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傳道授業解惑者皆為吾師什麼意思

傳道授業解惑者皆為吾師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22:12:19

傳道授業解惑者皆為吾師什麼意思?傳道授業解惑——記淮安市十佳人大代表、高級農藝師王鑫,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傳道授業解惑者皆為吾師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傳道授業解惑者皆為吾師什麼意思(傳道授業解惑)1

傳道授業解惑者皆為吾師什麼意思

傳道授業解惑

——記淮安市十佳人大代表、高級農藝師王鑫

編者按:人大代表“千百萬扶貧濟困大行動”和“做實代表項目 助力脫貧攻堅”主題活動開展以來,全縣1800多名人大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堅決響應、積極參與、全力投入,用真心真情奏響了一首首脫貧攻堅的“交響曲”,用一個個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踐行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履職誓言。

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将召開,為展示我縣各級人大代表的先進事迹和精神風貌,近期本報特開設“人大代表風采錄”專欄,充分展現他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為民等方面的風采,敬請關注。

作為高級農藝師的王鑫,二十四年如一日,把掌握的農業技能,宣講給每一位有需求的農戶。作為淮安市人大代表,在“千百萬扶貧濟困大行動”中,他同樣扮演着“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既開展技術培訓,又解決産品銷路,還幫助經濟薄弱村引項目、上項目,走“産業興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王鑫本着為民服務的宗旨,紮根農村基層一線,身體力行地發揮着人大代表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帶頭作用。

“傳道”者——

身體力行,誨人不倦

多年來,王鑫能根據生産實際和農民需要,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做好農業科技的宣傳普及工作。累計撰寫約70篇科普文章,通過《漣水日報》、縣廣播電台等渠道刊(播)發;其中在省級以上刊物如《中國種業》《中國改革與創新文庫》《江蘇農業》《安徽農學通報》等發表專業論文8篇;參加縣裡組織編寫的《農村實用技術手冊》《淺水藕高産栽培技術》《大棚蔬菜生産技術》等科普讀物,印發10萬餘冊;此外,踴躍參與縣裡“科技大篷車”“科普宣傳周”等活動,是縣優秀農民講師團成員之一,經常開展送技進村入戶活動,為農民解答疑難問題,提高了廣大農民科技意識與科學種田水平。

“千百萬扶貧濟困大行動”啟動後,市、縣人大常委會專門組建了宣講團,開展“千場宣講”活動。市人大代表王鑫作為宣講團成員,主動到經濟薄弱村、貧困農戶、田間地頭,為群衆宣講黨的富民政策、“兩聚一高”重大戰略以及“陽光扶貧”等重大措施,引導困難農戶樹立信心、掌握技能,力争早日脫貧。

針對實用技術培訓中,受訓農民年齡較大、文化層次偏低、吸收消化農技知識難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培訓的知識方便記憶、使用,王鑫通過多年實踐,将寓教于樂教學法成功應用于實用技術培訓之中。他通過現場實物演示等方式,将以往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技術難題用通俗平實的語言向群衆講解,很容易被農民所接受和掌握運用。讓群衆“聽得懂”“用得上”,提高群衆自身的發展能力。王鑫代表圍繞蔬菜生菜技術、農産品質量安全、小麥田間管理技術等農業知識,累計宣講超過25場次,受益村民超過1500人次。

“這麼多年來,王站長的宣講形式接地氣,培訓内容很實用,總能及時将政策、信息、緻富技能帶到基層一線。”與王鑫認識多年的成集鎮黨委書記黃勇說,“他的宣講培訓搭起了一座黨和農戶之間‘愛心橋’。”

“授業”者——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王鑫常說一句話“一個項目對一個村和貧困群衆而言,就是一口取之不竭的水井。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王鑫一直紮根在農村扶貧工作一線。他充分認識到扶貧濟困不僅需要給予貧困農戶各種直接幫助,更需要幫助引項目、上項目,走“産業興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多虧了王站長給我們宣講香菇栽培技術,我們村的香菇種植基地才能上馬。”條河村村民如是說。

成集鎮條河村村集體既沒有土地資産、水面資源,也沒有交通區位優勢,群衆收入主要源于傳統種養業和外出打工。全村有農戶788戶3560人,其中低收入戶198戶688人,占到了總人口的近20%,脫貧難度很大,是省定經濟薄弱村。王鑫來到條河村給農戶開展農業生産技術講座,計劃通過成立合作社發展香菇種植,來增加村集體的經濟收入。可是計劃一提出,王鑫就看到了村民們懷疑的眼神。講座結束後,王鑫主動到村民中了解情況。村民們普遍心理是:一是怕過不了種植技術關,二是擔心香菇的後期銷售問題。在了解了村民們的種種顧慮和困難後,王鑫定期到村中宣講香菇培植技術,同時多方奔走,聯系到在上海擁有多家大型生鮮超市的成集鎮在外鄉賢朱頂珠,請他解決香菇銷售問題。

“千百萬扶貧濟困大行動”啟動後不久,王鑫得知朱頂珠謀求在其他行業投資的消息後,主動介紹了我縣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農業政策支持力度、村鎮規劃建設發展等内容,消除了朱頂珠的後顧之憂。經多方考察調研,朱頂珠最後決定投資家鄉成集鎮,成立漣水奕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傑勳村流轉土地3000畝,投資1000萬元,新建設施化果蔬生态基地項目,主要生産蕃茄、黃瓜等,産品直銷上海超市。在王鑫的幫辦下,項目順利實施,預計可為當地群衆提供50個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為這些家庭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解惑”者——

解民憂、順民意、得民心

解民憂、順民意、得民心是王鑫的工作宗旨。他充分發揮自己農業技能的特長,通過多種形式、廣泛的渠道,耐心細緻地解開百姓的各種“惑”,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在他負責成集鎮麥稻科技入戶工程項目期間,将麥稻主推廣技術模式圖及時送到每個示範戶手中,并耐心細緻地指導農民掌握消除病蟲害等主要關鍵農業技術。近年來開展的“科技背包”、“科技快車”“人才超市”“空中課堂”等零距離、菜單式的培訓,均能做到培訓跟着季節走、課堂跟着農情走、轉移跟着産業走,使農民培訓工程實現了向按需、實用、多元、雙向、小班化、實效性、季節性、多環節、有機循環系統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培訓質量。

“千百萬扶貧濟困大行動”啟動以來,王鑫結對幫扶經濟薄弱村四戶低收入戶,針對扶貧對象的不同情況,他因戶施策,多渠道、多方式幫扶對象戶增加家庭收入。成集鎮永鋒村的李玉蓮現年64歲,喪偶18年,家有5口人,兒子身體長期有病,經常住院治療花銷較大。之前全家人的開銷都靠她在家務農的微薄收入。2017年7月的一個下午,驕陽似火,知了叫得震天響,正在後院除草的李玉蓮,沒想到王鑫突然出現在她面前。“大姐,我來幫你除草。”李玉蓮一看,原來是常到村裡宣講的農技站站長王鑫,連忙說“謝謝”。“這些蔬菜您估計能收入多少錢啊” “想過進廠上班嗎”……一個多小時的交談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度過了。這次談話結束了,李玉蓮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漣水奕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在園區的工資收入3000元,這給她們家提供了較好的經濟保障。目前,奕諾農業二期工程也正在加速建設,粗放式的傳統耕種模式正逐步走向現代化、産業化和規模化。通過王鑫的巡回宣講智力扶貧、項目招引幫扶脫貧,農戶們改變了對土地和身份的認識,成為思想和經濟發展與時俱進的新時代的農民。

“做事要對得起組織的信任,對得起百姓的期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作為一名共産黨人,王鑫常常把這句話挂在嘴上。樸實真誠的王鑫默默無聞、堅持不懈地堅守着自己的崗位,通過“傳道授業解惑”的方式,在扶貧濟困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譜寫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縣人大辦供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