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逸周書》記載中,有兩個論斷詳細地解釋了六氣即6個中氣的說法。
其一,《逸周書•周月解》:“凡四時成歲,歲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月有中氣,以著時應。”
譯:春夏秋冬循環一次即是一歲。春夏秋冬四時,一時分三個月,分别命名以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一歲12個月,共有12個中氣。“中氣”一詞發源于太陽曆,記載于《逸周書》與《周髀算經》,延續,沿用于《黃帝内經》。
孟仲季,一二三也。大家都知道孟姜女,這個孟也是一,孟姜女的意思,就是姜家的大女兒。孔子字仲尼,這個仲就是二,就是說孔子是孔家的二兒子。
孟春仲春季春,翻譯過來就是春一月、春二月、春三月的意思。“孟、仲、季”之名追溯起來,它是發源于太陽曆而來。記載在《周逸書•周月算》,延續,沿用于《禮記•月令》與《呂氏春秋•十二經》。
其二,《周逸書•周月解》:“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氣,小滿、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氣,小雪、冬至、大寒。閏無中氣,指兩辰之間。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
六氣主時節氣圖
譯:春三月三個中氣:驚蟄、春分、清明;夏三月三個中氣:小滿、夏至、大暑;秋三月三個中氣:處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三個中氣:小雪、冬至、大寒。十二個月十二個中氣。
沒有中氣的那個月,即是閏月。丁酉年(2017)閏六月,這個月隻有月初一個月初之節,而無月中之氣。閏月,證明的是太陽曆在數理上的嚴密性,還間接有效的證明了中華文化和中醫文化在數理上的嚴密性。
《逸周書》裡的中氣、六氣,6中氣即六氣之說。這不隻是在體現了它二者的同一性,也啟發了我們開始重新認識到了中醫文化的寶貴價值所在。以及對自己文化源頭上的真知灼見。
(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