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蓮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蘇 菲
金線蓮人工栽培模式主要有大棚栽培和林下仿野生栽培。大棚栽培模式下,人為創造相對可控的栽培條件,全年可栽培,不受季節限制,且更方便管理和抵禦不良因素的影響。林下仿野生栽培條件更接近野生狀态,産品藥效成分的含量及比例、藥理活性的大小與野生金線蓮更相仿,因而品質或許更佳。
1 大棚栽培技術
1.1 大棚搭建 大棚宜搭建在水源充足、林木茂盛且
冬季避風能力較強的山溝。若搭建溫室大棚,則通常選用抗風能力較強的鋼架大棚,大棚南北走向,棚長25~30m、寬15~20m、高5~6m,肩高3~4m。棚身依次拉蓋雙層黑色遮陽網和單層塑料薄膜,保證棚内透光度冬春為40%~50%,4~10月可減少到30%~40%。若條件允許,可添置空調、抽風機等設備,便于靈活調控棚内溫度、通風等栽培條件。根據栽培條件的差異,可以搭建簡易鋼架大棚或插地棚、竹棚等,通風透氣、遮陰和水源清潔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1.2 栽培基質選擇及配制 栽培金線蓮所用土壤須潔淨、肥沃、保水、透氣。李月芬等研究表明:人工栽培定植基質宜按沙性紅壤或黃壤土∶泥炭土或珍珠岩∶木糠=6∶3∶1的比例混合充分,定植時基質剛好淺覆過根系即可。何荊洲等以野生金線蓮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質對其馴化的影響,發現椰糠作為基質栽培的效果最佳,與甘金佳等的研究結果相吻合,分析認為椰糠屬于酸性基質,穩定性高且透氣保水,因此宜作為基本基質。
1.3 煉苗移栽種植 人工栽培金線蓮一般采用組培苗,組培苗在培養時處于理想環境,為适應大棚環境,需進行出瓶前的煉苗,實現從異養到自養的轉化。首先将金線蓮瓶苗置于培養室與室外通風處,室内溫度控制在15~25℃,采取3步煉苗法進行為期14d的處理(不開蓋3d、擰松4d、開蓋7d),使其逐步适應外界環境,待其葉片舒展、生長健壯時即可出瓶。苗木出瓶後需做好清洗及消毒工作,洗苗使用清水即可,注意洗淨附着于根部的培養基。采用0.5‰高錳酸鉀溶液全株消毒2min左右,洗淨殘留處理液,再以0.1%的植物氨基酸溶液處理約2min。消毒後種苗按健壯度、大小分級,合理密植于提前備好的基質中。按株行距2cm×5cm種植,每個種植托盤(25cm×45cm)移栽145株左右。
1.4 移栽後管理 移栽後管理工作尤為繁雜,涉及多個方面,且重要性不容小觑,對苗木存活率有決定性作用。通過調節遮陽網将光照強度控制在5000~8000lx,溫度調控在25℃左右,夏天通過遮陽網、噴霧、通風、抽風機等方法降溫,避免溫度過高危害植株;冬天采取拉蓋雙層内拱膜、添置加溫設備等措施保溫,防止溫度過低抑制金線蓮生長。瓶苗移栽30d内,空氣相對濕度宜保持在85%左右,30d後可适當降低5%左右;栽培基質含水量保持在50%為宜,天氣幹旱時可早晚噴霧,雨水充沛時要及時排水。瓶苗移栽後需合理施肥,約15d後用氨基酸液體肥料1000倍液噴施1次,30d後用花寶或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每隔15d噴1次,采收前20d停止施肥。熊飛研究發現,猝倒病和軟腐病為金線蓮大棚栽種的主要病害,主要防控措施包括選擇抗病品種、控制棚内環境、做好土壤消毒和及時施藥防治。
1.5 采收 金線蓮種苗定植栽培120~180d後,若株高達10cm以上、具根2條以上、具葉5~6片、葉面積達6~9cm2、葉背呈紫紅色、葉面呈墨綠色且金黃脈網明顯時即可采收。采收時連根拔起,除去根部泥土,再用清水洗淨植株,置于塑料筐中控幹水分後暴曬或烘幹,制成幹品。
2 林下仿野生栽培技術
2.1 建園規劃 依據金線蓮喜好溫暖濕潤環境的生長習性,金線蓮林下仿野生栽培宜選坡度為20°~30°的緩坡建園,山林以郁閉度為75%的常綠闊葉林最佳,林下植被覆蓋度以40%較好,能為金線蓮營造通風、涼爽、光照适宜的環境,附近還需有充足水源,如溪澗、瀑布等。為保證金線蓮順利越冬,所選栽培地區年平均氣溫須達到20℃左右。土壤酸堿度須呈弱酸性,優選疏松透氣的森林腐殖土或風化後的紅壤。由于金線蓮易遭受蟲害及鳥害,栽培地點确定後,須對園地進行消毒和防護處理。消毒流程一般為:地面除草并焚燒枯枝落葉,殺滅蟲卵及病菌,再噴灑藥劑,翻土暴曬,處理殘留病菌。一般采取搭設攔網的方式防止鳥雀進入破壞。場地消毒完成後,根據地形條件劃分地塊,于林下沿等高線且順着坡度和地勢的地帶進行整畦,淺翻土壤7~8cm,設定适宜的畦高、畦長及畦寬。在園内開辟寬約1m用于管理的小道,在園地外圍适當開鑿一些便于排水的梯狀竹節溝。
2.2 栽培基質選擇及配制 栽培基質的優劣是決定金線蓮林下栽培存活率的關鍵因素,基質的組成及配比對金線蓮産量、品質、有效藥用成分等皆有顯著影響。甘金佳等進行了金線蓮林下栽培基質的篩選試驗,發現呈弱酸性、富含有機質且保水透氣良好的林下腐殖土最适合金線蓮生長,按腐殖土∶珍珠岩=2∶1混合的基質成活率也較高,二者混合後的理化性質接近腐殖土,但持水性有所下降,透氣性有所增加。朱小鵬對林下栽培基質進行了選擇研究,結果表明使用腐殖土、泥炭土、蛭石和樹皮這幾種基質更利于金線蓮栽培成活,綜合考慮栽培成本和效果,選擇泥炭土和樹皮為最優基質組合,按泥炭土∶樹皮∶其他原料=14∶5∶1的比例混合使用,既能保持肥力,又能保持較好的持水性與透氣性。
2.3 種植與管理 金線蓮林下仿野生栽培一般選用煉苗後的組培苗,主要在冬末春初和夏末秋初開始種植,合理密植至關重要。牛歡等通過設置不同林下種植密度對比研究,發現在林下種植密度為4cm(行距)×4cm(株距)時,林下栽培金線蓮的生物量和有效成分等各項指标達到最優。定植時,用手指在基質上挖一小洞放入種苗,将其根系理順埋入地表腐殖層中,種植深度隻要滿足氣生根露出土層即可,最後輕輕按壓土層,澆水定根。
林下種植的金線蓮生長要避免陽光直射,照射主要通過林間散光進行,按“三陽七陰”分配。林下栽培金線蓮不能直接通過控溫設備調節溫度,拉蓋遮陽網、适量澆水是調節溫度的有效途徑。金線蓮喜濕怕水,因此在種植前期需要做好保濕工作,盡量不澆水,天氣幹燥時可适量澆水,若遇降雨天氣要及時遮蓋。金線蓮林下種植30d後便可開始施肥,最好施用農家肥,可适當添加對葉片起保色作用的硫酸亞鐵。施肥後可噴灑适量清水,既可保持土壤濕度,又可避免葉片被肥料污染。金線蓮長勢旺盛的前期,追肥以14d為1個周期進行,保證充分的營養供給。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金線蓮極易受到蝸牛、蚜蟲及紅蜘蛛的侵害,可在栽培園地周圍設置防蟲網,并輔以人工捕殺,如可用富含汁液的白菜葉等覆蓋栽培床,誘捕蝸牛和紅蜘蛛。金線蓮在炎熱的夏季易發生猝倒症狀,此時應立即拔除病株,并噴灑殺菌藥劑。為避免林下栽培的金線蓮受凍,可在霜凍前利用林間落葉或人工安插帶葉樹枝對金線蓮進行保護性遮蓋,待立春天氣回暖後人工清除枯葉。
2.4 采收 牛歡等研究發現,于不同時期收獲的金線蓮在産量及品質方面存在較明顯差異,移栽180d後采收,金線蓮株高、鮮重、藥效成分等各項指标達到最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