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到了晚上睡着了就出汗,每天早上起來都要換衣服……”
“我稍微動一動就出汗了,甚至喝熱水就頭上冒汗。
“我手心汗多,常常潮濕,嚴重時還要流下來” ……
在我院中醫科門診,
醫生會經常遇到患者有這樣的問題……
那麼出汗多,
到底是不是病呢?
一起來聽聽我院中醫科王琰副主任醫師怎麼說。
一般情況下的出汗其實是保護人體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通過出汗,人體可以排出多餘的水分,驅散熱邪,從而達到身體的陰陽平衡。如天氣炎熱、劇烈活動、飲用熱水或食用辛辣等情況後,汗孔會打開,汗出增多可及時洩熱以保護人體;而當天寒飲冷和安靜夜卧時,汗孔就會關閉,汗出減少,以免損傷陽氣。
中醫認為,若是白天經常出汗,稍一活動就加重者,稱為自汗,多因脾肺氣虛引起,常表現為氣短乏力、身體倦怠、容易感冒、面白少華或伴畏寒等症狀。若在睡眠時出汗,醒後自止者,甚至濕透衣被,則稱為盜汗,多為陰虛所緻。常伴有手腳心燥熱、口幹咽燥、失眠、顴紅等症狀。所以上述問題都是病!尤其長時間的大量的出汗,在中醫看來“汗血同源”會耗傷營陰,損傷正氣。臨床上我們常常會遇到汗出異常的患者。中醫上根據汗出的時間将出汗分為了自汗、盜汗。根據汗出的部位分成了半身汗、頭汗、手足汗等等。根據汗出的顔色分為黃汗、紅汗。自古以來,中醫對出汗異常就有相關的論述:“汗為心之液”,“陽加于陰謂之汗” ……汗證病因多種多樣,有虛有實,寒熱錯雜。最為常見的有以下一些辯證分型:氣虛、陰虛、濕熱、脾虛、淤血、裡熱、血虛等等。通過中醫望聞問切,辨證論治,通常都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典型案例
楊某某,女,76歲,因“冠心病、心功不全”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後因夜間汗出,汗多濕衣,上半身汗出,邀餘會診。辯證為陰虛内熱,處方當歸六黃湯加減3劑。患者出院後于中醫門診複診,自訴出汗減少,10成僅餘3成。後繼續門診就醫2次而夜間盜汗再未出現。
醫生簡介
金沈蓉
中醫科 學科主任 主任醫師
中醫内科專家、首批四川省名中醫、四川省中醫藥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康複醫學會常務理事。金沈蓉主任醫師臨床經驗豐富,擅長診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一些疑難病症,并對濕熱病的診治有獨到的見解,1997年率先在省内開設濕熱病專科。擅治病種: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膽囊炎、急慢性胃腸炎、睡眠障礙、腎炎、濕熱病、更年期綜合征、卵巢囊腫、肺部腫瘤、乳腺腫瘤等疾病。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
王琰
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
2003年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師從蘇樹蓉教授,并得到省人民醫院兒科名中醫肖挹主任醫師的傳授和指導。對中醫體質有較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長體質調節、感冒、咳嗽、肺脹、心悸、胸痹心痛、胃痛、脘痞、洩瀉、眩暈、痹症、中風等疾病;小兒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慢支炎、肺部結節、腫瘤放化療後以及骨折術後的診治和調理。先後在國家級及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參加多項科研課題研究。2020年被評為榜樣中國·我心目中的名醫中醫類“十大名醫”。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