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需要傳承,文化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曆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自信需要從點滴做起,将古詩詞通過書法的形式予以表現,希望給詩詞、書法愛好者,尤其是給青少年愛好者,提供一些借鑒,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特邀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肅、廣東、陝西、内蒙、山東等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和詩詞愛好者,共同開展【書寫經典】網絡展覽活動。
【書寫經典】網絡展第377期,書寫王昌齡(唐)《出塞》。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釋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裡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将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作者介紹:
王昌齡,生于公元698年,卒于公元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标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甯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闾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高适、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甯集》六卷。
本期參加書寫者:
郝乙(河北石家莊、1974年)、
常方(山西陽泉、1976年)、
陳長水(河南鄭州、1945年)、
崔明山(陝西榆林、1976年)、
洞庭老龍(湖南嶽陽、1955)、
樊朝陽(河南鄭州、1963年)、
胡鐵漢(湖南嶽陽、1956年)、
李大中(山東煙台、1961年)、
劉國華(湖南嶽陽、1945年)、
劉嶽生(湖南嶽陽、1948年)、
隴上墨言(甘肅白銀、1960年)、
夢回唐朝(河北承德、1976年)、
時獻忠(河南鄭州、1964年)、
湯樂(湖南嶽陽、1970年)、
萬海濱(湖南嶽陽、1946年)、
姚淑芳(湖南邵陽、1965年)、
姚昱平(湖南株洲、1967年)、
昝财川(天津、1970年)、
鄒忠誠(四川什邡、1968年)、
原福(山西晉中、1968年)、
甄小紅(河北石家莊、1973年)。
微日記:
争取做一個自己的小太陽,溫暖自己的同時,也給别人點光和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