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01:26:50
三、唐代的硯

唐代我國硯台名品輩出,四大名硯形成于此時,即廣東端硯、江西歙[shè]硯、甘肅洮[táo]硯和山西澄泥硯。

由于此時高腿桌椅開始流行,硯台平底無足即可,箕[jī]形硯漸為主流。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1

此時已經完全使用墨錠研墨,要求硯面細膩、滋潤、發墨快,所出墨“沉而濡[rú]紙”,人們開始尋找好石材和其他材料制硯。

端硯的開采始于唐初武德年間,産地在端州(今廣東肇[zhào]慶)的端溪沿岸,端硯以出産的地點不同分為上岩、下岩、龍岩等,石質不同。唐代李賀寫詩贊端硯說:“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在當時已是名品。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2

端硯中以紫色青花有眼者為最上品。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3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4

歙[shè]硯開采始于唐開元年間,産地在歙[shè]州(今安徽黃山市歙縣和江西婺[wù]源縣一帶),宋唐積《歙[shè]州硯譜》中說:一位葉姓獵人追趕野獸時,進入龍尾山,見石頭光潔如玉,撿回家磨成硯台,溫潤超過端硯,于是人們開始制作歙[shè]硯(又稱龍尾硯)。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5

洮[táo]硯取材于唐代洮州(今甘肅臨洮)附近的洮[táo]水,不易開采,存世量極少。宋趙希鹄[hú]《洞天清祿》裡說 “ 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臨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緻,得之為無價之寶。”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6

澄泥硯是特殊的陶硯,取材于黃河底的泥,拿絹袋裹住,在河裡淘洗數年,成為極細膩的泥,才用來制硯,産地在绛州(今山西新绛縣)和虢[guó]州(今河南靈寶縣),因工藝複雜,清代已失傳。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7

除四大名硯外,出名的硯品還有山東魯硯,早期列為四大名硯,西晉時已生産,叫青州紅絲石硯,産地在山東臨朐[qú]縣,柳公權曾稱“蓄硯以青州第一”。後期因石材枯竭,被澄泥硯頂替了四大名硯的名頭。

還有用古代磚瓦制的硯,銅雀台、未央宮、長樂宮等古代宮殿損毀後所遺留的磚瓦,質地堅硬,光潔潤滑,适合研墨,但流傳不多。

石硯貴重,普通的陶硯、瓷硯更流行。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8

東漢硯台三足硯盛行,到南北朝時期足增多,唐代甚至到二十足,多足聯成一圈,稱“圈足硯”。圓形的多足硯又稱“辟雍硯”,辟雍是天子講學的地方,取意硯四面環水,圓如璧的形态。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9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10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11

盛唐後“箕[jī]形硯”成為主流,就是整體形狀像個簸箕[jī],也稱“風(或鳳)字硯”。

四、宋代的硯

宋代最大變化是“抄手硯”成為典型形制,在硯的背面從前端向後端挖空,前端和兩側留邊,能平穩放置,手又能輕易抄入硯底,方便移動,故稱“抄手硯”。傳說為蘇東坡設計,故又稱“東坡硯”。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12

宋人對硯品鑒精,出現了許多專著。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專論筆墨紙硯,廣征博引,叙述精當,“文房四寶”由此而來。還有北宋米芾[fú]的《硯史》、南宋趙希鹄[hú]的《洞天清錄》等多部論著。

蘇東坡善題硯銘,使硯銘從紀實性向鑒賞性發展,一硯銘曰:“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爪膚而縠[hú]理,金聲而玉德。厚而堅,足以閱人于古今。樸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

筆墨紙硯的真實名稱(筆墨紙硯的故事)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