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做大腳骨臨床15年多發現啊,很多的拇外翻朋友都有一個前足的并發症,就是在第二三跖趾關節下方容易長繭子,您現在看一下您的腳底,看一下您的第二三個趾頭那個跖趾關節下方有沒有繭子?
出現繭子一般是在30歲以後或者說是40歲以後的拇外翻,這時候的拇外翻有一個特點呢就是在第二三跖趾關節下方這個地方開始長繭子,繭子的特點是修了又長,長了又得修,然後平時覺得有點硌腳,走路時間多以後啊就有點疼痛,尤其是穿硬底鞋或者說是走的比較多,這種疼痛症狀就尤其明顯,或者說是疼痛的比較多。
原圖可能引起不适,換成圖蟲的圖片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會有明顯的繭子,隻是會走路比較多以後啊,就會感覺到前足比較累,有點酸痛,這在年輕的時候呈現的比較多見。不過由于現代的都市人多行走的比較少,有可能這個症狀也不太明顯,但是現代都市人穿高跟鞋尖頭鞋比較多,本來是足跟的負重呢,逐漸就增加給到了前足,所以也有一些年輕的都市女性女白領,會出現明顯的前足的那個第二三跖趾關節下方長明顯的繭子。
外側繭子
那為什麼會長繭子呢?剛剛在上面有講到一些穿高跟鞋的女性容易長繭,這大家都能夠理解,因為本來由足跟負重轉移到了前足,但是前足并沒有這個能力來負接近全身的重量,由于過多的前足負重,前足為了承受更多的重力,長期承受更多的重力,逐漸就在下面增加受力面積開始長繭子。
拇外翻合并繭子
拇外翻的朋友容易在前足長繭子則是因為第一跖骨内翻,然後拇指旋轉,第一跖骨旋轉,這個時候就會開始出現第一跖骨的上擡,本來在前足有一個人類獨有的特點:就是在前足有明顯的足橫弓。我們很多人知道有足弓,但是大家所說的足弓呢,更多是足内側縱弓,我們除了足内側縱弓還有足外側縱弓,還有一個就是足橫弓,很多人可能并不一定知道我們還有個足橫弓,足橫弓是有第一跖趾關節,第二三四五跖趾關節同時組成了一個拱形的這樣的足弓。
足橫弓
這是在人類的進展的過程中,為了站立負重而形成的一個特有的生理特征,當然其實足縱弓一樣,足橫弓的形成是為了讓我們足部夠更好的來承受我們人體的這個重量,運動、鍛煉等。
當我們人體重快速增加,或者說是體重過重,或者說是同時有拇外翻的時候,就容易出現足橫弓的塌陷,出現足橫弓塌陷以後,本來應該由第一跖趾關節來承受的重力逐漸轉移到了第二第三跖趾關節,這個時候第二三跖趾關節他就需要靠增加至骨頭的粗細和增加足底胼胝體的形成來承受這個重力。
第二跖骨過長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情況,就是第一跖骨比較短,第二跖骨比較長,這一類人由于先天性的原因,第二跖骨比較長,就容易出現第二跖骨更多的來承重量,這樣的人尤其是合并有拇外翻的朋友們:第二跖骨長又合并拇外翻,更容易出現轉移性跖骨痛,出現在第二跖趾關節下面的胼胝體。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拇指比較短,第2個趾頭比較長這樣的腳型,您看一下您的大拇指和第二指哪個指頭比較長,如果說您的第2趾比較長,然後您同時又有拇外翻,這種情況可能更容易出現轉移性跖骨痛和出現在第二三跖趾關節下方長繭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