中國說》,4個孩子都十分優秀,完全看不出誰是領導者,誰又是配合者,可見他們在共同進步,取長補短,合作氛圍濃,這正是‘衆智’文化的目标和成果。”教師沈季說,“我也想讓一年級的孩子們來嘗試。”

從衆智師團到衆智課堂,再到衆智評價,“衆智”文化逐漸在蓮小生根發芽壯大,也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相比知識的習得,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孩子學會交流溝通、學會自我管理、學會相互監督、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才是‘衆智’更深的目标。”譚荀方說。

建設文化共識,一張計劃表潤澤“廉”童心

年初,學校的每個教師就收到了一張計劃表,上面清晰地列出了“清廉學校建設”全年的活動計劃,共84項任務。專題講座、主題班會、朗誦比賽,童謠、視頻、家書、繪畫......如何對孩子們說“廉”,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清廉”精神?“孩子們對‘清廉’的理解,更多的是積極的氛圍,樂觀的态度,”譚荀方說,“在我看來,‘清廉’學校的建設也是立德樹人的一部分,讓孩子們擁有高尚正直的品格,陽光活力的面貌,都是‘清廉’學校建設的目标。”

活動的形式很多,關鍵在落實。如何讓學生喜聞樂見,又不流于形式,蓮小着實做了一番仔細的思考。學校将清廉教育納入德育教育整體規劃,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進清廉教育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蓮小的校園裡,随處可見“蓮”——文化展廳裡,軟陶捏成的蓮塘,彩紙折成的蓮花,筆墨繪就的蓮畫;每間教室外的展示牆上,蓮主題的手抄報,蓮元素的小裝飾......孩子們的作品以蓮寓廉,用最樸素直接的理解方式诠釋“清廉”。

每周一早上的周會時間,是“國旗下的思政課”,日常中的德育主題在這40分鐘被演繹成了一台精彩的演出。

“節約用水 點滴在心”的主題周會,不僅有合唱《你好,小水滴》、詩朗誦《一滴水》,還有情景劇《校園節水風波》和快闆表演等,小小表演者們向大家演繹了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因缺乏節水意識而産生浪費水的現象。

“防疫有我 愛衛同行”主題周會上,不僅有抗疫主題舞蹈《病毒走開》,快闆《防疫三字經》,還有情景劇《請佩戴口罩》、手勢舞《緻敬最美白衣逆行者》,鼓勵全校學生争做疫情防控的踐行者、宣傳者。

“國旗下的思政課”由每個班級承辦,讓人感歎于内容之豐富的同時,又有些疑惑——教師的工作量是否太大?

“這些活動其實需要老師承擔的并不多。”教師伍麗華說,她的班級已經承辦過三次“國旗下的思政課”,對此頗有心得。“老師把任務布置下去,然後由小組長領任務,具體怎麼做,誰來做,全部都是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學校的“衆智”理念從課堂走向課外,與“清廉”教育完美融合。

從确定節目到組織人員,到準備道具,到落實服裝,再到上台表演,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其中。“這不是優秀生的主場,也不是特長生的舞台,而是德育的課堂。”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譚甯雙告訴記者,“唱歌、跳舞、誦詩豐富的表現形式,讓每個孩子都能有用武之地。”

一年多以來,蓮小“清廉學校”建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打造“蓮團隊”——抓師德師風建設,學校每學期都會與老師簽訂廉潔從教承諾書,并定期舉行師德師風專題培訓講座;評選“最美蓮城教師”“最美蓮城家長”,在公衆号上推送講述他們的清廉故事。

營造“蓮風尚”——集中開展多次全校性的“清廉”主題教育活動,如每年讀書節、藝術節系列活動的節目表演,書法、繪畫比賽,“學百年黨史,傳紅色基因”系列活動等,更開展了清廉家校聯動系列活動。

建設“蓮課堂”——打造“國旗下的思政課”品牌活動,把清廉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環節、融入育人全過程、融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目标中。

身在“廉”中,方能“廉”入心中。“我們要以創建清廉學校為契機,把‘清廉’教育滲透到國旗下的思政課裡,把‘清廉’理念根植到學生思想深處,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校長譚荀方說。

建設家校共識,一封愛家書開啟“連”旅程

“記得疫情期間,您堅持守在一線,我的内心也十分的擔心。但是,我也非常的自豪,因為我的爸爸在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分憂,爸爸您是我的驕傲。”1703班的周垠在給爸爸的信中寫道。

“科技不管如何改變生活,但是請你要記住你我都是大自然的産物,隻要你身處自然,萬物都是平等的,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2001班的譚斯琦爸爸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

從2021年開始,“家書”這種傳統的溝通形式,在蓮小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家長和孩子用書信的形式往來,生活的智慧、成長的期待、做人的道理,都融進了字裡行間,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中、尋常的細節裡,“潤物細無聲”。

“這是學校‘清廉’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也是家校共育工作的一部分。”譚荀方說,“以‘家書’形式,講述家庭故事,傳播廉潔正能量。”在譚荀方看來,教育從來都不是學校的單兵作戰,而是一場愛的雙向奔赴。而要實現雙向奔赴,學校要為家長創設出一系列平台和機會,讓他們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參與者、知情者、參謀者、建設者。

如此,蓮小的家校共育工作呈現出勃勃生機:校園中,外牆和走廊上有着各種各樣富有特色的繪畫作品,和精美工整的商業創作不同,這些畫有着樸拙的童趣感,這是出自蓮小家長和孩子共同的手筆;公衆号上,家長和孩子面對鏡頭侃侃而談,讀經典名句,講人生道理,“家長說”活動的一系列視頻,已經成為家校共育内容建設的新載體。此外,蓮小還開辦了“家長課堂”,請家長到學校來給孩子上課;開辟了勞動種植基地,和家長一起體驗勞動的樂趣;舉行“教學開放日”,發放“緻家長的一封信”,設置了“校長信箱”,渠道不斷拓寬,模式不斷創新。

對于家長的參與和付出,蓮小也表達了肯定與感謝——5月16日,蓮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表彰大會,在全校師生的見證下,11名家長身披紅色緞帶,手持榮譽證書,成為了蓮小首屆“清廉家長”。

家長不僅參與到孩子的精神塑造中去,也參與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來。

周三對于蓮小的孩子來說,是一周最快樂的時光。在這一天,學校所有班級都不布置傳統的書面作業,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多變的“X”作業——各項實踐類活動,這便是蓮小的快樂周三“X”作業日。

“X”代表包羅萬象,代表無限可能,在這一天裡,孩子們可以從書本中解放出來,在家裡和父母一起完成各項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學做家務、制作美食、親子運動、課本劇表演、故事接龍等等。周三不再是常規作業日,周三成為了蓮小孩子的“親情日”“夢想日”。

“有時候是給辛苦一天的爸爸媽媽泡一杯茶,洗一次腳,拍一張美美的全家福,還可以給爸爸媽媽講故事、玩遊戲,我可喜歡這樣的作業了。”蓮小學生小希說。

基于“衆智”文化,家庭之間、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多了起來。袁先慧的手機裡,有數個“衆智”小組微信群,從最開始的交流學習任務,到後來的相約外出遊玩,理解與溝通的理念逐漸在家庭之間生根。“家庭之間的關系越融洽,家校之間的工作越順利。”袁先慧說。

5月,是蓮小勞動實踐基地收獲的日子,從平地到播種,從施肥到采摘,孩子們在這一方小小田地裡,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成長與快樂。“小學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環,雖然隻有短短6年,但是我們希望孩子們能有更多6年從中受益。”譚荀方說,目光中都是堅定與期盼。從“教書”到“育人”,希望正在照進現實,這所以“蓮”命名的學校,正向着更明媚的未來積極生長,育出一校蓮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