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網》,在美國1976年《出版周刊》搞的一次讀着調查中,它位居“美國十佳兒童文學名著”中的首位,被譽為“二十世紀讀者最多,最受愛戴的童話”。
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這樣評論它“世界上隻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夏洛的網》的人;另一種是将要讀《夏洛的網》的人。”嚴鋒教授甚至說:“有時候半夜裡醒來,摸摸胸口還在跳就會很高興,因為活着就意味着還能再把《夏洛的網》讀一遍,而讀《夏洛的網》就意味着還活着。”
現在《夏洛的網》更是作為小學生必讀書目,被推薦給廣大的孩子,而它也不負衆望,深受孩子們喜歡,借着和孩子們共讀的機會,我也反複閱讀了《夏洛的網》,深深地被這個故事吸引、感動。
這個童話故事不僅屬于孩子,也屬于大人,确實如《紐約客》前總編輯威廉·肖恩說得那樣“E·B懷特的文字超越時空”,少年讀、青年讀、老年讀都各有滋味。
《夏洛的網》是美國作家E·B懷特的代表作品,講述了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它們充滿傳奇的一生。
我仔細翻閱了E·B懷特的三本童話故事,他寫的童話題材都是關于動物和自然的,對于動物和自然他有着非常獨到的理解,在他的童話裡他表達了對自然、對動物的無上敬意,他認為“蜘蛛網本身就是一個奇迹”,他對——“鳥怎麼會知道怎樣從它所在的地方飛到它想去的地方呢?”“鳥怎麼會知道怎樣造窩呢?”,這些自然界的現象都充滿好奇。
所以,他賦予了動物思想,把他“想象中的生活也算做一種生活。”但是,在他創作的三本兒童文學中,《夏洛的網》是最具哲學意味的,最有深度的,也是最值得讀者回味的,它在字裡行間滲透着關于友誼、愛和生命的感悟。這也是三本書中《夏洛的網》最受歡迎、最知名的原因。
《夏洛的網》其實是作者在嘗試和孩子探讨友誼、生命的價值和愛。
一、真正的友誼
《夏洛的網》中,最感人的是夏洛對威爾伯的友情,純粹、沒有附加條件。
當威爾伯對夏洛說:“可我并不了不起,夏洛。我隻是普普通通一隻豬”。
夏洛卻說:“可我覺得你很了不起,這就行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覺得你了不起。”
純粹的友誼最讓人感動,是屬于孩子的童年的,是屬于童話故事的,也隻有孩子才會擁有不需要任何附加條件的友誼,在成年人的世界,要成為朋友必須“過五關斬六将”,大部分人的往來是利益交換和“門當戶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成年人交友的原則。許多成人喜歡這個童話,也是因為他們緬懷那曾經擁有,現在已經逝去的友情。
孩子們終将長大,而友誼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友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決定人的一生。
在《夏洛的網》中,如果沒有夏洛,威爾伯就會像其它豬一樣,走向被宰的宿命,可以說威爾伯的第三次生命是友誼的饋贈。
作者把這種純粹的友誼展示給孩子看,一是讓孩子在閱讀中體會什麼是真正的友誼,二是在告訴孩子真正的友誼的價值,是希望孩子能夠保有友誼的真谛,去尋找自己的知己,畢竟友誼是人步入社會後的生命動力。
二、生命的意義
人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E·B懷特通過夏洛轉述了他的想法。
“生命到底是什麼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隻蜘蛛,一生隻忙着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人活着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作者用很淺顯的語言啟迪着孩子,活着必須要去做點有意義的事。也用夏洛拯救威爾伯的過程,告訴孩子應該為“活着的意義”去付出努力、智慧和行動。
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非常幸運的,盡其所能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付出,我覺得是幸福的。
可怕的是,現在許多孩子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他們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更可怕的是許多成年人也找不到活着的意義,他們隻是出生,然後活上一輩子,而現在的孩子就是以後的成人。
如果孩子們能夠樹立“去做點有意義的事”的觀念,那未來會是什麼樣呢?
三、愛,是傳承
愛,是會傳遞的。《夏洛的網》全書的主旋律都在揭示愛的真谛,表明愛是生命的源泉。
弗恩把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傳遞給了威爾伯。
威爾伯出生時,因為是一隻落腳豬,所以它的主人阿拉布爾先生決定馬上殺了它,弗恩覺得因為威爾伯小就要殺了它是全天下最不公平的事,并且反問她爸爸“要是我生下來的時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給殺了嗎?”在弗恩眼中,豬和人是平等,一樣可貴,但是“阿拉布爾先生臉上掠過一種古怪的表情,他自己好像也要哭了。”
作為成年人的父親,很難理解女兒。但是他很愛自己的女兒,雖然不理解女兒的言行,阿拉布爾先生還是妥協了,他把威爾伯送給了弗恩,同意讓弗恩養育它——用奶瓶喂威爾伯奶,像喂小寶寶似的。阿拉布爾太太在弗恩去上學時幫助弗恩喂養威爾伯。而弗恩也非常愛威爾伯,每天愛撫它、喂它、把它放在床上、帶它出去溜達散步、給它取名字……天天如此。
不難發現,弗恩養育威爾伯的方式,就是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而她能這樣得心應手,也正是源于父母對她的照顧,所以說威爾伯的第二次生命是源于阿拉布爾先生和夫人對弗恩的愛,弗恩在照顧威爾伯的時候也傳遞着她從父母身上感受到的愛。
威爾伯,在弗恩的照顧下成長的非常健康,但是似乎逃不出豬的命運軌迹,它被賣給了弗恩的舅舅朱克曼先生,威爾伯在朱克曼先生的谷倉生活的很愉快,但是它很孤單,渴望擁有一個朋友,在一陣雞飛狗跳後,威爾伯擁有了它的朋友夏洛。而正是夏洛的出現扭轉了威爾伯的第二次生命危機。
這一次威爾伯似乎是必死無疑,乖乖等着被宰了。但是夏洛用它的絕技“織網”拯救了威爾伯,甚至在夏洛産卵的關鍵時刻,在生命垂危的前兩天,夏洛也選擇幫助威爾伯,跟它到集市,幫助威爾伯完成最後的“神迹”,确保威爾伯以後都能一生平安,再無性命之憂。
而正是因為夏洛無私的友誼,全心全意付出的友誼,所以威爾伯也拼盡全力拯救了它的孩子,它請求老鼠坦普爾頓幫忙,用自己最喜歡的食物與坦普爾頓達成協議,把夏洛的孩子平平安安帶回了谷倉,“整個冬天,威爾伯一直盯住夏洛的卵袋看,像是護衛它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讓他們得以成長。
夏洛愛威爾伯,威爾伯在它和弗恩的愛護中成長,最後把愛又傳遞給了夏洛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抱怨,孩子不懂感恩,不會愛人,但是我們從不反思:如果他們不曾得到過愛,不曾學會過愛,又如何去愛别人呢?
記得昨天跟同事的孩子聊天,她很喜歡《米小圈上學記》,六一的禮物就想要《米小圈上學記》,她跟爸爸媽媽說了很久,但是她爸媽就是不給她買,她媽媽決定送她的禮物是4條裙子。群子很美,卻不是她要的。
有些家長,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從不認真去傾聽孩子的聲音,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個觀念,不用尊重别人,不用去聽别人的意見,我想要怎樣,就怎樣。而我們把這種行為稱之為自私。孩子沒有感受到過真正的愛,是不會去愛别人的。
正如在《在遠遠的背後引領》這本書裡說,别讓孩子生活在你設定的劇本裡,而是為孩子想要的人生劇本搭設舞台,提供完備的環境。傾聽,尊重和接受,是愛的開始。
當然有時候家長經常會向孩子傳達這樣一種觀念,我愛你,是有條件的。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這次考得這麼好,真棒。”“你怎麼考成這樣,豬腦子嗎?怎麼那麼蠢。”孩子都很怕考試,怕的不是考試本身,而是考試背後的評價,在這樣的評價裡,他們感受自己的價值,感受父母對他們的愛。在有些孩子的認知裡“我學習好,爸媽才愛我。”有些孩子甚至都懷疑自己的父母“他們愛我嗎?”
愛孩子,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願。孩子是優秀的,愛他,孩子調皮搗蛋,也愛他。不是孩子滿足了你的要求,你才愛他。而是像夏洛對威爾伯那樣,“即時你并不光彩照人,也沒關系,我依然愛你”。就像阿拉布爾先生對弗恩一樣,“我不理解你,但是我依然支持你”。
《夏洛的網》一部老少皆宜的童話故事,揭示了愛的真谛,于阿拉布爾先生,愛是不理解卻依然支持;于弗恩,愛是細心周到的照顧,天天如此;于夏洛,愛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是它人生的意義;于威爾伯,愛是知恩圖報。
懂愛的人,在《夏洛的網》裡看到愛,不懂愛的人,在《夏洛的網》裡可以學會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